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杜鵑是平時大家都喜歡養的花卉,但是也有很多花友說,它是在眾多花卉中比較難養的花卉,買回來以後短時間內還開花挺好,可是過一段時間後,就逐漸開始葉片發黃、萎焉,最後導致整株都枯萎。其實像這種情況,在剛買回來杜鵑時比較多見,發生的幾率也是比較大的,因為我在最初養花時這些問題也都遇到過,後來慢慢了解杜鵑的生長習性,掌握了一些養護方法之後,才逐漸把它養的比較好一些。下面就針對杜鵑黃葉、落葉、萎焉這個問題,分享一下個人的一點養護經驗。

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造成杜鵑黃葉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1、盆土的問題

我們在花市新買的杜鵑花,大多都是使用的原始塑料盆,盆土也基本是普通的園土,這種土壤黏性大,透氣性差,營養成分又比較稀少,平時商家都靠澆施營養液來補充養分。如果後期買回來沒有進行翻盆換土,而是直接使用園土養,當土壤中的養分被消耗殆盡時,盆土就容易形成結板,影響根系對養分正常吸收,盆土結板後根系也影響正常的呼吸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植株沒有養分來源,就會逐漸出現黃葉、落葉甚至是萎焉的情況。

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解決方法

不論是新買的杜鵑,還是在家養養很長時間的杜鵑,當盆土逐漸呈鹼性化,在澆過水乾了以後,經常會形成結板的時候,說明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已經非常稀少了,這時就需要給它進行翻盆換土。杜鵑是喜微酸性的花卉,在配製培養土時,要儘量使用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介質,比如可以多用一些腐葉土、松針土、發酵的有機肥等,再搭配一些比較疏鬆透氣性好的介質,像蛭石、粗沙、煤渣等。在上盆栽植時,再加入適量的底肥,這樣肥沃透氣的培養土,對杜鵑的生長髮育是非常有益。

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2、養護環境太乾燥

為什麼新買回來的杜鵑更容易出現黃葉落葉等問題,這其中跟養護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杜鵑是喜在溫暖溼潤的環境中生長,在花卉大棚內的溫度和溼度都是適宜它生長髮育的,一旦把它換到新的環境中,和以前的生長環境溫度、溼度差距太大,就容易出現問題。其中多是因為環境太乾燥造成葉片乾焦、脫落,這就需要給它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才能有效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解決方法

在家中養杜鵑時,儘量為它提供比較適宜的環境,尤其是冬天,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出現凍傷,很多杜鵑都是要把它搬到室內養護。而室內的各種採暖設備和家用電器,也會散發很大的熱量,就會使室內的空氣環境變得比較乾燥,雖然避免了它出現凍傷的幾率,可是這種環境也是不適宜它生長的。這個時候可以經常向植株和盆栽周圍灑水,以增加空氣的溼潤度,並避免把杜鵑盆栽放在空調出風口以及採暖設備周圍,以免對植株造成傷害。

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3、長期缺少光照

杜鵑雖然是喜半陰花卉,但是也要適當讓它澆見陽光。如果長期缺少光照也是對植株生長不利,就容易造成枝條徒長,葉片瘦弱,發黃落葉,甚至是不開花,開花少的現象。在缺少光照又通風情況不好的條件下,盆土中還容易滋生細菌,引起各種病蟲害的危害。同樣要把它防在強光下直曬,也是容易把植株的葉片給灼傷,造成葉尖焦枯,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整株的枯萎。平時在養護時,也要做好光照方面的管理。

解決方法

杜鵑在養護的過程中,既不能長期不見陽光,也不能放在陽光下直曬,這都是對生長不利的。每個季節光照的強度也區別很大,春秋季節陽光較溫和一些,可以經常把杜鵑盆栽搬到有散射光的接受一些照射;夏季光照強度大,這個時候要做好遮陰防曬;冬季光照明顯減弱,可以把它放在陽光下曬曬,這樣有利於葉綠素形成,使植株能夠更好的吸收營養,減少黃葉現象的發生。當週圍環境太乾時,還可以通過向植株灑水的方式來增加空氣的溼度,以為植株提供良好的環境。

