疫情期間,教育洗牌,你如何看待?

快樂馬哥


我覺得是時代進步的一種體現,讓孩子們組不出就能學到知識,可能也是未來時代發展的一種趨勢!


李小小湘


疫情期間,教育洗牌也有這種可能,就是我做奶奶的人也有一種新的想法,教育孩子要多聽年輕人的,老觀念巳經有的行不通了。

我過去一直反對幼兒園小朋友上興趣班,週末應該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儘量室外活動,有時我也對兒媳婦說:讀幼兒園就報這麼多興趣班今後孩子上學不要累死,你不要認為你們出錢報興趣班就完成任務了,反正不要你們接送暑假與平常大多數是我帶著孩子繞城上各種興趣班。特別是有的興趣班在暑假裡是上午十點二十分課程,下午是一點五十分過程多是最熱的時候,就是大熱天出門灑太陽的。

誰也沒有想到疫情病毒感染這麼嚴重,大家多不能出門孩子們也不能上學,我家孫子從正月初三開始到現在就下摟三次,總共不超過二小時。他的耐心真好,一個人在家搭樂高一玩就好二個小時,搭各種形狀積木有房子,機器人,看到我們在家做事會拼一個獎盃,或者話筒,還有一個人在家畫畫,與兒子門下圍棋橡棋,網上學英語,還自己學簡單的加減算術,有的時候一個人搭出房子自己一個打電話在做銷售房子的遊戲,好像我孫子雖然不能出門但他並不寂寞,這一刻就顯示出平常去上各種興趣,好像並沒有學到什麼,但讓他學會靜一個人可以安心在家學的做各種曾經上過興趣班的時候學過科目,樂高我認為是最好後一個科目,這次疫情期間孫子每天可以玩三個小時以上,他在家有學習的興趣愛好,就可以少看電視保護了眼睛。

另外,兒子兒媳婦也有一種壓力要努力工作賺錢啊,報七八門興趣班需要錢啊。所以,今後孩子讀書做爺爺奶奶的少參與吧,也許年輕人教育孩子思路正確,但有一點,要把孩子從小培養的陽光,當他學的興趣多了偶爾看到大人在下橡棋站在那兒與大人下棋的時候,這也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





8088情義無價


2020年,一場疫情給傳統線下教培行業帶來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加速了在線教育的發展。本文作者信口說認為,疫情之後才是決勝之時,學生迴歸線下,更激烈的競爭一觸即發。接下來,機構要持續發展,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品牌建設、精細管理、用好技術。

文 | 信口說

  2015年,教育行業O2O爆發,700餘家平臺數十億投入戰場,最終卻草草落幕,所剩無幾。

  2017年,在線1對1首先在英語行業席捲,VIPKID以黑馬之勢狂飆猛進,僅頭部4家公司的融資額就超過100億元,但最終全行業深陷虧損,無法自拔。

  在互聯網、電商、出行等行業受益於技術,迎來黃金年代的同時,傳統教育培訓行業的格局好像從未被技術動搖,那些試圖挑戰者,都灰頭土臉而歸。

  直到2020年春節,一場疫情讓多數沒有準備的線下機構只能閉門歇業,復課時間一推再推。他們頂著退費增加、課銷停滯、現金流枯竭、教職工資和房租的層層重壓,眼睜睜看著在線教育機構的學生量指數級暴漲。

  期待苦熬過疫情之後,行業重回正軌的教育人,從現在開始必須接受一個現實:教育行業已無法回到過去,一個時代結束了。

  舒服賺錢的時代結束了

  表面看,疫情加速了在線教育企業的發展,開啟了線下機構的倒閉潮。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上億中小學生集體上線,上億家長集體圍觀,讓各大在線教育機構用戶量暴漲。2019年暑期在線教育耗資龐大的營銷大戰尚未解決的獲客問題,沒想到以這樣一種戲劇性的方式解決了,這就是剛需的力量。但所有在線教育機構都清楚,疫情只是提升了用戶認知,隨著疫情結束,大量學生終將回歸線下,留存率能有多少,尚未可知。

  線下教培機構受到了直接影響,本是旺季的寒假班需要全面轉線上,緊接著的春季班招生更是難度陡增,後續還要面臨復課後對週末和暑假的政策擠壓,甚至有悲觀人士斷言“60%的線下教培機構會倒閉”。

