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初步形成 利好廣西水泥行業發展

3月10日,大藤峽水利樞紐正式下閘蓄水,標誌著工程投入初期運用。按照工程建設計劃,蓄水分兩個階段進行,項目完成後相當於110多個西湖水量,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初步形成。

工程一期蓄水期間,將在確保西江下游供水、生態和航運需求的前提下,逐步抬高水位,力爭4月1日使黔江恢復通航。屆時,黔江通航等級將由當前300噸級提升至我國內河航運最高等級3000噸級規模,年運輸能力將由1300萬噸提升至5200萬噸。

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初步形成,利好當地水泥發展

水利既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也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大藤峽水利樞紐的建成打通了廣西重點城市至粵港澳的水上高速路,真正把廣西與粵港澳密切聯繫起來。據瞭解,該水道打通後,一條水道相當於八九條高速公路,運輸成本將大幅降低。以此也就意味著通過西江運輸外銷至廣東的水泥熟料量將更加龐大。

珠江―西江流域上接雲貴、縱貫兩廣、下通港澳,是連接西南和華南的“黃金水道”。同時,西江水道又上接滇、黔、桂等能源、礦產資源富集地區,是發展水泥產業的寶藏之地。多年來,華潤水泥和海螺水泥可以稱得上西江淘金的兩大贏家。據中國水泥網統計,截至到2019年底,廣西熟料年產能合計8366.9萬噸,其中華潤水泥、海螺水泥熟料產能佔比較大,佔比超50%。

華潤水泥搶灘於西江沿線的封開、平南、桂平、貴港、南寧等市縣,上了二十餘條大型現代水泥生產線,其水運物流佔了西江物流的1/3。

海螺水泥繼長三角大區域佈局之後,從華東市場揮師南下,瞄準廣東、廣西巨大的水泥需求空間。海螺在廣西採取三角佈局――興安海螺雄居廣西北部;扶綏海螺坐鎮西南;北流、興業海螺安寨東南。

據廣西發佈的《2019年廣西水泥行業運行分析》來看,廣西水泥價格持續保持高位,2019年P.O42.5散裝水泥均價在420元/噸左右。廣西水泥行業效益持續向好,引得區內外企業在廣西區投資建設水泥熟料項目的意願更加強烈。2019年共有南寧紅獅、合山虎鷹、柳州魚峰、東泥天等、來賓新東運、都安上峰等6家企業通過購買外省產能指標,制定了產能置換方案,分別在南寧、柳州、崇左、來賓、河池市開始新建或技改擴建水泥熟料生產線。

在產能投放方面,2019年,廣西北流路寶一期日產4500噸生產線、魚峰萬德七星日產4000噸生產線建成投產,新增熟料產能263.5萬噸/年,預計2020年可實現滿產、達產。此外,目前廣西還有多條在建、擬建生產線,建設產能預計於2020、2021、2022年逐步釋放。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將給當地水泥市場帶來壓力,而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形成,降低了水泥運輸的成本,廣西水泥熟料南下暢通,在一定程度上利好當地水泥市場發展。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