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理財和買基金的?

北京標婷維生素E


我是怎麼理財和買基金的?

我理財很簡單,每月的工資到手後就放入了銀行卡,每月的生活開支留足,剩下的轉入餘額寶,餘額+或者手機銀行App理財,一般是待得資金積攢到1萬多點時,再根據行情轉出整數確定買理財,大都買了支付寶裡的定期理財,手機銀行的定期理財。理財風險以中低為主。

基金類理財也有,混合型基金,指數型基金等也有涉及,大都是月定投,打算長期持有的,看好的這類理財,我主要在手機銀行App和支付寶裡購買,操作。都是熟悉的理財類型。


傷心鼠3


理財首先要知道的:

不是具體去買什麼基金?買什麼理財產品,這都是微觀的;

首先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宏觀角度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至少我們要明白:

理財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均衡+側重”,需要組合配置,不能一錘子買賣;

均衡就是既要保證日常生活開銷,又能產生一定的收益,還要考慮如何面對未知的風險,可以去搜索下“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裡面提到的家庭理財的理念還是很不錯的,讓我們對理財有個全局性的認識;


這裡簡單解說一下:

先看圖:


這個圖有四個象限,分別是:

  • 要花的錢;

  • 生錢的錢;

  • 保命的錢;

  • 保本升值的錢;



一、要花的錢:

就是日常開銷的錢,一般建議留出3~6個月的生活費用;

這個具體的金額要根據您的家庭的具體情況來預估;


這裡還可以細分一下:

1~2個月要用到的錢,可以存到貨幣基金中,存取方便靈活,很多地方都可以買,按照你消費時通常所用的渠道去配置即可;


3~6個月可能要用到的錢,可以組合配置;

比如債券基金(要想控制風險,可購買純債基金)+一些銀行的短期定期理財(這個是無風險的);



二、生錢的錢:

也就是較為激進的投資理財;

一般佔比30%左右,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風險偏好自行調節,但幅度不要太大;

這部分理財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證相對安全(非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擴大收益;


一般的組合可以各類基金為主,我們一個個詳細說明一下:


基金分很多種類,我們通常涉及到、又較為適宜投資的有:

股票基金、純債基金、可轉債基金、貨幣基金等等;


簡單解釋下:

股票基金大致分為行業基金、指數基金;

行業基金靈活性強,一旦把握到熱點,收益會很不錯,比如前段時間的科技類基金;

但風險也一樣較大,一旦熱點過氣了,跌的也狠,同樣可以看看科技類基金現在的情況;

指數基金相對波動小一些,更適合定投;


提示:

1、如果對股市不夠了解的話,強烈建議不要自己操作股票,而應該交給基金經理操作,數據顯示,長期來看(3~5年),靠譜的基金經理比小白個人操作股票,收益要好很多;

2、黃金、原油等基金,風險較大,不作為推薦;

同理,期貨等也不作為推薦;

組合建議:

鑑於目前國內股市的階段(震盪市),提供以下幾種方案:(注意百分比只是針對這個象限的資產來說的,不是針對所有資產)


l 保守型:

偏股型基金(行業投資15%+指數基金25%)+可轉債基金(30%)+純債基金(30%)

這個組合的風險主要在偏股型基金(40%),由於屬於保守型配置,配置較少;

如果想進一步降低風險,可降低“偏股型基金”的投資比例;


l 激進型:

偏股型基金(行業投資30%+指數基金30%)+可轉債基金(20%)+純債基金(20%)

這個組合裡,“偏股型基金”佔比達到60%,適合有一定股市投資經驗的朋友;



三、保命的錢

通常是槓桿賬戶,用小資金保證在出現問題時,有較大資金可以被啟動;

一般佔比15%~20%左右;

通常的投入方式都是保險,而且是消費型保險(不要買理財型保險,沒有意義);

當家庭成員出現意外、較重大的疾病時,可通過平時的小投入,換來較大的安全保障;


提示:

1、再次提示,不要買理財型保險,沒有意義,收益不高,保障不好;

2、保險的種類和公司很多,不要迷信大公司,平時可關注一些知名的保險行業分析師,有一些還是很良心的;

3、首要的被保障人,一定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比如您自己;

4、如果有孩子,且孩子較小的話,重疾類的保險可以暫時不購買,出險的概率很小;



四、保本升值的錢

一般佔比30%~40%,可根據家庭的收支平衡性做適當調整;


比如:

每月的固定支出>收入,存款總額在下降,這個部分可適當減少;

每月支出收入>支出,存款總額在增加,可適當增加這部分比例;

既然是保本升值,那麼首要的是保本,一般可投資於:

銀行中長期定期理財、貨幣基金、純債基金;


銀行中長期定期理財:

這個是相對第一象限裡面的“短期銀行定期理財”來說的,通常存款時間應在1年以上;

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各個平臺都可購買;


提示:

再小的銀行,也是銀行,50萬以下的銀行存款,是國家擔保的,不會跑路;


