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讓你忘不掉的童年小吃?

古今譚


讓你忘不了的兒時美食?

我是九零初的,小時候哪裡像現在一樣,想吃什麼隨時都有,而且不分季節,天天跟過年似的。童年的回憶不回了,記起來的美食也就那幾樣,給我印象最深的有焦米糖棍。這個好吃也有趣,小時候都是非常期待炸焦米糖棍的,每次來的時候周圍都有很多小朋友圍起來。炸一次好像是兩毛錢,自己從家裡帶米,很遠都能聞到香味,特別好吃。

第二個就是小雨點,一毛錢兩袋,我都選凍實的,可以啃一節課都不會化掉。

第三個是糖旮瘩,一毛錢五個,還挺好吃的。放在嘴裡慢慢就化了,然後嚼著吃,小時候牙口真的好。

第四種是糖稀,用棍子捲起來的,隔壁村看奶奶賣的,也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了。

最後一個是大白兔奶糖,這個很奢侈,只有過年才能吃到,所以小時候非常期待過年。這五種美食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這幾樣美食你們吃過幾個?越長大越孤單,身邊好像沒什麼朋友了,希望自己越來越好吧。







我只想簡簡單單


童年的小吃,今天也還能吃得到,但是味道和感覺卻不再是以前那樣了,就好比小時候一塊錢就能買到的快樂,現在一萬都不一定買得到。童年畫在手腕上的表,雖然不會轉動,但是卻帶走了我最美麗的時光。

說到童年小吃,我腦海裡依稀迴盪起了小時候經常說的那些民謠“種田得吃白米飯,種地得吃好芋頭,早早起來燒兩個,姊姊妹妹爭吼吼”。這個要用我們桂柳話來唸才有味道,這裡面說的就是芋頭,童年我喜歡把芋頭放到廚房的火堆旁邊用熱灰蓋住芋頭,烤得香香的,那味道是無法忘懷的。至於為什麼說姊姊妹妹爭吼吼指的就是兄弟姐妹之間爭搶烤芋頭了,那時還沒有辣條,或者說沒有錢去買零食,烤芋頭、烤紅薯自然就成了小朋友們爭搶的對象。



另外一個就是“涼粉”,我們當地叫涼粉,實際上就是神仙豆腐,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組隊去山上找神仙豆腐的葉子回來做涼粉,大人指導過一次我們就會做了。特別是在夏天,雖然沒有空調冰箱,但是有井水,井水也是冬暖夏涼的,做好了涼粉放一些白砂糖,用井水來“冰鎮”,那真是降溫有解暑,而且還特別解饞,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它的果子也可以吃,甜甜的。現在雖然還可以做,我們那也還有,不過現在吃的感覺可比不上小時候那滿滿的幸福感了。



再說一個,玉米粑粑,這個玉米粑粑不知道有多少人吃過,我們以前自家種的玉米來粑粑,不過這個就只能是大人們做了,小孩子做不了。我們叫做“包穀粑”,就是用新鮮玉米打成漿,加白糖蘇打,用新鮮玉米葉子包起來蒸熟,這樣的玉米粑粑玉米味特別濃,而且香甜可口,小時候好不容易才讓父母幫做一次呢,而且玉米要新鮮嫩的,老了就不行了,一年吃上一兩次就不錯了。


其實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忘不掉的童年小吃就是那些農家作物製作的食品以及山上的野味野果野菜。不過還有一個我得強調,那就是“筒筒糖”,說這個名字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你看我描述和圖片就懂了。用自家的大米去給人家用機器現場加工成一根根空心圓柱狀米棒,咬起來脆脆的,放久了就不好吃了,而且很甜,很香,每次有人來做,村裡都會排隊拿米去加工。


範工聊美食


當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回憶曾經的過往,內心無法剋制的是滿滿的回憶殺!有的人喜歡回首曾經的小學、初高中的求學生涯,亦或是大學時的美好青春時光;也有的人喜歡回憶曾經的初戀或情感糾結……


對於我這種從小到大看見食物就兩眼放光的吃貨來說,我的回憶裡永遠是跟“吃”有關的事物,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整個童年吃過的那些小吃。


