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糾結要不要去考研的人,你最想給的意見是什麼呢?

愛摔優益的孩子


對於一個考上研究生,已經畢業並工作幾年的人來講,這一點我非常有發言權。

根據我和周圍考研人和未考研人的經驗以及學弟學妹們經常的諮詢,給你幾點建議:

首先先分析一下糾結考研的原因:

1、跟風考研。大家都在考研,而我要不要也嘗試,對未來沒有基本的規劃。



2、為了高工資考研。


這個圖上面大概統計了不同層次高校,不同學歷的平均薪資水平。差異是存在的。在一般情況下,高的學歷確實可以有相對高一點的工資,無可非議。但是從長遠來看,普通畢業生在畢業後努力奮鬥三年,經驗更豐富,也可能會有所超越,並且有了三年的工作經驗,即使跳槽這些也會是加分項,無論是什麼學歷,能力是永遠最重要的。

3、逃避工作

學校對於一些人來講確實是個溫床,不需要考慮費用的來源,不用考慮柴米油鹽醬醋茶。我還小,我還是個孩子,因為恐慌、害怕而不敢踏入社會工作。為了給自己更多的緩衝,選擇考研。

4、碰碰運氣

萬一考上了呢,反正沒什麼事情。同時選擇準備公務員事業單位等的考試,又想找找工作,還想萬一運氣好,考上了。但是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

其次呢,分析一下為什麼而考研,考研的目的怎樣?

1、可通過更高層次更系統的學習,提升自己。

如今,社會競爭越來越大,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也會很挑剔,尤其是一些特殊崗位,可能甚至要求博士。可以選擇通過考研來提高自己的學歷和能力水平。

2、彌補高考失利的遺憾

對於一些高考壓力比較大的省份來講,備戰高考時可能心懷大志,無奈即便是高分數,由於種種限制只能選擇省內或者是一些非理想的大學。大學畢業後,可以通過考研,通過更加集中時間的學習,針對性的備考選擇當初的理想大學,機會都是公平的,比高考要公平很多。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也許大學是不得已選擇這個專業,但是考研侷限性並不是很大。通過你的努力,你甚至可以從之前的旅遊專業考到生物專業(這也是我研究生同學的真實經歷,目前畢業後在科研院所做研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絕對你在自己所在的領域能夠走多遠飛多高,未來能有多大的發展。

最後呢,基於以上這些,給出我的建議。

1、認清自己

自己的優勢在哪?屬於哪種類型的,是動還是靜。瞭解自己的各種能力,辦事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是否適合接下來幾個月耐得住寂寞的考研。

2、清楚自己的職業規劃

. 是求安穩的工作,安安穩穩捧著鐵飯碗,還是未來想要在一個領域有更深入的涉獵。

總之,考研也是人生中的一條出路,我身邊有很多同學藉著讀研的機會留學國外,或者讀了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考取了博士,畢業後留在當地拿到了很多人望塵莫及的北京上海戶口,也或者是像我一樣畢業後跨領域工作。但是同樣有很多同學,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進入企業,在自己的行業內也有不錯的口碑。當然也存在,當時沒有想好為什麼而考研,並沒有踏踏實實去學習,錯失了很多機會。瞭解自己真正所需,併為之努力,怎麼樣都不會差,加油!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小米在蘇州


作為一名過來人,我要堅決肯定得告訴你這個問題不要再糾結了。如果你猶豫,那麼就,果斷選擇考研,下面咱們一起來探討考研的利弊。

作為學長,我是2012屆本科畢業生,考研讀了學碩研究生三年,2015年研究生畢業正式參加工作。

考研的利:一,學歷上升了一個臺階,這與本科相比有了質的飛躍,現在凡事像樣點的工作都要研究生或者研究生優先。

二,研究生畢業與本科畢業,工資待遇有一定差距,雖然差距不大,但是職稱晉升的要快。

三,如果你和本科生一起參加工作,你的優勢要大的多,晉升機會空間要大。

四,讀研你能認識更多的人脈,你的研究生導師同學是你一輩子珍貴的資源。

考研的弊:只有一個相對你本科來說就業要晚兩到三年,但是這兩三年的錢你研究生畢業有個好的工作,有個好的發親輕鬆就回來了。

同學,務必不要錯過良機,若是你參加工作,感覺工作不如意,再回來考研才是耽誤時間,又未必能考上了?