  • 貨幣基金:

其實現在是個很雞肋的存在,收益不高,比不上銀行存款;

靈活性確實好,但和債券基金 甚至部分銀行活期理財比,好的很有限;

所以不作為主要推薦,貨幣基金主要配置於第一象限,作為零花錢就可以了;

  • 純債基金:

首先要明確,純債基金的保本是要建立在中長期投資的前提下;

也就是說,短期內,純債基金存在一定小幅虧損的風險;(如下圖)


提示:

1、甄別優質純債基金,迴避債券違約風險,購買5星評級的產品;


2、注意區分純債基金和含股型債券基金;


這個象限的投資比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靈活配置,因為都是保本的,比較安全,主要考慮債券基金的收益週期即可;


比如現階段:

屬於全球經濟放緩,貨幣政策預期會更加寬鬆的階段,利好債券,所以可適當增大債券基金的佔比;



特殊投資:

最後說一個特殊的投資領域:對個人的投資(比如自己)

這個是短期內看不到實際產出的投資,所以容易讓人忽略;

但老話說“打鐵還須自身強”,在這個領域投資,絕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而且不但會增加家庭資產,對自身的信心的增強也不容忽視;

而當信心增強後,整個精神面貌就會煥然一新,對自己,對家人,都十分重要。



最後,祝您在投資理財的路上,一路平安,加油吧!!!


錫安金融


建議買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投資有以下四點內在優勢:

第一大優勢是便捷。如果分散投資不通過購買指數基金而是自己買一籃子股票,那麼購買這麼多的股票會是一項巨大工程。而購買指數基金,即使只有買100股的資金,也可以買到,同時充分分散風險,輕鬆獲得市場收益。

第二大優勢是低成本。不論是管理成本還是交易成本,指數基金都比主動管理基金低很多,複利比不過復費,低成本才是實實在在的收益。此外,指數基金隨著規模越大,低成本的優勢越明顯,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

第三大優勢是透明,指數基金是標準化產品,並且每天公佈申購贖回清單,任何投資者都可以在公司官網和上交所網站查看公司的投資及運營情況,透明度是非常高的。

第四大優勢是高效。指數基金利用資金的效率是極高的,倉位高達99%以上,所以基本沒有現金拖累問題。這種指數投資方式在牛市當中的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在牛市當中指數是一定會上漲的,而個股漲跌的不確定性更高、倉位波動頻繁,選擇指數基金進行投資可以有效防止只賺指數不賺錢的現象發生。



大黑熊老師


我的理財方式主要是在支付寶中進行的。

剛開始有餘額寶的時候看到利息挺高,想著比銀行划算的多,就把大部分的閒散資金轉到了支付寶。後來餘額寶收益越來越低,加之支付寶總是推薦購買基金,是不是的跟你幾個紅包,禁不住誘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買了幾隻基金,金額不多一共只幾百,目的是為了把紅包用完[捂臉]。

後來隔了段時間發現收益率還不錯,就陸陸續續買了很多隻基金,19年收益率還不錯,但是今年經過幾次大跌,收益率已經接近0了。這段時間我也在學習和分析,還是因為經驗不足,所持基金全是股票行基金,風險較高,而且追熱點,這種情況對於我這種小白了來說沒虧損已經是很不錯的結果了。所以基金理財還是要好好學習學習,掌握好資金配置和倉位管理。

最後還是那句老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大家一起學習吧!


瞅誰誰漲停


本人生活三線城市,作為一名普通工人階層。結婚三年有小孩,到手工資5300,我是這樣理財的。

工資5300減去生活費,車貸。每月結餘2800。其中1300元銀行定存,剩下1500。由於本人認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目前手中資金比較少,暫時沒錢在股市發展。所以定期定額買基金。其中500元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為1000元。

1.買基金時,我一般看基金的類型。.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基金,收益從高到低。貨幣型基金收益較低保本。收益比較低。不予考慮。股票型基金可以很好的鍛鍊投資能力,為進入股票市場做準備。

2.選擇基金公司,儘可能選擇大型基金公司業績好的,排名靠前的。,看基金經理人的操盤資歷,選股哲學,交易風格和過往業績。

3.觀察上證指數,深證指數,滬深300指數,中小板指等.......。我學習了一些風險技術評估,標準差,貝塔係數,夏普指數。 “標準差”愈小、波動風險愈小;“貝塔係數”小於1、風險愈小;“夏普指數”愈高愈好,該指數越高,表示基金在考慮風險因素後的回報情況愈高,對投資愈有利。

4.基金主題。銀行,證券,保險,飲料,鋼鐵。新能源汽車。我選的股票型基金就是新能源類型。我比較看好。

5.基金要長期持有,多觀察多看。在操作中成長。


海梁之念


關於怎麼理財和買基金這個問題,問得好!

