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瓢庵”

從前,高郵大教場(今市體育場處)西邊有一座庵,名叫“標庵”,後來人們又稱它為“瓢庵”(1956年京杭運河拓寬時拆除)。原先的“標庵”為何改為“瓢庵”呢?這裡有段神話傳說。

相傳在古代,高郵、寶應、興化等三縣,曾一度隸屬高郵州。高郵州內有座水母娘娘廟,原來香火很旺。有一年大洪水竟把水母娘娘廟給沖垮了,人們見沒了廟,廟址也就斷了香火 。這一來惹惱了水母娘娘,水母娘娘一氣之下,挑著一副水桶,內裝五湖四海三江之水,要把高郵州及裡下河一片全淹掉,以示對斷她香火的懲罰。

哪知,這事被在南海普陀山的觀音菩薩知道了,她想,“如果讓水母娘娘得逞,裡下河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這還了得!”於是,觀音菩薩變成一位乞討的老婦人,一手拄著柺杖,一手拎著討飯籃子,籃子裡放一隻水瓢,走到高郵大校場西邊的“標庵” 門口,正好看到水母娘娘在那裡休息,便一步一步走上前,向水母娘娘討口水喝 。水母娘娘不認識觀音菩薩,心想,“你一個老太婆能喝多少水”?便說,“你想喝就喝吧”!觀音菩薩順手拿起水瓢,從水桶裡一瓢接一瓢地喝起來,水母娘娘也未在意。一會兒功夫,觀音菩薩就將兩桶水喝得精光,還說“沒喝夠”。這時,水母娘娘曉得上當了,自知不是來者的對手,一氣之下把兩隻桶倒過來朝西邊倒了倒,只有桶底的一滴水就把高郵城西邊的大片草灘和許多小湖泊淹沒了,這就是傳說中高郵湖的來歷。

觀音菩薩拯救高郵州與裡下河的大批生靈後,回到南海普陀山,卻把水瓢丟在了高郵標庵的大門前。水瓢被老和尚拾起後,供奉在標庵內。從此,人們就稱標庵為“瓢庵”,常年都有高、寶、興一帶的許多老百姓前來燒香拜佛,感謝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