你覺得我說的對嗎?歡迎評論。


韓志勇老師


我建議你考,只不過是早考還是晚考的問題。你糾結的原因是什麼,是對專業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

早些年我上大學的時候沒考研,因為我當時對上學真不感興趣了,事實上我從小到大都不愛學習。我知道即使我報了名,我也不會認真去學,更別說通過考試。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受家庭經濟條件影響還有我歲數不小了,我需要出來工作賺錢。

一開始工作都很困難,期間我也換了兩份工作,都是不同行業,後來步入正軌後我就一直從事現在這個行業。這個時候我需要考研了,因為他能給我帶來職場上的晉升,所以我考了一個專碩,平時該上班上班,有必要的時候就去一下。

未來是變化的,你也不知道你將會從事什麼行業,除非你現在做好規劃。如果真的想從事你這個專業的工作,那現在就可以準備。既然決定考,那就不要浪費金錢和精力。如果你還沒想好,那就做一些能給你帶來好處的一些事,比如學有用的知識和賺錢。

活到老,學到老。知無涯,生有涯。


逝者如斯夫


我很清楚的記得,一年以前,

每天都在想一件事情,為一個問題,苦苦拿不定主意:選擇考研還是直接就業?

為了解決這個讓我感到焦慮的絆腳石,我幾乎問了身邊所有的人,也上網百度了能搜到的所有信息。

但奇怪的是,我瞭解的越全面,就越難以下決定。

當我在前一天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考研這條道之後,第二天一睜眼,馬上變卦,想直接找工作。

與其說那段時間,因為考研還是就業一個勁的糾結猶豫,倒不如說是讓自己去做一個決定,其實是件很困難的事。

甚至有時候總在想,如果有一個人指著我的鼻子,惡狠狠的對我說:你必須要做這件事,可能心裡就會好受些。

因為不用再費腦子來回想個不停了。

想事情是件很麻煩的事,做決定更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因為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我承擔不起做錯之後導致的後果,所以害怕,成為我遲遲不敢跨出第一步的首要因素。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很沒有主見的人。

小時候會因為不知道哪件衣服更適合,在試衣鏡前面反覆換,直到媽媽對我說“要是覺得都好看,我們就都買了吧”。

然後我就興高采烈的把所有挑好的衣服放進袋子裡,拿回家再試一次;

上了大學,有時候會因為午飯是選擇披薩還是海鮮焗飯在手機面前糾結半天,半個小時之後,全部都下了單。

即使最後撐到肚皮都要炸了起來,心裡也感覺非常幸福。

因為我想要的東西,可以全部都得到,不用糾結到底要捨棄哪一樣。

我一直認為,選擇考研還是就業,就像選擇海鮮焗飯還是披薩一樣,如果我都想要,那就都去實現。

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在大學這個階段,你必須捨棄一個,才有可能會得到另一個。

如果這兩者你都不想放棄,最後一定就會面臨雞飛蛋打的境地。

很多人的苦惱都是從大學開始的,我也一樣,因為從踏入大學校園開始,就要被扣上一頂“大人”的帽子。

會有人一遍遍的提醒我,未來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要開始為自己的以後負責。

回想之前每一個大的階段,都好像只有一個既定目標,初中用功讀書是為了上高中。高中努力學習是為了上大學。

這麼一步步的走來,完全沒有想到我會遇到分叉口,而前面往哪裡走,還要自己去做選擇。

一時間我手足無措,慌了陣腳,就像這一步棋如果走錯了,以後的人生就被自己毀掉一樣。

所以在那段時間,我一邊打聽消息,一邊做著與身邊大多數朋友一樣的決定:考研。

之後我每天的安排就變成早上六點起床,慌慌張張的洗漱吃早飯,然後跑到圖書館,中午再回來,下午再去,直到晚上。

只有我和其他人一同走在去圖書館的路上時,心裡才會是平靜的,那種隨波逐流的不確定感,在我心裡也變成了一種安慰。

逃避做決定,是我在知道自己必須要做出某個選擇的時候,下意識做的第一件事。

有很多人問我“你為什麼選擇去考研呢?”我想了半天,還是答不上來。

為什麼呢?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唯一可以說出口的理由,就是身邊的人都在準備考研,如果自己不和他們一樣,就有一種不上進的感覺。

不上進,對於上大學的我,恰恰是一個最不想觸碰的詞語。

但是沒有目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如果做一件事想不到為了什麼,即使短時間內獲得了幸福感,也一定不會長久。

兩個月之後,我就選擇放棄了,因為在這段時間裡,我並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也絲毫體會不到我做出的這個決定,給自己帶來了幸福感。

所以主動放棄,是我在逃避做決定之後,做出的第二件事,也是一件令我至今都覺得很正確的事。

之後就開始找工作了。

和學姐討論去哪工作的時候,我說我從來沒有想過以後會做什麼工作,會走什麼樣的人生,但是現實正在逼迫你一定要有一個決定,我就是這樣被現實推著走。

學姐反問我:“如果現實想讓你繼續走考研這條路,你還選擇走下去嗎?”我想了想,搖搖頭,說了一句不會。

她笑著說“現實只是給你了自己要做決定的壓力,至於你到底想幹什麼,完全取決於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會在一件事上反覆猶豫,拿不定主意呢?”