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4、施肥濃度過大

杜鵑的根系比較纖細,吸收能力不強,平時施肥不宜濃度太高,若是施肥過勤過濃,植株的根系就容易被肥料燒傷,造成根毛受損,從而無法正常的向枝葉供給水分和養分,而沒有養分和水分的來源,植株也會慢慢出現黃葉枯萎的現象。

平時養護杜鵑並不是施肥越多越好,要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做到合理施肥,有時長勢不佳也不一定是養分不足,要先確定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再有針對性的去解決。

解決方法

平時為杜鵑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在不同的季節和生長階段,植株對肥料的元素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在生長旺盛期,要給它補充氮肥,這樣可以促進枝葉的生長;在孕蕾開花期以前,則要為它補充磷鉀元素的肥料,主要可以促使植株孕蕾開花。施肥避免肥水過濃,否則就容易把根系燒傷。

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如果杜鵑在施肥的過程中,因施肥過多引起燒根黃葉、落葉現象,要馬上將植株放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並用大水來灌根幾次,這樣會使肥液沖淡,減少對根系的傷害。在情況比較嚴重時,應及時進行翻盆處理,可以把植株從盆內脫出,修剪一下發生腐爛的根系,再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來對根系殺菌消毒處理,待晾乾根系後,再重新換培養土上盆栽植,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養護。

5、盆土長期過於潮溼

在養杜鵑的過程中,澆水雖然看似比較簡單,卻是非常難以合理掌握的,盆土過於潮溼或者乾旱都會對植株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由於杜鵑的根系較細小,在盆土過於潮溼的情況下,就會影響根系呼吸,時間長了還會發生腐爛,使根系受損,不能把養分輸送到枝葉,這時也會出現黃葉萎焉的現象。所以平時做到合理澆水,也是養好杜鵑比較關鍵的環節。

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解決方法

平時為杜鵑澆水時,在盆土還稍溼潤的情況下,就不要頻繁給它澆水,可遵循見幹見溼的澆水原則。夏季高溫炎熱,可以通過向植株和周圍灑水來增加環境的溼度,同時也起到降溫的效果。入冬以後更不能澆水太勤,只要保持土壤稍溼略乾的狀態就可以。當杜鵑因澆水過多造成葉子發黃時,要暫時停止澆水,並把盆栽放在陰涼通風處,經常給它鬆鬆盆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可以馬上翻盆,對根系作殺菌消毒處理後,再重新換土上盆養護。

其它要注意的事項

①在養杜鵑的過程中,為了防止因盆土鹼性化而出現黃葉,在平時養護時,可以經常給它施加一些發酵腐熟的有機肥,或者澆施一些發酵好的餅肥水、硫酸亞鐵等。經常補充有機肥料,不僅營養成分比較全面,同時也可以改善土壤的疏鬆度,對植株生長非常有益。

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②養護環境長期通風不良,對植株生長是非常不利的,也更容易發生各種病蟲害。平時在家中養杜鵑,一定要經常開窗透氣,尤其是冬季,由於溫度較低,開窗通風的時間很少,室內空氣流通差,又過於乾燥,也經常會造成黃葉落葉的情況。

③杜鵑在夏季的梅雨期間也經常會遭受不同病蟲害的侵襲,當溫度高,空氣溼度大時,就更容易引發各種病蟲害,比如常見的褐斑病,植株在發病初期,葉子的邊緣會出現黑點或褐斑,後期就會慢慢擴大,最後會使整個葉子發黃脫落。

如果發現植株患有褐斑病,要及時將受害葉子摘除,並每週噴施一次70%的代森錳鋅800倍液來防治,後期會逐漸恢復正常。

養杜鵑,5個不當養護容易造成黃葉、枯萎,找對原因及時解決


總結:總體來說杜鵑發生黃葉和落葉的現象,大多是因為在養護的過程中,對它的生長習性不是很瞭解,沒有完全掌握好養護方法所致。在植株剛開始出現黃葉落葉現象時,要及時分析出所造成黃葉的原因,並有針對性的來進行解決,情況不是太嚴重的情況下,也都能恢復正常生長。平時只要加強水肥、光照、溫度和溼度這幾個方面的管理,並保持養護環境通風良好,一般都是可以把杜鵑養好的。

想了解更多養花知識,請關注養花小院,每天與大家分享養花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