出生在那個貧困年代且在農村的我們,童年的回憶裡除了漫山遍野的野菜野果和野味,還有父母親手工製作的美味,以及街上出售的食品。

雖然那些個小吃,帶著那個特殊年代深深的、讓人心酸的烙印,卻讓我此生忘不掉!儘管,有些小吃如今我們依然可以吃到,但是心境和味道卻不同了!
柳鋼雪條(1) 之所以記憶最深刻的是廣西柳州柳鋼雪條,是因為當時它比任何品牌的冰棒都做得好。不僅冰棒的甜度適中、甜味自然(有些牌子的冰棒居然會甜到苦),而且在相同高溫的天氣下,它要比其他牌子的冰棒耐化近一倍時間(我們小時候曾經做過無數次實驗)。
柳鋼雪條(2)那時候的夏天,總會有賣雪條的用自行車馱著一泡沫箱,走村竄巷地吆喝。 那年代柳鋼雪條只有白色和綠豆兩種口味,白色的兩分錢一根,綠豆的三分錢一根。如同“鋼”一樣堅硬的柳鋼雪條,讓我們童年的夏天增添了一抹甜滋滋的味道。


爆米花 小時候,一聽到有人吆喝“爆米花囉!”村子的小孩就心花怒放地裝起小半布袋玉米或大米,興沖沖地扛去爆米花處排隊。當那簡陋的爆米花設備“嘭”的一聲炸響時,米花就可以吃了。不過,我特別害怕那炸響聲,每次都遠遠看著不敢近前,如今想來依然心有餘悸!
米花糖 (1) 童年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米花糖,而圖中這款“紅糖米花”是最“古老”、也是最經典的,酥香脆口,甜到發膩。但是比較容易粘牙,我們那時換牙的年齡,常常有小夥伴吃此款米花糖時把牙給黏掉了。

米花糖 (2)我們讀四五年級後就開始有了圖中的“白糖米花”,雖然它造型有方有圓非常漂亮,但它價格要貴一些,而且沒有紅糖的味道甜,所以那時它並不受我們青睞。米花糖(3)現在好像叫“米果”,小小一條的,價格也不貴,我們幾個小夥伴有時湊錢買一小包,裡面可以有好幾個,每人可以吃一個解饞。


米花糖 以前這種小米花生糖,只有準備過年時,才有外地人挑來村子裡或圩日時到街上賣。酥脆、甜度適中,也不粘牙,挺好吃的。
米花棒 (1) 也有叫它“金箍棒”的。好像我讀小學時就一兩分錢一根。我家的七親八戚特別多,因此過年我得的壓歲錢也不少,所以我那時幾乎隔天就買一根解饞。

米花棒(2)米花棒的顏色好幾種,以前也搞不清楚它那些顏色是怎麼弄上去的,只是單純的認為花花綠綠的特別好看。還有一種圓形的“米花片”,薄薄的一片,好像是兩分錢可以買五片,我們那時超級喜歡它。可惜我沒有找到圖片發出來,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它?
花生糖 那時候,這種花生糖只有過年時才手工製作的,很甜但比較硬。其實我們小孩子因為換牙的原因並不喜歡它,已經上初高中的哥哥姐姐和大人們比較喜歡吃。

芝麻糖 這種用芝麻和糖漿(有時也加些花生仁)製作而成的零食,也是在冬天農閒或過年時才做的。
牛皮糖 我們那時吃這種糖特別開心,偶然得到一塊如獲至寶,然後可以吃上一整天。它特別Q彈,嚼扯很久都不會斷開,有時我們一邊用力咬住,一邊用手拉扯得老長,笑死個人去。


打紅薯窯 那時候我們天天變著花樣吃紅薯芋頭,尤其冬天放牛時,一幫小夥伴分工合作,幾個到別人採挖過的地裡撿漏,幾個找柴火,幾個拿泥塊壘窯。把窯燒紅後熄火,然後把紅薯芋頭丟進窯中,再把窯砸塌、夯實密封。
約一小時後再扒開窯泥,烤熟的那些紅薯芋頭那個香啊,至今仍然讓我回味無窮!