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在能夠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最常見的基本就是買理財和基金了,其他的理財方式非常少,要麼就是風險太大需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

理財,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買理財產品,買理財產品確實也算是理財的一種方式,適合於一些保守型和穩健型的人,但是理財更多應該理解為資產配置,於是我在日常操作中將基金也列入理財的一種工具。實際上,我個人很少購買短期理財產品,因為覺得收益太低,而且流動性不強。個人主要是通過基金的組合模式來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首先是需要設定一下個人的投資收益目標,這就像信託一樣,你必須設定個收益目標,至於能不能達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多大的目標決定了多大了風險敞口,也就是多大比例的錢參與二級市場,也就是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除了這部分錢,其餘的就放在更為穩健的基金,比如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

我個人設定的目標是年化15%左右的收益,是不是有人覺得太低?覺得他一隻股票漲停兩次就等超越這個收益?如果真有人這樣想,那我只能表示呵呵。

請記住,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就保持在20%左右,普通投資者一定要對收益有個理性的認知,不要總想著一夜暴富,那麼也可以一夜變窮。因此,投資理財應該是一個有理有據有節的過程。

設定個目標以後,就可以按照比例分配資金了。對於風險最大的一部分投資,平時只會拿出30%以內的比例,用定投的形式去買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但是這個比較也不是絕對的,在大盤指數深跌的時候可以把投資比例繼續加大,具體的操作要結合大盤指數的位置高度來決定。平時控制在30%以內的定投,有盈利的時候基金定投要及時止盈。遇到大跌的時候結合大盤情況,將放在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基金的錢贖回來,加大對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定投,實現越跌越買。

多年來我都是用這個方法實現這個收益,這裡只能簡要敘述一下,細節之處的操作可以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文章或諮詢


投資社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你是怎麼理財和買基金的?

我是根據我的收入,然後合理分配比例,分別存餘額寶,銀行,保險,定投基金,少部分股票。

  • 五分之二用於存在餘額寶保障生活消費。每個人都要生活,都有日常消費,所以必須拿出一部分錢用於日常消費。比如各種貸款,出行旅遊,吃喝玩樂等!
  • 五分之一存在銀行以備急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意外情況,此時可能急需用錢,可能是用於救命,可能是額外的其他的等等。這部分錢是必須要儲備的。
  • 剩餘一部分買入保險,現在好多保險都有理財功能,就像定存一樣,這樣不僅報你平安,保證家庭安全,還能讓你的錢增值,挺好的一項投資。
  • 基金與股票。我一般用剩餘的閒錢去定投指數基金或者股票型基金,利用定投微笑曲線,攤低基金成本,穩定盈利。最後用一少部分錢去投資股票,爭取收益最大化,即使賠了,也不會影響我的任何生活情況。

以上是我的理財方式。既能保證生活品質,又能使錢能被合理利用,做到錢生錢。


歡迎轉發,關注,評論!


趙小龍88


資產配置,資金大致分為三部分。三成固收類產品,包括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國債等可以保值的產品。五成權益類產品,包括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產品。兩成股票。這是我個人配置,95後,月平均收入4500左右,五線城市。這樣配置下來,每月定期存款去投資,工作一年半下來存了八萬左右,其中8700為投資收益。


啃苞米的苞米


理財首要目的是閒置資產增值,不是讓通脹導致手裡的現金縮水!

理財有很多方式,股票投資,買優質基金,買債券,存餘額寶,存銀行,但是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

餘額寶和銀行固然是很低風險的投資,但是收益必然也是很低的,目前餘額寶的年利率不超過3%,銀行也是不超過3%。

而基金投資收益相對會高些,但也是有高風險和低風險的,有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如果你希望高收益,可以購買股票行業類基金,科技類基金,但是基金也會出現浮虧的情況,像2018年幾乎大部分基金都是虧損百分之20以上,而2017年很多基金收益都翻倍了,這就是風險和收益!但如果你手裡的資金並不緊張,即使出現浮虧,只要拿時間換空間,基本都會漲回來的!

而股票投資風險更高,好的情況,一年翻個2到3倍都不是問題,前提是買到好的股票,散戶低吸是不二的致富手段!有句話叫追高毀一生,低吸富三代!而且股票投資心態很重要!沒有股票投資經驗,心態有不好,那麼買股票基本上是給別人送錢的份!

我是專注於股票投資的,多年經驗,瞭解行業邏輯,還有量價理論,心態也還不錯,才能在動盪的股票市場存活!想玩好股票,心態很重要!


老廖跟莊


我身為一名理財師,資產配置是我的強項,我在工作初期,就開始存錢買房子,我的資產裡佔比最重的是房子,如果有能力建議大家首選買房,其他資金我80%做了固定收益理財,其中80%買了信託其他的資金是銀行理財,剩餘20%資金5%買了重疾險,其他15%中股票佔5%基金佔%。資產配置是因人而異的,要根據個人情況做合理的配置,但是宗旨是大比例購買固定收益理財,給您一張資產配置圖,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