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歷史:戰國風雲人物之蘇秦


水煮歷史:戰國風雲人物之蘇秦

戰國蘇秦錐刺股

漢朝孫敬頭懸樑

讀書就讀書吧,何必如此嚴格要求自己呢!又是把頭髮系在屋樑上,又是拿著把錐子刺自己大腿的,就不怕嚇著寶寶嗎!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是世俗眼光的偏見,絕不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文集雖滿腹,不如一囊錢!”是一般落魄文人的自嘲,絕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表達。這兩點蘇秦可以親自作證。

蘇秦者,河南洛陽人是也,與張義系出同門,師從鬼谷子。成名前的蘇秦,是落魄的,迷茫的,也是無能為力的。沒有人能看得起他,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和妻子。“農村人不好好幹活,讀什麼書嘛!”這是多數人對他的勸告。

但蘇秦是始終不甘心的,在他的心中有一個夢想,一個偉大的“中國夢”!從小了說,那就是要實現人生的價值,給自己的家人、親戚以及朋友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從大了說,那就是要平定天下的紛爭,實現中國大統一的理想。

在當時的蘇秦看來,可以不讀書,這樣夢想就會死掉;可以沒有夢想,這樣人生就會一直頹廢下去。

但蘇秦沒有讓自己的夢想夭折,也沒有讓自己的人生一直的頹廢。當十年寒窗苦讀之後,飽學詩書的蘇秦認為天下之書他已讀盡,那段伏案讀書、默默無聞的時光已經過去,是時候出來大顯身手,風光一把了。

於是,他信心滿滿的去周遊列國,希望各路諸侯能為他提供個一官半職。但現實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自古職場如戰場。蘇秦走到哪裡都沒人願意錄用他,因為他純粹是一個家裡蹲大學畢業的,既沒有牛津大學的牛氣,也沒有麻省理工的名氣,還沒有什麼社會實踐經驗,他的簡歷上寫的都是些紙上談兵的亂七八糟的東西。

不知吃了多少次閉門羹,碰了多少鼻子灰的蘇秦在外折騰了幾年後,灰頭土臉地回到了家裡。看到蘇秦如此狼狽不堪的樣子,村裡的人更是對他指指點點,白眼相對,冷嘲熱刺,說他不務正業。蘇秦也是自慚形穢,閉門思過,心想自己堂堂七尺男兒,讀了這麼多書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又有何用呢!

到了黃河仍不死心的蘇秦決定從頭學習,便翻出家中所有藏書重新讀了一遍,感覺確實沒用。當他讀到《周書符陰》時,便著了迷,認為此書可以說教當世帝王,於是伏案而讀,反覆揣摩。一年之後,終於融會貫通,遊刃有餘。蘇秦便打點行囊,準備再次周遊列國,依然是信心滿滿的。用李白的話說,那就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腹中貯書一萬卷,

不肯低頭在草莽。

世界上許多的事情,如果缺少了熱情,就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所謂的樂觀,絕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來自於內心實實在在的強大。當全世界的人都認為你不行的時候,你未必真的不行!獨立思考,勇於面對和嘗試,則是需要一生都要培養的品格。

文王拉車八百步,奠定了周朝基業八百年。當時之世,周朝已是八百步中的最後百十步,衰弱到名存實亡的地步了,諸侯征戰,相互吞併,天下重新合併已是不大可能被逆轉的大勢所趨。戰國七雄齊、楚、燕、趙、韓、魏、秦中最為強大、最有能力一統江湖的還要算秦國。

面對這種局面,蘇秦對當時的形勢看得非常透徹,他便去找秦王,勸說秦王聽從他的意見,兼併天下。無奈秦惠王並不像他孫子的孫子嬴政那樣對打打殺殺感興趣,便用一句“毛羽未豐,不可以高飛;文理未明,不可以併兼”把他打發走了。

作為一個優秀的縱橫家,當然不會被眼前小小的挫折所打敗。自負口才的蘇秦在懂得了鋼鐵是怎麼煉成的原理之後,已經能夠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把黑的說成白的,再把白的說成黑的,甚至能把黑白的說成帶彩的。既然秦國不歡迎,那就去其它六國遊說,聯合抗秦吧,做不了搭檔,就只能做敵人。當時的縱橫家,或許有些像今天的一些沒有道德底線的律師,誰願意出錢,或是誰出的錢多就極力的為誰做辯護,哪怕是違背了自己的意願。

