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等我們凱旋!”——連線唐山市人民醫院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3月6日上午,市人民醫院院領導與該院7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進行了視頻連線。該院先後派出了2批共7名醫護人員,1月26日,感染性疾病科醫生張天強、重症醫學科護士王佳慧、呼吸科護士王繼華作為我市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奔赴武漢;2月19日,重症醫學科的博士張於、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王麗娜、頭頸肝膽外科護士常豔雙、乳外三乳腺微創外科護士曹輝再次集結出發。在市人民醫院會議室裡,是道不盡的聲聲問候與叮囑,顯示器裡傳回最多的則是一句:放心,等我們凱旋!

張天強今年58歲,是河北省援鄂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隊員,她與兩名同事都被分配到了武漢市第七醫院。她充分發揮經驗豐富、考慮問題周全的優勢,協助主任、專家開醫囑、寫病歷、管理全病房。多年工作在感染性疾病科,面對疫情高壓態勢的病房,面對全科都是呼吸科病人,特別是重症的、帶無創呼吸機的病人,起初張天強是略感生疏的。於是,一進入病房,她就反覆熟悉病人、熟悉電子病歷、熟悉各項體徵識別……工作之餘,她還不斷惡補各方面的知識,力爭每一項內容都學深學透,每一個操作都遊刃有餘。

呼吸科是醫院科室中工作量、病人量最大的科室之一,也是特別能鍛鍊人的科室,王繼華在呼吸科一干就是8年。在緊急情況下,呼吸機、氧氣瓶她拿起來就走,她時常開玩笑說自己就是個女漢子。她4次被評選為院級優秀護士、一次護理操作技術比賽一等獎、連續3年的實習生總帶教、腫瘤專科的優秀護士等,這些見證了她由最初的菜鳥躍升為全能護士。在武漢,讓她印象深刻的不是緊張與繁忙,而是病人的配合與感恩。“有一次我給一名患者輸完液後,她問了我的名字,還說名字好聽,我就對她說了聲謝謝。然後她跟我說,該說謝謝的是我們,你們大老遠跑過來,家裡人得多心疼啊。這讓我特別感動。”

王佳慧是90後的獨生子女,是新婚燕爾的年輕妻子。在疫情面前她毫不含糊,一聲令下奔赴湖北疫情一線。從最初的緊張慌亂,到現在的有條不紊,年輕的護士有付出,也有收穫。

2月19日帶隊出征的醫療隊隊長是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博士張於,作為一名黨員,他在第一時間就遞交了請戰書:“我的責任在此。結合我的專業,希望能對重症的患者做一些貢獻。”張於所在的醫療隊都被分配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院共有床位3300多張,他所在的病區有床位56張,病人基本保持在50人左右。我們的醫療隊在感動著武漢人民的同時,也被武漢人民深深地感動著。張於說,到達武漢的第二天,就有武漢大學校友會的志願者與他對接,還有接送醫護人員的司機團隊,僅面向醫護人員開放的平價超市……張於說:“到這兒半個多月的時間裡,物資保障、人員配備、流程的合理性等,一天天地越來越好,病人數量整體在減少,實實在在地做到了‘床在等人’。我們一定圓滿完成任務,我一定將我的隊員健健康康地都帶回來!”

王麗娜是呼吸介入科的副主任醫師,她舍下父母,舍下馬上面臨中考的女兒,主動請戰。面對焦慮的患者,她不僅盡力為他們治療,還用心去安撫他們的情緒,“有些患者特別緊張,看到醫生會反覆問我的病情怎麼樣,我的CT怎麼樣。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儘量安撫,幫他們樹立信心。”

常豔雙是頭頸肝膽外科主管護師,護理學碩士,從事護理工作10年了。在中南醫院,她所在的病區進行了一次調整,患者要搬到另外一個樓。在這過程中,遇到患者缺少拖鞋、臉盆等生活用品了,她就和同事們一起自費去買,然後送到患者手上。她說:“不管在哪兒,大愛都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曹輝是乳外三乳腺微創外科主管護師,身為黨員的她年前就遞交了請戰書,但由於專業不對口,被安排到了第二批,“這次終於能與同事們一起衝鋒陷陣了,我定不辱使命、不負重託。”

市人民醫院一名醫生大年三十報名請戰去武漢後,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當年那個少年所有志願填的都是醫學院,當年那個少年的理想就是救人於危難之中,當年那個少年如今還在。面對新冠肺炎,我想說,需要我時,我在。”

市人民醫院第三批赴鄂醫療隊隨時待命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