我特別誠實的回答道:

“因為我不敢承擔選擇錯的這個結果,我害怕自己會後悔,是一定會後悔。”

“那如果像你所說,真的到最後輸得一塌糊塗,你會怎麼辦?”

“那還能怎麼辦,我還這麼年輕,重頭再來唄。”

現在想起來和學姐聊天的場景,我都在嘲笑當時的自己有多蠢,明明已經說出來了答案,卻還是陷入死循環,出不來。

為什麼我會這麼害怕做出一個決定?

是因為每當我堅定信念,想要選擇A的時候,都會去想,如果選擇B是不是更好的答案呢?

當我選擇B的時候,又用同樣的想法,去想A,就這樣,我怎麼也決定不了哪個答案會更好。

但只有在真正做出決定的時候,我才會意識到,現在做的事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害怕做錯而不去嘗試,因為不敢面對結果而不去做出選擇。

就像我有時候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望著上面的天花板,努力的幻想,如果當初的自己選擇了考研,那麼又會走一條什麼樣的路,過著什麼樣的人生呢?

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強了。

我一時半會還是回答不出來,自己以後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但我現在感到最大欣慰的是,開始跨出了做選擇的第一步。

這個對我來說,曾經是足以把我壓垮的一件事,在經歷過一段起伏之後,還是執著任性的做了決定。

未來於我,還是那麼遙遠,但我漸漸擁有了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

是因為我開始相信,不斷前面有幾條分叉口,哪怕我走錯一步,也沒有關係,因為還會有試錯的資本。

我要不斷經歷,才足以過好的生活。


研究生蘇小柒


我覺得作為我自己來說,應該堅決要考研的。

拿我自身來說,我大學學的建築專業,大學的時候身邊的室友考研,家裡也督促考研究生,當時自己的想法就是,考研究生對我本專業來說沒什麼實質性提高,而且以後就是在工地上上班,沒由必要去考研究生,現在看當時的想法極其幼稚,最近幾年無論是從碧桂園的未來領袖計劃,還是現在所有一線地產的招人,起點都是211/985本科畢業,我現在勉強在一線地產混了幾年,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很強烈的危機感,升職加薪如果沒有很硬的學歷支撐,是很難的,現在作為一名普通本科生畢業八年,再去跟現在研究生畢業博士畢業就進入房地產公司的人競爭,很難很難。所以現在趁著現在還年輕一定要去考研究生,不管是從事自己專業還是考公務員,未來一定是越來越重視學歷,證書的社會。


bigman1239


我的建議是一定要考研。

其實更準確的建議是從進入大學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考研,從今年開始教育部對研究生教育進行大規模擴招,在2019年的76萬左右基礎上增加18.9萬,擴招比例達24.4%,同時專升本的名額也大規模擴招,這意味著中國以後每年畢業的本科生、本科規模都會急劇擴大,研究生畢業就業壓力加大,本科生就業困難加劇,再加上今年疫情對於中小企業打擊較大,整體就業都存在較大壓力,因此從整體就業上來講,選擇讀研將來就業難度和就業質量相對有保障。

其次,中國的發展已經從製造業大國逐漸轉變為製造業強國,需要的人才結構也從基礎人才佔比大,中高級人才佔比小轉變為以研究生畢業的中高級人才佔比大、包含本專科畢業生在內的基礎人才佔比小。這種人才需求的變化映射到高等教育培養就有了這次的專升本和研究生擴招,作為個人發展一定要順應經濟發展的整體人才趨勢,才能有更好的事業發展,因此建議讀研。

第三,不管是要讀大學或讀研的話一定把握住兩條主線,專業選擇一定要選擇經濟發展的主力方向,那就是基礎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與應用物理學、化學與應用化學、統計學與應用統計學)、信息技術相關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大數據、人工智能、通信工程)和城市服務業相關專業(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防疫學、教育、會計學、財務管理)等專業,前者是製造業發展的人才基礎,後者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剛需,將來就業質量才能有保障。


孫教授講專業


工作還是學習,怎麼理解“選擇”這一課題

有很多大學本科專科生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將來是讀研呢,還是參加工作更合適?對於糾結要不要考研的同學來說,我想談談個人的看法。

1:家庭經濟承受能力

如果你是農村走出來的學生,家境狀況非常普通,甚至生活微寒的那種,我建議選擇大學畢業即可,不論你是本科生還是專科生,提前聯繫好一份工作。這樣做的理由是:相對於選擇繼續深造的讀研這一條路來說,你既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畢竟大學三四年,已經消耗了家裡太多資源——也通過這兩三年的實踐,能積累比較豐富的工作經驗。還有就是,不排除在職期間,因為你自己的努力,在本崗位上業績突出而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如果對自己目前的學歷不是很滿意的話,還可以選擇在職讀研。畢竟一個光鮮的碩士文憑更能使你得到社會的認可。