蒸紅薯芋頭 那時紅薯芋頭既是我們的零食,又是我們的主食,上學時我們那破布書包或褲兜裡總是揣著幾個。週末在家裡吃,我們就弄些壇酸水、辣椒段、醬油、蔥花、香菜做成味碟,吃芋頭時蘸一蘸,真是絕配!
糯米餈粑 (1) 過年時,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用糯米舂上好幾十斤餈粑,留著過年走親訪友送禮,或年後春耕勞作時的口糧。白色的餈粑是原味,黃色的餈粑,以前我家是用黃梔子泡水後再泡糯米,餈粑又香又漂亮。

糯米餈粑(2) 冬天烤火時,隨手放上一個鐵支架,擺上幾個餈粑烤得外酥裡軟,再蘸上白糖或者蜂蜜,好吃得不要不要的!粉利 吃的時候切條或切塊,打邊爐或跟臘肉、蒜苗一起炒又香又勁道,很好吃。

糯米軟糕 這種由糯米、糖漿、芝麻做成軟糕,軟軟糯糯的,無牙的老人或小孩特別喜歡吃。
艾粑粑 (1) 每年清明前後,家裡的大人總要去野外採摘嫩艾葉,然後焯水、切碎後跟糯米粉一起搓均勻,再一個個包上餡、放柚子葉墊底,然後上鍋蒸十多分鐘就熟了。

艾粑粑(2)蒸熟後不能立即吃,因為艾粑粑剛剛蒸熟又燙又軟爛,還特粘牙。需晾十五分鐘後再吃,此時艾粑粑軟糯、勁道、香甜可口。
糯米粑(又叫大肚餈或大肚粑)可以包各種餡料,甜的鹹的,酸菜餡、韭菜餡均可,反正喜歡什麼口味就怎麼包。

蔥油饃 用蔥花和米漿(或麵粉)、鹽調好,再用一圓形模具攤上調好的米漿,放油鍋中炸熟即可。
花生酥餅(也叫月亮酥餅)用一個圓圓的鐵磨具,將調好的麵粉漿倒入其中,撒上花生米,再放油鍋中小火炸至酥脆。小時候,七天才有一圩集,父母趕圩時總會給我們帶回一兩碗米粉或是幾個蔥油饃、花生酥餅。

韭菜餅 韭菜餅做法與蔥油饃和花生酥餅做法相似,只是要用韭菜芯(韭菜花梗)切碎後再做。
脆果 (又稱麻蛋果、油果) 是用糯米粉、白糖搓成小疙瘩後,放油鍋裡小火炸至酥脆即可。又酥脆又香甜,冬天時,我們小孩子總喜歡揣幾把放兜裡當零食吃。而我們廣西許多地方打油茶也少不了它呢!

白鴿蛋 這種又脆又甜膩的小吃,不知道我們那裡的人為何這樣稱呼它,或許是因為它的外形跟鴿子蛋大小小相似吧!
酥角 一般裡面是空心的,薄薄的一層酥皮,一咬就碎裂開來,挺好吃的!也有人喜歡裡面包些花生芝麻餡,但是沒有空心的吃得暢快。


酥餃 一般有甜鹹兩味,裡面包花生仁芝麻之類的餡,口感香、酥、脆。不過製作過程比較費時,所以以前家裡的大人都懶得做,一般在臨過年時,就上街買幾斤酥餃備做年貨。
開口棗(也叫開口笑) 以麵粉、雞蛋、白糖以及白芝麻為原料製作,再放入油鍋中炸至香酥即成。


貓耳朵 用麵粉、白糖、紅糖、雞蛋製作而成的貓耳朵,“嘎嘣脆”的感覺是我們童年過年時最最期待的小吃。
麻通 這種主要原料由糯米、白糖、芝麻、茶油、飴糖等製作而成,因其中間空心如通草,因而得名“麻通”。麻通是由廣東傳到我們廣西的小吃,由於它的製作過程比較複雜而繁瑣,因此我們也只有過年才能吃到。

糯米餅 糯米餅是廣西柳州的傳統小吃,主要原料由糯米粉、白糖、芝麻、花生等經過手工製作而成。以前臨過年時,我們柳州郊區的農村每家都要做幾十斤,但是現在很少有人做了。不過,街上有專門製作這些傳統小吃的店鋪,什麼時候想吃都可以買得到 。只是買的再也沒有曾經自己家制作的那種感覺和味道了!
壇酸(或紅糟酸) 我們廣西柳州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不少罈罈罐罐,不是醃酸的就是醃製各種醬料或鹹菜。這些醃製品不僅是我們夏天送粥的小菜,更是製作菜餚時的絕好配料。

