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要崛起?還不是大家都出不了門害的

銀泰百貨對外展示的“雲逛街”模式數據,“櫃姐”變“主播”成效似乎很喜人,這也讓深受疫情衝擊的線下商場們紛紛跟風推出線上逛街活動。

一導購直播3小時服務的消費者人數,相當於復工6個月服務的客流;一次直播產生的銷售額,相當於在門店上了一週的班;情人節以來,武林銀泰的銷售額已接近去年同期的五成,且全部來自線上……


本月,北京最火的大型商場之一北京朝陽大悅城推出了線上商城微信小程序,聯合施華洛世奇、MICHAEL KORS、Timberland等超過100家品牌,推出“宅家逛悅城”活動,不僅有滿減優惠活動,還承諾包郵送貨到家。


但據已入駐朝悅“宅家逛悅城”的某服裝品牌店長LULU所說,“或許是因為線上商城推出不久,宣傳不夠,朝悅這個‘雲逛街’活動,對自己的營業額並沒有多大幫助。”


目前朝陽大悅城的抖音粉絲有2122人,每天下午16:00都與不同商家合作進行一場直播,但目前來看影響力非常有限。在一場直播中,實時觀看人數僅有61人。其淘寶直播賬號有55粉絲,目前僅在2月14日情人節期間進行過一次美妝品牌直播,148人觀看。


北京新世界百貨、凱德Mall等大型商場情況也同樣慘淡。


凱德Mall天宮院店也推出了每天2-4場的抖音直播“雲逛街”活動,在其3月5日的直播中,原價1699的Timberland 男鞋現價899,接近5折的優惠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實時觀看人數卻不足5人。類似的,新世紀百貨順義店的抖音直播中,實時觀看人數也僅僅9個。


微商要崛起?還不是大家都出不了門害的


而這可能是商場在轉型線上時,遇到的普遍情況。


目前來看,“雲逛街”只是線下商場“抗擊疫情”特殊時期的過渡性舉措,並不是救商場於水火的“萬金油”,實際轉化效果也差強人意,畢竟不是每家商場都背靠阿里的流量支持。


銀泰百貨在2016年就上線了逛街APP“喵街”,之後逐漸轉型為一家“24小時不關門的百貨商場”。而銀泰百貨天貓官方旗艦店也已經是5年老店了;在這次的淘寶直播中,銀泰不僅可以直接在天貓店頁面掛店鋪鏈接,還可以在淘寶直播中獲得流量支持。


相比之下,朝陽大悅城、新世界百貨、凱德Mall這些商場對線上商場、短視頻、直播帶貨幾乎零經驗,這次被迫“上雲”,也是略顯倉促的無奈之舉。


它們在淘寶直播中不僅沒有流量支持,用戶也只能通過聯繫客服,或者掃描二維碼等方式進行購買,操作步驟的繁瑣客觀上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而在抖音這樣的短視頻直播平臺中,又因為此前沒有花精力在粉絲運營和賬號運營上,一沒有前期的粉絲積累,二沒有開通抖音電商權限,影響力受限、用戶購買也不方便,轉化率自然差。


相比較李佳琦和薇婭這樣的資深直播間,無論是商場們目前推出的線上商場小程序、還是直播帶貨形式,商場推出的“雲逛街”直播沒啥優勢可言。而且“全網最低價”也是李佳琦和薇婭備受追捧的主要原因,甚至當商場“雲逛街”優惠力度一般時,很多消費者會考慮為什麼自己不去天貓或京東買?


微商要崛起?還不是大家都出不了門害的


當潛在消費人群被疫情“封印”在家,作為替代方式滿足其消費慾望的,更多的是逛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若商場們推出的“雲逛街”活動優惠力度有限,自然很難吸引用戶。


開店沒人,閉店虧損,商場推出的“雲逛街”也對營業額沒有太大幫助,而店員做“微商”分銷商品成了商家們最直接的選擇。


據21世紀商業評論報道,早在春節期間,以經典的卡通“小熊”形象為大眾所熟知的服裝品牌Teenie Weenie為抗擊疫情對線下門店的衝擊,就在內部推行了全員分銷制度。包括門店導購和公司普通員工在內的7000名員工,都成為Teenie Weenie的“分銷員”,以朋友圈和社群營銷方式獲客。


主營服飾鞋包的本土快時尚品牌西遇,最近也推出了“營銷合夥人”計劃,向全國招募線上銷售推廣人員,承諾“0元開店、高額返點”。西遇這次推出的營銷合夥人計劃,採用的是二級分銷體系:一級分銷商推薦產品給好友並下單、自購西遇產品均可根據銷售額獲得12%-16%的佣金提成,而若發展下級分銷商,則可賺取2%的佣金提成。


微商要崛起?還不是大家都出不了門害的


西遇還為該計劃專門推出了“西遇微商城”。營銷合夥人們需要從內部的商品素材庫中,下載帶二維碼的商品海報及文案,分享在社群、朋友圈等地,來吸引用戶去微商城購買。


還有人表示,自己本來在租住的小區附近開了家美甲店,但現在店裡沒什麼生意,閒著也是閒著,做微商能賺一點是一點。“畢竟,大家都要生活。”


事實上,疫情不單單是極大地衝擊了線下消費模式,居民的消費預期也變得消極起來。


來自騰訊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疫情期間近7成居民消費減少,近6成減少20%以上,這一影響預計將持續到上半年。與此同時,預期2020年收入將有增加的受訪者比例不足4%,7成多居民認為其所在行業受負面影響。


居民消費慾望整體低迷不是簡單的商場“上雲”可以緩解的。


無論是疫情期間的線上商城,還是直播帶貨、社群運營、“微商”分銷模式,對線下商場和商戶來說,更多的意義只在於抓住少部分忠實用戶、儘可能降低一些損失的同時,為之後的重新發力積累一些“子彈”。


微商要崛起?還不是大家都出不了門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