因此說來,只要家庭情況允許,要勇於攀登這座學業的金字塔。

2:要認識到考研的壓力

每年的考研生數越來越多。除了專科和普通本科生,還有在職讀研者,不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是競爭也是異常激烈。本科生想讀985/211,專科生更希望逆襲考上國內名牌大學,有調查顯示,專科生報考985/211學校讀研的人絕不在少數。同時對於專科生來說,即使以後複試不成功,他們會很樂於選擇調劑。

據教育部發布的研究生報考人數數據:

2018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38萬,比2017年增加37萬人,增長18.4%。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90萬,比2018年增加52萬人,增長22%。據悉,2020年報考人數達到了驚人的240萬。

如此一來,考研壓力可想而知。

3:調整好心態,條條大路通羅馬

有句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還有一句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凡事皆沒有“非要這樣做”不行,更沒有“除此之外”“一切全完了”這一說。無論是因為自身原因擔心無法讀研,還是由於家庭情況所迫,亦或者是你本身就不看好一個研究生學位,我覺得,你的任何選擇都沒有太大問題。畢竟來日方長,將來你的人生軌跡只會沿著你自身的努力,從而一步步實現你的價值。

這個社會變化很快,每個人會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意想不到的挑戰,除了適應這種變化之外,充分給自己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才是一個人發揮自身潛能,實現最大價值所在。


大眾微評號


我感覺考研這東西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來看的,不見得考研適合所有人。考研並不是我們走上社會的唯一的出路,但是不否認這份學歷的確能夠超過許多本科生的學歷。在大學畢業後有些用人單位在學歷方面很重視,他們會優先會選擇大學畢業後考過研的人,如果自己學校本科不夠好,那就可以考慮其它的。考不考研這其實也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自己的態度,首先要把態度放正,如果你是很認想考的話,你會為了考研十分努力,這當然考研在於個人,並不是看周圍的人是怎麼樣的,且如果你已經畢業的話,不建議要考研,因為你已經有很多年去沒有接觸你的專業課,還有其他的知識。如果你還在大學裡邊兒的話,儘量還是要考研,最好是從大一就開始準備。很多同學都是已經畢業了之後,再回想起來大學的生活,就感覺自己當時沒有考研,真的是太后悔了,所以考研如果可以,儘量從大一就開始準備,多問一些學長學姐關於考研的方法,或者已經考上研究生的那些人,關於考研的經驗,希望每個人都能考上自己喜歡的大學,而不是為了考研去放棄理想的大學。







錫飄的人


要不要考研最好根據自己以後的職業發展規劃做決定。

考研是學術上面的進一步深造,無論是學歷還是專業能力都將是一個大的提升,碩士畢業後的平均工資可能比本科畢業的要高,還能在未來工作評職稱的時候獲得更多的機會等等。

若你感興趣的職業方向和現在所學的專業方向不一樣或是需要更高的學歷起點,那麼最好選擇讀研,並儘量考到目標專業排名最靠前的學校,因為這樣會大大提高自己求職的成功率。

若你希望未來在專業方面有一定成就的,或者在學科方面有所建樹的學生,建議考研。

不考研的話,能更早的進入社會,能獲得更多的社會實踐經歷,相對讀研的同學來說能更早實現經濟上的獨立等。

對於沒有過高追求和求學欲不強的學生來說,不建議考研。

所以是否考研還是要看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對自己的要求。





樂觀達家


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不能猶豫。如果你過於糾結的話,那還是算了吧。因為讀研,需要意志堅定的學生!

· 很多大學生都搞不清楚,什麼是讀研。很多人只是在潛意識裡感覺似乎研究生比本科更好聽,更有面子,將來待遇會更好!但並不知道研究生和本科生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實際上,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培養體系,如果說本科生相當於一個面的話,那研究生就是一條線,博士則成為一個點!研究領域越來越精尖!研究生教育階段培養過程中,更多的要靠學生自己的恆心和毅力,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法也有較高的要求,這時候不再是像大學階段那樣一味地學習就行,更多的是綜合能力的高層次要求!

· 所以是否要考研?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研究生教育,自己是否適合這樣的教育模式?是否能夠愉悅的堅持到畢業?

· 如果想好了,自己也確實對某個領域很感興趣,想繼續深入學習研究,那就不要糾結,儘快決定!畢竟考研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隨著研究生擴招,未來研究生隊伍會越來越龐大,學歷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如果不是迫切想踏入社會,如果還沒有很厭倦學習,如果有較強的鑽研精神,還是建議本科生們考慮繼續讀研。一旦做好決定,就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