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在老家的美食中,以花作為主要食材的美食只有洋槐花了。

有人說榆錢兒,也可以做成美食呀,而且挺好吃的。在這裡,嚴格來說,榆錢兒不是榆樹的花。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榆莢也叫榆錢兒,是榆樹的種子,因為它酷似古代串起來的麻錢兒,故名榆錢兒。新生出來的榆錢兒脆甜綿軟,清香爽口,又因它與“餘錢”諧音,村人在房前屋後種榆樹也有討口彩的意思在裡面。雖然榆錢也可以做成菜餚,總感覺口感不是太好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所以,我對洋槐花做成各種美食印象深刻。

老家漯河,每年四五份,正是洋槐花開放的時候。村裡每家的院子裡幾乎都會栽種一棵洋槐樹,有的種在舊宅子裡,有的種在荒坡上……究其原因,或許有兩個方面:一是當槐花盛開的時候,小小的院子就變得漂亮起來,微風吹過,陣陣槐花香撲鼻而來好不愜意;二是那些年,村裡人條件差,少吃沒穿的。每年槐花盛開,全家人可以蒸槐花改善一下伙食,換換口味,那時,人們就把槐花當初主食,吃的津津有味。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小時候,嘴饞的小孩子一放學就往家裡跑。看到家人正在打洋槐花。他們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拿著長長的竹竿兒一陣的胡亂敲打樹枝。一串串,一朵朵的槐花就像雪片一樣落下來,不一會兒,就會鋪滿樹下的空地。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記得,我有一個姑奶嫁到了距離村子三四里地的郜莊。她們家的大門前,有三棵樹。兩棵柿子樹,一棵洋槐花樹。已經七十多歲的姑奶,精神矍鑠,身形敏捷。年輕男人都不敢爬的樹,她像一隻敏捷的猴子一樣,很快就爬上去了。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姑奶站在高高的樹杈上,手持捆綁有鐮刀的竹竿,把長有稠密洋槐花的枝杈鉤下去,我們在樹下揀拾掉落在地的槐花。我揚起小臉,疑惑地望著樹上的姑奶很羨慕,很自豪,一種特崇拜的樣子。不過,每次姑奶從樹上下來後,總要叮囑我們:小孩子不要爬樹,想吃樹上的槐花,說一聲,姑奶給你們鉤。樸實的言語中充滿了對我們的喜歡和愛護。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那時候的小孩子,可不講究什麼,胡亂抓起一把也不用洗,就往嘴裡塞,三下五除二咀嚼著,甜滋滋的,嚥到肚子裡,唇齒間殘留著槐花的香味。每次和鄰居小姐姐說話時,我特喜歡聞從她口氣中帶出來的槐花香。喜歡生吃槐花,就是從那時候學會的。那時候的洋槐花真的是純天然無汙染的,就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回味兒時生吃洋槐花,就像今天吃的槐花蜜的香甜一樣。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洋槐花作為美食登上人們的餐桌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摻面蒸熟後拌上蒜汁;另一種是把拌麵蒸好的槐花,放在油鍋裡再加工一番當菜吃。兩種吃法,根據自己的口味,各有所愛。我比較喜歡後一種吃法。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不管是哪一種吃法,首先都要把槐花洗淨,然後用小麥粉加水拌好,然後放在籠屜鍋裡蒸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所需要的蒜汁就是農村吃蒜麵條搉的芝麻鹽辣椒油蒜汁,如果再加上十香菜會更好。盛上一碗蒸槐花,澆上適量的蒜汁,美其名曰,槐花拌飯。一大碗,保準你吃飽。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蒸槐花出鍋後,不要著急著吃。生火、坐炒鍋,熱油,先用紅辣椒蔥花爆炒一下,再放入蒸好的槐花,熱鍋炒,然後慢火煸,直到色澤金黃,外幹裡軟,吃著勁道即可出鍋。盛到盤子裡端到餐桌上,一定會引起全家人爭搶著吃。如果有新烙好的單饃娟卷著更好吃。那真是給個肉夾饃吃都不換!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如今農村人不再稀罕槐花美食了。只要到了槐花盛開的季節,老家人就變著花樣做著吃,想吃就吃。倒是城裡人對槐花美食特別感興趣,當一盤槐花佳餚端上桌,頃刻間,就會一掃而光。

河南漯河:生吃槐花,蒸槐花,槐花拌飯,說槐花憶故鄉!


期待著,期待著今年四五月,槐花飄香時,吃槐花拌飯,憶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