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泉州,一座讓人來了還想來的城市。小城的溫暖和閒暇,是它的生活調性,而豐厚的人文和歷史的加持,是它祖傳的氣質。

就是這樣一座小城,孕育出了千姿百態的舌尖故事。

塗門貢糖便是當地人記憶裡的一顆糖。與其他糖不同,它始創於清朝,是花生與麥芽糖的結合,之所以取名“貢糖”,相傳清朝,當時地方官員食用後覺得此種用花生做出來的甜品,鮮甜爽口,是難得的特色小吃,為了取悅皇上,地方官員將其作為貢品,進貢朝廷。皇帝嘗過後,龍心大悅,列其為皇室喜愛的御用珍品,並賜名為“貢糖”。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之後,貢糖的名字便成為閩南一帶“花生酥”的代名詞,貢糖也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提起塗門貢糖的名號,泉州老街坊們都會提起“糖仔蓮”。

01

五代人的“糖”文化

1884年間,塗門貢糖的創始人——郭家的曾祖父郭坷就在泉州順治橋南開店經營貢糖生意,祖父郭水蓮繼承了祖輩製作貢糖的技術。

上個世紀40年代,郭水蓮搬到了塗門街繼續經營,由於祖父做的貢糖質量好,被人們取綽號“貢糖蓮”,也叫“糖仔蓮”。因在塗門街叫賣所做的貢糖被稱為“塗門貢糖”,直至上個世紀70年,祖父年事已高,其兒郭聰明繼承經營,並開設貢糖專賣店。

上個世紀90年代,得祖父真傳的孫子郭永平在南俊路開設了自己的專賣店,秉承祖先製作技術並自己創新,所做的貢糖從單一口味發展到多種口味,製作出品種繁多的純手工貢糖,有老年人喜愛的酥貢糖,有年輕人喜歡的且有嚼勁的粗花生糖,有酥酥脆脆的細花生糖,有營養豐富的黑芝麻糖等一系列產品,深受歡迎,且老少成宜,並在包裝上也做了文化元素的大膽創新。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傳承人郭永平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歷經了五代人的耕耘,經過一系列繁瑣手工工藝熬製而成的塗門貢糖成為了泉州獨特的美食名片,為保有古味,郭永平堅持純手工煉造,並開拓了品牌之路,這一味貢糖榮獲“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福建名小吃”、“福建名店”、“泉州風味小吃”等殊榮,成為了逢年過節探訪友親的饋贈禮品,並遠銷東南亞等地區。

02

千錘百煉出上品

香脆不粘牙,入口即化,這是塗門貢糖的“絕味”之處。貢糖,又名花生酥,其主要原料為花生仁、糖及麥芽糖。進門貢糖在選材上乘,擇優而取,講究原料和製作。花生來一定要選用本地的早季花生米,經過篩選炒熟並與熬過的優質糖漿混合。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在製作上,除了嚴格遵照配料的比例外,掌握火候、拍打和趁熱精製是塗門貢糖製作的關鍵。在製糖上要求“二準三快”,二準:炒花生時要抓準火候,花生、白糖和麥芽糖攪拌時要抓準時間,白糖熬煮至柔軟金黃,麥芽糖熬煮要拿捏得當,保證貢糖的口感;三快:糖離鍋口倒勻要快,如果慢了整個糖變涼後會沒有彈性,捶打糖要快,要不斷反覆翻打,運用手臂和腰部力量把半成品迅速捶打成一塊絲綢般的貢糖卷皮。最後,包花生粉要快,將事先捶打好的貢糖卷皮包上花生粉,運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均勻地拉成一條直線,後用壓板壓成形,切成一個個小三角形。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其製作過程必須全以手工製作,確保每一塊貢糖的香、酥、脆、口感鮮甜味清,入口即化,分量準確,其味道既符合古老風味,又不缺乏現代口感。

就是這麼一塊千錘百煉敲打而出的糖,甜了泉州人的很多記憶。

—— 泉州風味小吃同業公會權威推薦


《魯花·泉州小吃匠人計劃》敬請期待更多匠人風采!為這個城市的守藝人點贊!

千錘百煉的一顆糖,甜了泉州人的一座城

10月10日,泉州仟禧匯見,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