  實際上,疫情只是個導火索,多數經營困難的機構,問題在這之前已經隱現。2月7日,成立13年、營收破億、掛牌新三板的兄弟連教育宣告破產,成為疫情期間第一個倒下,並引起廣泛關注的一線教育品牌。但做IT培訓的兄弟連在倒閉之前,早已問題重重, “資金儲備少、包袱重、一直虧損” 的狀況下,反映的是戰略層面的長線思考和準備不足,短線教學服務質量下降、未能及時改善經營,疫情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相比其他很多行業,先收費後服務的預收費制度讓教培行業有著更好的現金流,對於穩定發展的機構,即使暫停2-3個月的營業,也不至於走投無路。更何況特殊時期,短期內通過協商房租和員工工資、申請貸款,也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只是一部分教育機構,安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去賺錢相對容易,造成管理粗放、意識保守。當行業性的考驗到來,問題逐一暴露,最終被壓垮。

  現金流問題只是表象,教育機構面臨的結構性挑戰才是核心。經濟增速換軌、人口與流量紅利結束、萬物互聯的數字智能帶來產業革命這幾大時代性劇變同時到來,正強烈衝擊並重構傳統教培的既有格局。從教育O2O到網校戰爭,大量資金、大量技術人才開始投入到教育行業,以在線教育為代表的科技教育產品體驗和效果也在逐漸完善。這個過程中,除少數早早就做了前置佈局的龍頭企業嚐到了技術帶來的紅利,更多線下教培機構只是在觀望,畢竟在他們看來,線下培訓依然擁有良好盈利模式,沒有必要轉型做這種傷筋動骨、短時間還看不到效果的投資。然而當在線教育成為一種全民體驗,線下機構固守的格局就被打破了,隨著科技與教育的進一步融合,一場變革將呼嘯而至。

  這場疫情讓所有人明白,教育行業舒服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疫情之後才是決勝之時

  疫情之中,觀望、學習、試錯、等待是這段時間的主旋律,行業尚且風平浪靜,而隨著疫情結束,學生迴歸線下,更激烈的競爭一觸即發。

  疫情期間的暫停,讓大量線下機構損失慘重,復課後的競爭,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活下去,哪怕是一隻腿跪著活下來的,不倒下就算贏了。誰行動更快,誰思路更活,誰管理更細,誰鏈接的資源更多,誰更能獲得競爭優勢。如果屆時機構還是按之前的招生和運營節奏,抱著重複過去成功經驗的心態,而不去考慮疫情後面對的競爭與市場環境變化,恐帶來致命打擊。

  另一方面,考慮到對疫情之後教培機構“爆雷”的擔憂,用戶必將對機構的品牌和實力更加重視。教培機構的生死容易引起關注和同情,但教培機構的破產背後,會讓全行業的用戶信心遭受打擊。而疫情的影響,讓更多機構的短板暴露無遺,也讓更多家長和學生對培訓機構的選擇更為謹慎,除了教學效果,機構的品牌和實力也將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需求的變化,也會直接反饋到供給市場,教培機構的競爭,將變成全方位的硬戰。

  有一點可以肯定,經此一“疫”,教培市場的專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疫情加速了市場的出清,經營不善的機構退出後,這一市場將被更有品牌、更有實力的機構接手。相對而言,這些機構的管理、經營更為規範,教學服務更有質量,也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在危機到來之時,這些平常看起來耗費了很多成本的事情,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誠然,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也意味著更多不規範的中小機構離場,但任何行業的有序發展和進步,都必須是優勝劣汰。

  市場正以殘酷的教訓,告誡所有不積極擁抱變化的人。

  

技術從幕後走上臺前,從當下看向未來

  這場全民參與的在線教育試驗,無疑給所有教育從業者敲響了一記技術“警鐘”。這不僅是疫情期間的短暫報警,更將對疫情之後的教育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在當今時代想做好教育,本就是一件頗具“技術含量”的事情。

  疫情突發時,機構能不能轉線上,得看技術;

  學生復課後,線上課堂卡不卡,掉不掉鏈子,得看技術;

