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導語:昨天在想通遊戲中的德系巡洋艦尋找一些資料的時候,突然發現新版本中德系潛艇居然迴歸了。無論是遊戲裡還是現實中德系潛艇似乎都是夢魘一般的存在,作為隱匿於大洋之下的刺客,德國的潛艇在兩次大戰當中都大顯身手,由於德國潛艇的高效破交戰,一度將的大英帝國推向懸崖的邊緣,作為皇家海軍強勁的對手,德國潛艇有何傲人之處呢?正好藉著前期德國巡洋艦的話題先說一下德系潛艇的話題。

說到德國潛艇破交戰估計不少人會認為是二戰時期的德國潛艇,其實早在一戰時期德國潛艇就已經像二戰那樣在大西洋上進行無限制潛艇破交戰,並且也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戰果,一戰時期德國公海艦隊除了外形威武霸氣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外,還擁有351各型潛艇。在戰績方面,德國公海艦隊雖然和英國皇家海軍在日德蘭海進行是史詩級的大海戰,但是取得的戰果是非常有限,相比之下德國前艇部隊專門針對英國海上交通線的商船下手,在整個一戰當中德國潛艇部隊總共擊沉了6394艘商船和10艘各類軍用艦艇,其潛艇擊沉的總噸位高達1285萬噸,其戰績是戰列艦們無可匹及的。所以相比海面上那些高大的戰列艦,更讓英國人感到頭疼的反而是來自於水下的潛艇。不過也正是因為無限制潛艇戰,德國將美國拉下戰爭的泥潭,更糟糕的是美國站的是英國人的隊。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在公海大洋上航行的德國潛艇,用來自水下的襲擊替代了戰列艦之間的對轟,形成了不對稱力量的打擊

合約解禁,英國再次吞下破交戰苦果

正是因為在一戰中的深刻教訓,英國人在戰後的凡爾賽合約上寧願讓德國保留一定規模的水面艦艇都不給德國保留一艘潛艇,並且不允許德國以後再發展潛艇,試圖將德國的潛艇扼殺在搖籃裡。不過德國人肯定不甘心就這麼聽英國人指揮,所以便像克虜伯公司將人員轉移到自己有股份的瑞典博福斯公司中去,而德國三家造船廠同樣借鑑這個套路,在荷蘭開了一家公司然後將技術人員轉移到那邊避難,而且這些技術人員過去之後是繼續研究潛艇的,因為這個公司是可以承接商業訂單的。不過後來英國為了讓德國牽制法國的海軍發展,在本著“大陸均勢”的攪屎棍原則下放鬆了對德國的壓制,在1935年6月英德簽訂關於兩國海軍軍備力量的條約中規定:“德國海軍艦艇總噸位不超過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所規定的英聯邦國家海軍艦艇總噸位的35%。在潛艇方面,德國保證,保有的潛艇噸位不超過英聯邦國家海軍潛艇總噸位的45%。”於是的德國潛艇發展事業又可以光明正大的在臺面上發展,而英國放縱德國的後果最後也由英國自己吞下。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潛艇用潛望鏡看水面的視角,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德系潛艇擊沉運輸船後上浮的圖畫

一開始德國是像一戰那樣大型軍艦和潛艇共同發展,不過二戰前的德國倒是很遵守規定,無論是戰列艦的噸位還是潛艇的噸位都嚴格按照英德海軍協定的規定來辦事。此時的德國知道自己無法像一戰那樣在公海大洋上和英國皇家海軍正面對戰列線,所以無論是水面艦艇還是潛艇都本著“破壞對方海上交通線”這個原則去執行,不過希特勒也有一個大海軍夢,所以一開始也是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戰列艦中去,潛艇得到重視還得等到俾斯麥沉沒後。因為針對的目標是對方的商船,水面艦艇的使用效果反而沒有潛艇那麼好,而且大型水面戰艦的損失對當時任何一個海軍國家來說代價都是非常高昂的。既然都是去打商船,德國後知後覺地發現,用潛艇進行破交戰的效費比真的好太多了,所以在俾斯麥沉沒之後才將海軍的發展重心由水面艦艇轉向潛艇。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德國用潛艇集群協同作戰的方式去攻擊盟軍的運輸船隊,在戰爭初期其戰績可以說是非常輝煌


從U-II型潛艇到U-VII、U-IX型潛艇的發展

德國在二戰時期共建造了8個型號共1170艘潛艇,其中有863艘參加戰鬥,雖說在二戰當中德國潛艇造就了一大批潛艇王牌,再次將大英帝國推向生死線的邊緣,但在整個二戰當中德國總共損失753艘各型潛艇,戰損率高達87.3%,共3萬多潛艇官兵隨艦沉入冰冷的大洋下。也許你知道德國狼群潛艇的威名和王牌艇長的威名,但你也許不知道德國海軍潛艇兵是二戰當中損失率最大的一個兵種。在1934年德國就已經讓身在荷蘭的工程師們研發新型潛艇並命名為U-II型,這便是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的戰後的發展開端。不過該級艦的噸位都不大,水面排水量都是在250~300噸之間,航速慢且武備更是隻有3根魚雷管,所以該型潛艇只適合在近海作戰,不過它的出現開啟了德系潛艇的發展之路,之後德系潛艇便開始發展壯大。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德國潛艇的戰後開端的第一型潛艇U-II型潛艇,不過噸位很小,主要是用於近海作戰

