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賣兒童遭遇非人對待,家長該如何防止孩子被拐?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喊山》,講了富家千金被人販子拐賣後,賣給了山裡一個窮光蛋當童養媳,窮光蛋把她當洩慾和生育工具,動輒打罵。

為了不讓她有機會對其他人說出真相,還硬生生用鉗子拔掉了她的一顆牙齒,威脅她不準說話。就這樣,村裡人一直以為女孩是啞巴。

偶然的一件事導致窮光蛋身亡,大家都以為是意外,隨著劇情的展開,真相浮出水面,兇手竟然是女孩。

看完電影,我隨手搜了一下“拐賣兒童”四個字,沒想到跳出來的消息觸目驚心。

被拐賣兒童遭遇非人對待,家長該如何防止孩子被拐?

被拐賣兒童遭遇非人對待,家長該如何防止孩子被拐?

中國每年有多少兒童被拐賣?他們被賣到了哪裡?我隨手查了一下數據,因為被拐賣失蹤的兒童目前沒有權威數據公佈,我根據網易數讀收集的信息,從1978年—2018年,大致有3萬6千名兒童失蹤,1990年達到3431人,平均每天有9名孩童下落不明。

而這,只是根據尋找失蹤未成年人的公益網站發佈的信息統計的,非完整失蹤兒童,也就是說,上述的數據只是冰山一角。

這些失蹤的兒童,幸運一點的被賣到深山當養子/童養媳,不幸運的就是被犯罪團伙弄殘,淪為乞討掙錢的工具,或者是運毒的人體容器。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結局,對兒童以及兒童背後的家庭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孩子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不能被這些沒有良知的惡人毀掉,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有必要了解有關信息,保護好孩子。

哪些孩子是人販子的目標?

一般而言,人販子拐賣兒童的主要目的是賣給別人收養,因此,他們傾向於下手年齡小的,2——4歲的孩子最容易遭到毒手。

一方面,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什麼記憶,相對來說容易融入新的家庭;另一方面,是這類孩子缺乏自我防護知識,需要父母監管,一旦脫離父母監管,沒辦法自我保護。

此外,12—14週歲的孩子被拐賣的機率也很高,人販子拐賣這類孩子已經不是為了被收養,而是賣去國外做苦力,去乞討或者參與違法犯罪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12週歲以上被拐賣的兒童,以女童為主,因為人販子拐賣女童的目的,是賣進大山去給人傳宗接代。

被拐賣兒童遭遇非人對待,家長該如何防止孩子被拐?


哪些場所是人販子的下手地?

人員流動的密集場所,孩子很容易脫離父母的監管,因此成為人販子青睞的下手場所。

比如,火車站這類人員密集且流動性強的地方,就很容易成為人販子拐走孩子的絕佳場所,此外,公園、學校和各類市場,也是孩子極易被拐走的地方。

被拐賣兒童遭遇非人對待,家長該如何防止孩子被拐?

易丟失孩子場所分佈比例圖

預防孩子被拐,家長應該怎麼做?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監護者,應該盡力做到監管職責,特別是帶著幼童出門的時候,要確保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不要讓孩子落單。

另外,從小就要給孩子灌輸安全理念,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跟他們走。

面對陌生人強行拽自己走的情況,可以大聲呼喊,尋求周圍人的幫助。

寫到這裡說一件真人真事,堂妹七歲的時候,嬸嬸帶她出門去公園玩,她說熱想吃冰棍,嬸嬸讓堂妹在涼亭等著,就去門口小賣部買冰棍。

等嬸嬸回到涼亭的時候,表妹不見了,路人說被一個陌生男人抱走了,男人說是孩子父親。

嬸嬸氣得大哭,叔叔去外地出差了,還沒回來,所以孩子一定被抱走了,她哭得六神無主,周圍人給她出主意,趕緊發動家人去汽車站(那時縣城只有汽車站)找,於是一家人趕緊跑去汽車站。

被拐賣兒童遭遇非人對待,家長該如何防止孩子被拐?

後來,是在一輛快發動去省城的車上找到堂妹的,她哭得滿臉淚痕,人販子也被車上的人抓住了。

原因是堂妹一個勁哭鬧,說男人不是她爸爸,引起了周圍人的警覺,就逼問男人孩子是你的,男人做賊心虛,加上堂妹一直哭鬧,他準備溜之大吉,堂妹這才得救。

此外,學校是人販子極易下手的場所,他們會假借我是你爸媽朋友來接你,從而把孩子拐走。

平時,可以和孩子約定一些暗號,遇到有陌生人來接的情況,就可以憑暗號識別是不是人販子。

雖然這樣沒辦法杜絕拐賣兒童案件,但至少可以做到減少孩子被拐賣的機率。

孩子一旦被拐賣,被收養還算讓家長不心疼,但若是被凌虐,被犯罪分子當做謀利工具,後果不堪設想。

想起一部“打拐”題材電影,是陳可辛執導的《親愛的》,裡面的小男孩最終回到了父母懷抱,但是現實裡,有多少孩子失蹤後就再也下落無蹤,而父母將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中。

被拐賣兒童遭遇非人對待,家長該如何防止孩子被拐?

“梅姨”案破獲至今,目前找回了三個孩子,而被她拐賣的兒童何止三個?

真心希望,販賣兒童案件不再發生,可是人販子的存在,讓希望變成了奢望,父母只有盡力,讓孩子免遭他們的毒手。

我是薛老師,一個教育行業從業者,大家有任何預防兒童被拐賣的對策,歡迎評論區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