  好容易不卡了,怎麼能不把網課上成段子,讓網絡那頭的學生們對課堂有參與感,還得看技術。

  短期視角下,技術偏應急的工具屬性,講究的是速度。這是互聯網公司的強項。也正因此,阿里釘釘、騰訊課堂迅速走上戰場,冒著被廣大網友打一星的風險,成為萬千老師和學生的臨時“空中課堂”,一時風頭無兩。而科技教育企業中,對外宣稱近年研發投入超10億的好未來也拿出了原本用於支持內部各條業務線的直播雲,來幫助數萬家教培機構免費轉線上。在節後正式線上復課的那段時間裡,無論阿里、騰訊,還是好未來,擴容、不斷擴容成為共同的主旋律,最終,都有驚無險地抗住了開課初期湧入流量洪峰。

  行至中期,技術要解決教學體驗的問題,講究的是專注。告別卡頓之後,從家長、學生,到臨時變身十八線主播的老師,馬上意識到,在線教育絕非把線下的教與學直接搬到線上直播平臺這麼簡單。段子背後,暴露出在線教育行業離成熟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不僅老師的教法需要針對線上環境重新調整,課堂上還需要有更多符合在線環境下教育學、腦與認知科學規律的互動功能和機制,激發學習動力,提升學習效果。據瞭解,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培優在線春季班將上線一套新研發的直播小班課系統,引入更多豐富的互動、激勵機制和AI能力,以更適合線上教學的新體驗,實現學而思線下線上同等學習效果。

  疫情之後,技術要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閉環,講究的是長期。大量帶著在線教育體感的學生迴歸線下,但不會滿足於線下,對於師資、教學方法、上課形式都會提出新的要求。兼具線上與線下形態的雙師課堂、智能教室會更為普及,融合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教育OMO形態也會被更多機構作為發展戰略重點思考。通過技術讓學生和家長從感受不到線上線下的差異,到線上和線下各有各的特點,這需要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長期積累才能實現。

  長期而論,在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都有經驗沉澱和技術儲備的企業將迎來加速發展。

  你該做些什麼?

  當時代的洪流襲來,你我都身處其中。

  教培行業舒服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接下來,真正用心經營、積極擁抱變化的機構才能勇立潮頭。

  第一、品牌建設。教培機構的品牌,將越來越成為競爭的核心要素。品牌的建設,包括優秀的師資、良好的服務、優異的效果,最終形成用戶間的口碑相傳,成為值得信賴的培訓機構。追溯新東方、好未來這樣全國性品牌的原點,也就是靠這些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也讓他們具備了更強的風險抵禦能力。中小機構同樣可以深耕區域內的品牌影響力。在區域市場,紮根於當地的機構更有優勢,在湖南、廣東、內蒙古、甘肅等地,都有一批多年來只專注本地市場,有更懂當地教育環境的老師,做好極致化的本地化服務,形成了極強的區域壁壘。

  第二、精細管理。在精細化、規範化的管理運營方面,教培行業還有很大的學習和改善空間。在行業野蠻生長的階段,機會主義和個人能力的結合,就可以成就一所學校。隨著行業步入成熟,我們在焦慮於競爭加劇這一面的同時,一定要看到產業鏈細分中的機會,最近兩年涉足教育To B的企業越來越多,做校長、老師培訓的,內容建設的,校區整體裝修的,百花齊放。機構要降本增效,就必須依靠組織的力量,依靠產業鏈的力量,逐漸建立起能夠支撐企業長遠發展的教學體系、師訓制度、管理制度,甚至生長出適合自身的文化價值觀。

  第三、用好技術。在線教育永遠不會顛覆線下教育機構,但用好技術的機構一定會顛覆不懂技術的機構。對於教育機構而言,雖然不是每一家都有投入研發的實力,但每一家都需要有利用好市場已有技術的意識和能力。行業中已有類似科技部批准、好未來承建的智慧教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面向全行業開放提供全場景、全過程、全週期的服務支持,從打包即用的科技教育解決方案到40餘種教育類AI能力,再到產業化服務。國家已經幫助行業準備好了應對市場變化的解決方案,可是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變革的到來。

  在所有行業中,教育是一個幾乎不受週期影響、需求剛性的行業,不管未來經濟如何變化、社會如何變革,教育始終會是基礎性的市場,這值得所有教育從業者堅定信心,克服短暫的困境。但也正因為如此,過去的教培行業過於寬容,很多人躺在舒適區太久了。這場變革,終將到來。

  150多年前,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時,就告訴了我們自然界的生存法則: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這一切,從未改變。


步步驚心影視圈


教育洗牌實行線上教育!結合身邊旳實例!談幾點看法!