酸嘢 儘管家裡泡有無數的壇酸,但我們這些小孩子趕圩時,是必定要在街上吃一小碟“碎酸”才肯回家的。碎酸,也可以說是雜酸。顧名思義,也就是把各種瓜果蔬菜切碎後醃製而成的酸嘢。因為街上的酸嘢會加以白糖或糖精調味,並且醃製時間短,因此味道酸酸甜甜的又十分脆口,與家裡的壇酸有天壤之別,我們那時特別上癮。
柳州酸嘢 如果你以為柳州除了螺螄粉就沒別的美食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柳州人的眼裡,酸嘢跟風靡全國的“柳州螺螄粉”一樣,能讓吃過的人“中毒”匪淺!柳州酸嘢似乎“無所不能”醃泡,各種辣椒、瓜果、蔬菜均可醃製成色澤誘人、酸甜脆口的酸嘢。

儘管那個年代我們十分貧窮,但是柳州人“窮穿窮住但不能窮吃”生活“哲理”,讓我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也使我這吃貨不愁吃喝。懷念啊,我們的童年啊!


美食桃淘


糖、小時候我們沒有錢買糖吃、就到大人們手工炸紅糖的地方、守著、看著.、等到.糖傲熟了.出來了.伸手要一點,當然是拿一片巴焦葉子去裝的、然後放到水裡,.一會兒就成了、現在的..叮叮糖的樣子,每一次拿出來吃一小口,.吃完了.回家.第二天再去吧、因為我們太小、大人們不會有意見的.只要乖乖的坐著、看就可以了、那時候有五.六歲了.哎現在什麼糖都有了.己沒有、當初那樣希望吃了.也不想吃了.沒有那個清香的味


開心果1538675


小時候逢年過節送禮送禮用的“甜棍棍”



蜜三刀,吃過許多地方的蜜三刀,還是家鄉的最好吃



饊子,記憶中奶奶最喜歡吃的美食,抓一把放碗裡,用開水一泡!哎呀真香!



江米棍,小時候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才能打上一袋子!



桑葚,農村的孩子應該都爬過桑樹,夠過桑葚吧!甜甜的,酸酸的,小臉黑黑的!



地鍋雞,媽媽給家裡改善生活時,通常都會做的一道菜!鍋餅又焦又脆,就著南瓜雞塊,想想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咕咕苗,還真不知道它的學名叫啥,只知道甜的像蜜!



酸梅粉,酸酸甜甜的味道永遠留在記憶中最深處!



冰糕!夏天的最愛!不解釋



麻葉,過年時母親才會捨得用油給我們炸上一鍋!香酥可口,一口難忘!


江小嘿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記憶,而在童年記憶中,小吃無疑是最深刻的記憶。在我童年裡,有幾樣小吃,伴隨了我整個童年,他們分別是:

  1. 美國大腳板:這是一款雪糕,5毛錢一支。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家裡有繁重的農活,辛苦一兩天弄完之後,我爸都會給我和弟弟3塊錢,去買幾隻美國大腳板雪糕,以此犒勞辛苦的一家人。說實話,這種具有特殊意義的小吃,我會記住一輩子。

  2. 麻辣豆腐皮:那時候麻辣豆腐皮2毛錢一張,生活並不富裕的我們,只能買一張,幾個小夥伴分來吃,把它撕成一條又一條的形狀,就為了多吃幾口。

  3. 小矮人雪糕:雪糕融入了童話故事,自然有些搶手,最主要的是一包裡有7只冰棒,一包最多可以分給7個人吃,有夥伴在一起的時候,這是最好的選擇,經濟實惠。

其實,童年小吃不僅代表了吃貨經歷,而且也能反映兒時家庭的辛酸與甘甜。童年小吃承載了許多過去,希望未來還買得到這些小吃。

關注張小廚,長期為你分享美食的快樂,謝謝!