經過前U-II型潛艇的建造、使用、技術積累,德國在1936年便啟動了噸位更大、適合遠洋作戰的潛艇的發展計劃,而這就是著名的U-VII型潛艇,相比前型艇250多噸的標準排水量VII型潛艇的標準排水量上升到了600多噸,相比前面帶有實驗性質的U-II型,只發展了4個型號共58艘,VII型潛艇發展出了6個型號共703艘,是德國海軍在二戰潛艇破交戰中的主力,從A型發展到F型,每一個型號都在前型的基礎上升級改進。航程由U-IIA型的6190海里上升到B、C、C/41型的8200多海里,其中水上排水量1000噸的左右的D型和F型航程更是高達11190海里和14684海里這已經是絕對的遠洋作戰潛艇了,而其中U-VIIC型是這批潛艇中數量最大的一個,數量為568艘,佔該級別潛艇總數的80.8%,也是德國潛艇部隊的主力潛艇。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從外形上看最右側的潛艇噸位是最大的,不同於左側的幾艘潛艇


就在發展VII型潛艇的同時德國也開始研發噸位更大、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多的大型遠洋潛艇,於是便在U-VII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由600多噸的標準排水量增加到1000噸,由於擁有跟大的艦體,而改進後發展出來的就是U-IX型潛艇。這是德國產量第二大的潛艇,共分為5個改型共194艘。這批大型的遠洋潛艇的航程都超過10000海里,可以往返大西洋對美國東海岸進行攻擊。而且一改前4後1的魚雷發射管的佈置方式,U-IX型在尾部增加一具魚雷發射管,備彈量由VII型的14枚魚雷增加到22枚,甲板炮也有88炮換成口徑更大的105口徑艦炮。這樣它的火力就更加強悍,戰鬥持續能力更強。而且IX型一改VII型的單艇殼的設計改為雙艇殼設計,這也增加了潛艇水下耐打擊程度。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德系潛艇的模型,可以從外形上到,同一個系列中的不同個型號的潛艇噸位差距還是很大的。圖片來源:見水印

德系潛艇輝煌的戰績,改變了未來海戰格局

在遊戲中德系潛艇是所有系列的潛艇當中機動性能最強,特別是在潛艇上浮下潛的時間是最短,這就意味著暴露在對方打擊範圍的時間縮短、上浮躲避深水炸彈的反應時間增加。水下機動轉彎能力最強,而美系潛艇次之,而日系潛艇的上浮下潛時間最長、水下機動能力最差的。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呢?其實認真看一下他們的噸位就可以看出了,像德國用的U-VII型潛艇頂天也就1000多噸,就算後來噸位最大的U-XXI型也就是1600多噸,而美國的潛艇大都在1800噸以上,而日系的潛艇的噸位就更加大,日本遠洋潛艇的噸位大都在2000以上,所以噸位越大,其上浮下潛、機動速度越慢。不過相比德國和美國的潛艇作戰,日系的潛艇戰績除了幾艘大艦以外對海上交通線的破壞戰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擊沉的商船噸位都沒有德國潛艇在1940年一個月的戰績多。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正在水上航行的潛艇,在夜晚或者沒有護航軍艦的情況下,德國潛艇敢直接浮起來用甲板炮轟擊運輸艦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圖片來源於網絡,清晰的顯示了二戰時期的郭海軍的戰績,從表中來看,德國在1943年損失就大幅增加

而德國在二戰當中,德國潛艇擊沉了盟軍2828艘運輸船,總噸位大1468.7萬噸,除此以外還有著不比日本潛艇差的大型戰艦的擊沉紀錄,英國的3萬噸級的戰列艦就有皇家橡樹號、巴勒姆號;2萬3噸級艦隊航空母艦有皇家方舟號、鷹號、勇敢號,還有3艘1萬2噸級的護航航母以及6艘5千多噸級的巡洋艦。這樣的戰級可以說是非常輝煌。要不是後來美國參戰憑藉這強大的工業能力挽救英國,英國可能真的會因為海交通線被破壞而對德國屈服。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英國運輸船隊,英國船隊結伴而行,而德國潛艇也同樣用“狼群戰術”來捕獵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英國的護航驅逐艦,為應對潛艇戰後期裝備了先進的雷達和聲吶系統,所以這艘後期德軍潛艇失利的原因


而說到二戰改變海戰格局的軍艦可能大部分人會認為是航母,但還有一種軍艦也同樣改變了未來海戰的格局,而它卻很容易被人們忽略,比起戰列艦大炮鉅艦的轟鳴、航母飛機的海天大戰,潛艇卻只能默默的在水下進行無聲的攻擊,看起來就不怎麼光彩,更不用說“大炮鉅艦才是男人的浪漫”,相比之下潛艇的攻堅一點都不“浪漫”,而且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但是卻對未來戰爭的走向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國力相對較弱的國家,大力發展導彈+潛艇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自己的海軍實力,用不對稱的實力來彌補差距。在戰後各國也都意識到潛艇的巨大作用,特別是在“三位一體”的核打擊戰略中,海基潛艇是戰略核威懾與戰略核反擊中最關鍵的一環。

德系潛艇迴歸,大洋上最難纏的對手,英國皇家海軍的宿命之敵

戰略核潛艇可以利用大洋的掩護機動到對方的家門口在發射,這樣就算擁有再先進的防禦系統也防不助

結語:

今天主要通過遊戲中回顧了一下德系潛艇的發展和其對歷史的影響,其實德系最好的潛艇是戰爭末期投入使用的U-XXI型,共有113艘建成使用,但是隨著盟軍反潛能力的增強,這款潛艇並沒有再續VII型潛艇在戰爭初期的輝煌,而它其實的性能已經非常接近現代常規潛艇,如果這款潛艇在戰爭之初就已經投入使,那麼英國的海上交通線就有可能被完全切斷,甚至改變戰爭的走向。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如果你想體驗一下德系潛艇的雷戰艦的快感就可以到遊戲中去體驗一下,看來我選用的日系潛艇要遭殃了,由於噸位太太笨重根本無法和德系潛艇纏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