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甜椒溫室無土栽培技術


彩色甜椒溫室無土栽培技術

彩色甜椒一般有紅、黃、橙、紫、白、黑等幾種顏色,果實富含維生素A、B、C和多種礦物質,糖度為6°左右,因色彩豐富、質地脆嫩、營養價值高、適於生食等優點,深受消費者青睞,種植效益顯著。現結合甘肅蘭州地區的氣候特徵和生產實踐,將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宜選擇較耐寒、冬季易坐果、不易畸形、不易裂果、抗病性強的雜交一代優良品種。根據市場需要,一般以紅色和黃色品種為主,也可適當搭配一些橙、白、紫、黑色的品種。紅色甜椒可選擇曼迪、天使、福萌等生長勢中等、節間短的品種,坐果率高,果實方形,壁厚,長8~10cm,直徑9~10cm,單果重200~260g,色澤鮮豔,耐貯運,貨架壽命長,抗菸草花葉病毒。黃色甜椒可選擇塔蘭多,其植株開張度大,生長能力強,節間短,果實燈籠形,果長10~12cm,直徑9~10cm,單果重250~300g,也可適應綠果採收,商品性好,抗病性強。

2、基質和栽培容器

常用栽培基質有草炭土、珍珠岩、爐渣、蛭石、木屑、菇渣等,其中木屑、菇渣要經過發酵處理才可使用。一般用草炭、蛭石、爐渣按3∶1∶1的比例或草炭、珍珠岩按3∶1的比例混合效果好,這樣既有利於通氣,又有利於保水。栽培容器可用PVC栽培槽,長80cm,寬50cm,高40cm,在栽培槽底部以上2cm處開1.5cm的小孔,以便排水。也可用長90cm、寬40cm的聚乙烯栽培袋栽培,栽培袋底部留2~3個排水孔。採用基質栽培時須做好排水處理,並安裝好滴灌設備。

3、栽培管理

3.1播種育苗

1、)育苗時間。紅、黃、橙色彩椒從播種到收穫需150天左右,其中轉色期20~30天。蘭州地區一般安排在7月底、8月初播種育苗,一年種植一茬。8~10月陽光充足,溫度適宜,為培育壯苗提供了可能。此外,8月育苗也可保證產品能趕在春節批量上市。

2、)育苗方法。採用穴盤基質育苗。具體方法為:把草炭與蛭石按3∶1的比例混合,過篩拌勻後填入育苗盤中,填滿後稍加鎮壓,穴盤規格為150孔。播種當天用EC值(電解質濃度,即基質中可溶性鹽含量)為1.0的營養液浸溼基質,待基質溫度升到20℃以上時把種子點播在穴盤中,1穴1粒,播種時用手指把種子按到基質下0.5cm處,播後用珍珠岩蓋平穴盤,然後用清水澆溼。穴盤擺放整齊後蓋上地膜,確保溫度白天25~30℃,夜間20~25℃,一般經3~5天種子即可發芽。

3、)苗期管理。當穴盤中60%以上的苗子長出基質後及時撤掉地膜,以防燒苗。穴盤苗管理期間注意保持基質溼潤,真葉長出後及時施肥,早期以氮肥為主,EC值不超過1.0。隨著根系的發育,穴盤苗根部生長會逐漸受限制,因此在播後20天,苗子必須重新移栽到口徑90cm的育苗缽中,視基質乾溼狀況用pH值為6.5、EC值為1.5的營養液澆灌,澆灌原則是保持見幹見溼,以利根系健康生長。苗期白天維持25℃左右,夜間15~18℃。一般情況下,苗齡45天左右、株高15~18cm時可定植到溫室栽培容器中。

3.2定植溫室生產中,栽植前對溫室進行徹底消毒。定植株距40cm,行距90cm,每667m2密度以2000株左右為宜。定植前用pH值為6.5、EC值為2.0的營養液浸溼基質,栽植時把苗子從育苗缽中輕輕取出,避免傷根,然後定植在栽培容器中,保證營養土坨與基質表面相平。

3.3營養液管理

1)成分。氮:19.55mmol/L;磷:1.45mmol/L;鉀:10.0mmol/L;鈣:4.6mmol/L;鎂:2.2mmol/L;鐵:2.8mmol/L;鋅:0.08mmol/L;硼:0.06mmol/L;鉬:0.01mg/L;pH值:6.0~6.5。

2)灌水。小苗定植後10天,每天灌水1~2次,次數要少,儘量灌透,以利根系生長。以後滴灌實行少量多次的原則,根據天氣狀況確定滴灌次數,一般晴天5~8次,陰雨天儘量少灌或不灌,確保每次每個滴頭滴100ml。

3)檢測。種植期間應每天檢測營養液及其排除液的pH值和EC值。一般pH值設定為6.0~6.5,EC值設定為2.5~3.0。夏天、高溫天氣EC值比冬天或雨雪天要調高些。

3.4環境調控彩色甜椒白天室內溫度可控制在25~28℃,溫度超過28℃時通過開啟頂窗進行換氣、降溫,也可通過噴淋、遮陽設備強制降溫,晚上溫度應維持在15~18℃。在甘肅蘭州地區,10月至翌年3月溫度不能滿足植株和果實正常生長需求,因此要採取保溫措施,必要時使用加熱設備提溫。相對溼度保持70%~80%為宜。

3.5地上部分管理當植株高30~40cm時,將繩子綁於莖基部引蔓向上,另一端綁於溫室頂部的鐵絲上,每株留2~3個主枝,定期進行繞蔓。甜椒門椒的花蕾和基部葉片生出的側芽應及早疏去,從第4節開始留果,以主枝留果為主,以後及時去掉側枝。彩色甜椒株高可達2m以上,一般每2~3節留1果。花頭向下且飽滿的花應留下,弱花、畸形花、畸形果須及早疏去。當果實膨大至200g左右且完全轉色時及時採收上市。

4、病蟲害綜合防治

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注重農業、物理、生物防治,儘量減少農藥使用,並選用生物農藥和高效無殘留農藥。

4.1農業防治常用的方法有: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抗性;定植前採取高溫悶棚,預防病蟲害;採用基質栽培,避免土傳病蟲害對植株的侵染;通過摘除病蟲葉、病蟲枝或病蟲果有效清除病原、蟲源。

4.2物理防治在溫室風口、門口等與室外相連的地方使用防蟲網,防止蚜蟲、斑潛蠅、白粉蝨以及蛾類飛入。溫室內設置黑光燈、性誘劑、糖醋液,誘殺小夜蛾、煙青蟲等的成蟲。也可在溫室內掛有色粘蟲板,誘殺有趨色性的蚜蟲、白粉蝨、薊馬、茶黃蟎及斑潛蠅等。

4.3生物防治選用生物農藥如苦參鹼、中生菌素、菌克毒克等對病害進行早期防治。在溫室內釋放麗蚜小蜂或熊蜂等有益天敵,有效防治蚜蟲、茶黃蟎等害蟲。

4.4化學防治採用煙劑、粉劑、水劑等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農藥防治病蟲害,充分保證產品的無公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