1,實例一,我家的孩子!我家孩子讀研一,通過這段時間上網課發現:作息時間無規律!早晨起床晚!頭不梳,臉不洗,設置鬧鐘到點上課!這封閉期一個月一次樓也沒下過,也不和別人交流!只是網上和同學視頻交流!跟在學校沒法比!

2,實例二,親戚家孩子!在讀初四!面臨中考!在家上網課!由於上課較多!老師無法監管到位!父母工作忙!疏於監管!自律性差!往往在線直播不學!過後看回放!效果可想而知!

綜上!網課不如去學校上課!


成其久遠123567


疫情期間臨時措施,是不可能顛覆現有教育形式。個人覺得網課弊大於利。

優點:

1.學生與老師:生活上方便,課程講解可以記錄。

2.遇到暴雨天氣等特殊情況不能去學校網絡教學就起到很好的作用。

缺點:

1.老師不能更加了解學生情況。

2.學生不能與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交流方面等。

3.學生必須擁有良好的自律性,但不可能每個學生都有自律性。

4.容易近視。



快樂朋友T


一位記者在公園隨機採訪一名在圓桌旁打牌的大爺。

記者:“大爺,您如何看疫情期間,教育洗牌問題?”

大爺:“教育洗什麼?”

記者:“教育洗牌。”

大爺:“教育什麼牌?”

記者:“教育洗牌。”

大爺:“叫(教)誰洗牌?”

記者:“大爺,您的牌胡了!”

大爺:“我胡了,你們掏錢,小夥子,謝謝提醒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大爺永遠是你大爺,教育永遠是那個教育。學生不坐在老師跟前,而是坐家裡的電腦跟前,老師永遠不知道學生是聽不懂呢,還是裝聽不見。您說對嗎?


歷史老師88


線上教育對大部分同學還是有效的,個別年齡小的同學自律性還是很差的,很懶散,有的同學在學校非常聽老師的話,在家家長說千遍萬遍都不會聽,就地區而言線上教育對城市裡的同學作用較明顯,基本家家戶戶都有網絡,基本都跟隨父母身邊,自覺性要稍好一些。而農村就不大一樣,偏遠點的地方有線網絡都沒有通,根本無法實施線上教育,農村的同學大多父母在外務工都是跟隨爺爺奶奶,自覺性沒有那麼強,加之爺爺奶奶對孩子過於疼愛導致孩子懶散,不積極。

線上線下教育都有各自的優點以及缺點,我個人認為兩者並存。


潤博愛剪輯


疫情期間何止是教育洗牌,隨著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思想.生活方式一切都在發生著改變,疫情對於線下教育機構無疑衝擊力是巨大的,但是在線教育模式卻成為當下最受歡迎也是唯一的教學方式,在線教育機構可以迅速把握時機提升課程質量,疫情影響下,需求量將會暴增,在線教育機構將迅速成為行業的頂級流量。線下教育機構當務之急迅速調整策略,有條件的可以將線下課轉為線上,沒有技術的可以尋求資源合作度過難關,當下能撐過去才能看到暖春。


無意戀紅塵


  • 今年受疫情影響。傳統教學被改變。為響應號召,停課不停學。老師們都成了網絡主播,網絡教育形式比較靈活。學生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
  • 1線上教學也使得我們有些同學無法認真聽課。老師在上面教學生,有個別同學你不知道他在下面幹什麼。大的同學自制力還好,小一點的學生,對網絡教學可能就稍微差一點。

2課堂教課能使每個老師看到你是否在上課,線上教學老師跟本不知道同學們在不在聽講,總之有利有弊。

3希望這次疫情早日結束,讓老師和同學們早日重返校園。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7d0f3e54f2945e3a9af06d1661d9c7d\

茂健的每天生活


首先此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強大的基礎建設能力,即便學生停課在家,也能足不出戶接受學校教育,這是令人欣慰的。

其次針對這個問題,教育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民生方面的矛盾。學生的教育一定是學校+家庭的組合教育模式,而傳統上,中國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缺失的,這背後不但有歷史原因也有社會原因。而此次疫情將這些矛盾顯露無遺。

教育模式會隨著社會發展不斷進行優化和整合,給孩子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