美食阿Q


謝謝平臺:小時候的美食中最讓你忘不掉是什麼?零食除七色糖,柑桔皮做成一粒粒俗稱老鼠屎,還有兩指大的油條俗稱油炸拐,還有一粒粒紙包的水果糖。不過當時肚餓,美食中最難讓我難忘的東西還是泥烤番薯,能使我記憶猶新,終生難忘。



常言道:“煮的番薯比不上用柴灰炆,柴灰炆的比上泥坯來炆。"因為當時米少番薯多,一旦肚子餓,就會尋找最美味的東西來解饞。所以放學後書包一丟,就會叫上幾個小夥伴,每個各自回家拿二至三條番薯。



然後拾柴的拾柴,找泥坯的找泥坯,再把泥坯築成一個小房子,用火燒到一半通紅,再把全部番薯放入。然後蓋上泥土,再等段時間,美味的番薯就誕生了。其實現在龍蝦鮑魚,有時候還真的比上泥烤番薯。所以美食中最讓我忘不掉東西,就非它莫屬了,就是泥烤番薯,美味可口又經典。



最後頭條朋友們,過幾天就過年了,要記得常回家看看。家中的親人、朋友、兒時的夥伴,說不定請你吃小時候的美食呢?也順祝大家午安!


傾一世LRZ等一人


1攪糖稀,兩根冰棒棍,加一團半透明的糖稀,一毛錢一團,攪一攪,拉一拉,又好吃又好玩!2棉花糖,一勺糖進去,一團團棉花出來,棉花能吃,還是甜的!小時候上學必定要買的!3果丹皮,很多人都是吃它長大的,非常成功的一種山楂製品,能讓20年後的人們念念不忘!4老鼠屎,一粒一粒黑褐色,像極了超小的感冒膠囊,每粒兩三毫米左右,味道嘛,酸酸甜甜的!讓人難以忘懷!5冰棍,夏天的最愛!一毛錢一根,除了冰就是棍,絕對的貨真價實!


大塊頭小路


我是微浪旅遊,人生路上一起走,當吃飯不再是為了胃的需要,你就成功了!

說起童年吃過的終身難忘的美食,我說我吃過的最難忘的是一條死雞腿你信嗎?


讓我慢慢回憶,已經過去40多年了,記憶有些模糊了,那還是我在讀初中的時候,在當時的鄉里住校,一個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家裡生活條件不好,同常就是煎餅就鹹菜打發瘦弱的身體,有時候連鹹菜也沒有了,我娘就炒鹽粒給我當鹹菜,不知你吃過沒有,把從村裡門市部買來的大粗鹽用擀麵杖擀碎,加少許麵粉(要知道那個時候家裡白麵也是很稀罕的)攪拌,然後大鍋裡放少許大油(大油知道柿什麼嗎,現在的年輕人或許不知道),炒一炒就是我的下飯菜!


記得有一個週末回家,剛到家,我娘就跑回屋裡從放煎餅的筐裡找出一條雞腿給我說:快吃吧,別讓你弟弟看見,他已經吃了一條,還要吃,我說給你哥哥留的!我已經一個周沒見到油星了,接過雞腿就啃了起來,邊啃邊問:哪來的雞腿,你怎麼捨得把咱養的雞殺了,不是用來下蛋換錢給我爹治病嗎?我娘說:哎,別提了,這不是瘟雞嗎,我看著不好想上集上去賣了,沒賣了,回家雞就死了,煮了煮吃了,我和你爹喝了點湯,肉讓你弟弟吃了,給你留了一條雞腿,快吃了吧,吃了好好上學!

現在想想世上只有媽媽好!


微浪旅行攻略咖


記憶深處的美食

忘不了的可太多了,忘不了兒時的冰棍兒,有三分錢的紅果的,5分錢小豆的,一毛錢的鴛鴦冰棒,那滋味兒,咬一口香香甜甜的,從嘴裡甜到心裡,那濃濃的口味到現在都令人回味無窮。

忘不了小時候的甜杆,是高粱杆兒到不結高粱,只長杆兒,一毛錢一根,可甜了,吃在嘴裡,使勁嚼,嚼到沒有一點甜味了,才捨得吐出去了,現在再也買不到了。

忘不了媽媽從北京買回來的泡泡糖,四分錢一塊,媽媽給買回一盒子,夠我吃好久,攢著不捨得吃,留著慢慢享用,到後來都硬了,也不捨得吃,等媽媽再去時,又央求媽媽給我買些回來。

忘不了北京產的方便麵,有北京牌的,大紅門牌的,兩毛錢一大包,可好吃了,幹著吃煮著吃都特別好吃,每次去北京都買回來一大包,當零食吃好久呢!

忘不了的歲月,忘不了兒時的美食,忘不了的太多太多,回憶總是最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