經過了一次次口無遮攔、海闊天空、胡吹吧啦式的雄辯之後,六國諸侯最終被蘇秦說的是頭腦發熱、呆若木雞、不知所措。最終採取了他的約從策略,聯合起來對抗強秦。蘇秦自然而然的出任六國聯軍總司令兼參謀長。

這一舉措非常的成功,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呆在自己的窮山僻壤之地按兵不動,天下相對太平。蘇秦也由此名揚四海,蜚聲中外。

當蘇秦再次回到他那遙遠的小山村時,已是他第二次離家出走的N年之後了。和第一次回家時的狼狽不堪不同,這次的回家是風風光光、體體面面甚至有些耀武揚威的樣子。

第一次回家時是一個人默不作聲的空手而歸,鄰里鄉親背後對其議論紛紛,指手畫腳;父母也懶得為他做飯;老婆孩子熱炕頭也成了奢望,邊去,睡沙發去!更讓人難受的是,連親兄弟都對他吆三喝四的,嫂子整天用眼白愣他。

而這次的回家,場面變得截然不同,乃是堂堂手握生殺予奪大權的人物。配帶著六國的相印,在眾多車馬的前擁後簇下喧囂而歸。

周宣王聽說蘇秦要回老家,趕緊安排好人清道掃街,三軍儀仗隊列隊歡迎。蘇秦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嫂等人也早已徹夜難眠,恭候多時,加入了歡迎的隊伍。

他的嫂子——曾經是那麼瞧不起他,對他那麼有怨言、那麼的傲慢,現在也變成一副小鳥依人的模樣。默默含羞地低著頭不敢看他,蘇秦開玩笑地問道:“嫂子何故前倨而後恭?”她便嚇得像蛇一樣匍匐在地上,以面掩地,實話實說道:“因為兄弟你現在今非昔比了,由原來的窮、光、蛋,變成了現在的高、富、上。”

聽了嫂子的回答之後,蘇秦無不感慨地說道:“我還是原來的我啊,貧窮時連親人朋友都小瞧我,富貴後則又畏懼我,何況其他眾人呢。假使當初能讓我有二畝三分地可種,能夠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我又何必稀罕佩帶這六國相印!”

人這一輩子的成或敗,無非都是被錢和權給鬧的!蘇秦此時想到了莎士比亞戲劇《雅典的泰門》中的那段話:“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只這一點,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它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可以使受咒人得福,使害著灰白色斑癩病的人為人所敬愛!它可以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和元老們分庭抗理;.它可以使雞皮黃臉的寡婦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會使身染重病的人見了也嘔吐,有了這東西,也會使她恢復三春嬌豔……”

淮陰市井笑韓信,

會稽愚婦輕買臣。

他又想到了幾百年後和他有相似經歷的另一位難兄難弟朱買臣。

漢武帝時的朱買臣,窮困潦倒大半生,窮的叮噹響,以賣柴為生,吃了上頓沒下頓,卻不忘讀書,樂在其中,年近半百的妻子感到羞愧,離他而去,投進了別人的懷抱。朱買臣成全了愛她的人和他愛的人,依舊陶醉於他的黃金屋、千鍾粟之中,後來終於被人推薦,獲得高官厚祿。朱買臣飛黃騰達後,不但沒有計較以前發生的那些不愉快,還賞賜了他的前妻和後夫,以及對他有過幫助的人。

好男人就應該這樣嘛!何必要睚眥必報,算計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許是朱買臣為蘇秦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示範,蘇秦也是不計前嫌,慷慨的拿出了黃金千兩,分發給村裡的老少爺們們,當然,那些曾經對他有過幫助的人則會分到的更多。蘇秦最後對他的嫂子說道:“蘇秦雖不是昔日的蘇秦,但嫂子永遠是我蘇秦的嫂子。如果沒有你的羞辱,也不會激勵著我走到現在。不論以前我們有過多大的誤解和不愉快,我們畢竟還是一家人。孩子上大學的費用我全包了!”

一家人說說笑笑回家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