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抗"疫"的另一種打法:不鼓勵普通民眾戴口罩

一週時間,從不解、焦慮和失望,到理解、冷靜和尊重,對德國的疫情應對方式經歷了好一段高低起伏和左右搖擺。如今,雖然口罩還是沒有光明正大成為“標配”,但德國各級政府、機構、企業和社會推出的一系列舉措,還是讓人恢復了一些信心,去重新審視德國這種特有的抗疫理念和做法。

足球讓步 “鬼賽”在即

上週末,德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時刻面臨破千,但與之相比,更考驗人心臟承受能力的還是三場活動——柏林舉行的德甲比賽、法蘭克福半馬大賽以及柏林三八國際婦女節大遊行,每個活動的參加規模都是數以萬計。

看到人山人海搖旗吶喊、汗如雨下的情景,就不禁想象接下來一週感染者人數的曲線會如何飆升。儘管德國聯邦政府衛生部門已經提出取消參與者超過1000人的活動,也和醫學專家一再強烈建議(他們也只能如此),暫停所有德甲賽事的現場觀看,但最終還是要把決定權交給德國足球聯盟。

畢竟,沒有現場觀眾的足球比賽在德甲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對大量德國球迷來說,這是一個很難打開的先例。

德国抗

↑3月8日,在2019-2020賽季德國足球甲級聯賽第25輪比賽中,拜仁慕尼黑隊主場以2比0戰勝奧格斯堡隊。 新華社發

雖然一度猶豫不決,但最終德國足球聯盟還是痛下決心。首個沒有觀眾的德甲“鬼賽”(Ghost Game)定於當地時間11日晚6:30舉行,由門興格拉德巴赫對陣科隆,而接下來要開賽的其他球隊俱樂部也表示認同,畢竟“球迷的健康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

與此同時,10日上午,多特蒙德隊也在沒有粉絲拍照、送禮和追逐中默默登上了一架小飛機,前往巴黎,於11日客場作戰歐洲冠軍聯賽。應法方要求,這也會是一場“鬼賽”。沒有球迷在現場歡呼助威,球隊教練認為,“球員們需要調整心理狀態來應戰”。

在取消或拖延了一系列大型展會和活動後,德國終於在球賽觀戰問題上出現了讓步。這一標誌性舉措還是發出了一個抗擊疫情的堅定積極信號。

直言不諱 外鬆內緊

據筆者觀察,在德國,不鼓勵普通民眾戴口罩防感染的理由主要有兩個:第一,不太管用;第二,會引起恐慌。但在筆者看來,與口罩相比,德國政府和醫學專家的“直言不諱”更讓人心驚肉跳。

德國知名病毒學家、柏林夏裡特醫院病毒研究所所長克里斯蒂安·德羅斯滕在發表了“預計德國會有60%-70%人口感染COVID-19”的言論之後,最近又表示,春夏季節的高溫並不會明顯減緩病毒的擴散,德國有可能直接進入疫情爆發期,給那些寄望於疫情可在短期內得到控制的人潑了一盆涼水。德國聯邦政府衛生部長斯潘也說,當前主要目標是延緩疫情蔓延速度,避免集中爆發而讓醫療體系超負荷運轉。

據當地媒體報道,由於檢測設備供應有限,德國各州目前每日檢測人數無法大幅提高,所以只有已經出現疑似症狀的人才會得到檢驗,而病床優先供應重症患者。如果症狀較輕,就算是確診患者,也有不少在家中隔離。

目前,除了已經出現確診或者密切接觸的人,德國大部分學校、幼兒園和企業單位仍正常開放運作,雖然一些地方政府呼籲允許人們在家遠程工作,但收效甚微。筆者身邊就有朋友在絞盡腦汁尋找足夠理由獲批在家工作。意大利疫情變得嚴重之後,不少歐洲國家都開始入境管控,但德國尚未出現類似措施。

德国抗

↑3月5日,柏林一家藥店貼出告示:“無口罩和消毒劑”。新華社發

德国抗

↑3月5日,柏林一家超市的貨架商品幾乎售空。新華社

然而,這也不是在無謂被動地拖延時間。德國教研部長凱麗切克說,他們正在從三個方面支持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醫學研究,分別是加深對病毒本身的瞭解、加強治療藥物開發、以及推進疫苗研發。雖然無法保證快速研製出對症藥物和疫苗,但目前進展順利。

負責研發疫苗的保羅·埃利希研究所說,有望在今夏開始對疫苗展開臨床測試,明年開始進行大規模測試。為了確保抗疫措施和研究順利推進,德國議會也表示,會批准增撥最高10億歐元,用於應對COVID-19危機。

就連“頗受成見”的口罩最近也成了受保護的國家物資,還因為攔截一大批原本運往瑞士的口罩而引起了一場風波。在此之前,德國政府因國內確診人數不斷增加已於3月4日下令禁止包括護目鏡、防護口罩、防護服及手套等在內的各類醫用防護物資的出口。

正如一句英文諺語“每片雲彩都鑲有一道銀邊”(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在黑暗時刻更要保持樂觀與希望、信任與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