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恩逃亡事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1月8日晚間,卡洛斯·戈恩在黎巴嫩貝魯特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從2018年11月19日被捕,到2019年12月30日勝利逃亡,在經歷了400多天的關押、審訊與各類“非人”待遇後,終於可以自由地“發聲”了,整個發佈會持續3小時,戈恩用四種語言控訴日產-雷諾-三菱聯盟對其瞞報收入、挪用資金、背信罪等多項罪名的汙衊,邏輯縝密,氣場強大。

戈恩逃亡事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資料顯示,1999年與雷諾結盟時,日產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已連續衰退了27年,且負債高達2.1萬億日元;當年在售的日產車型中,僅有一款登上了“日本十大暢銷車型”的榜單。

這樣的“爛攤子”,留給戈恩來收拾。當時戈恩還是個新婚不久、婚房正在裝修的蜜月男。但好在這個有血性的中年男子,接過了這個燙手的山芋。同年10月,戈恩正式任職日產COO,隨後的戈恩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採取了十分激進整合手段,裁去了約21000名員工(佔總員工數14%),關掉了5座日本工廠,供應商從1300家減少至600家左右,並且賣掉了與汽車不相關的產業(房地產股票、航天部門)。結果是降低了採購成本的20%(日本車企多采用供應商內購形式,所以議價能力很差,導致零部件成本較高),削減了20%的管理和銷售成本,並且將工廠生產能力利用率從51%提高到了74%。戈恩僅用了2年時間,日產從1999年虧損64億美元,在2000年日產實現了27億美元的盈利,力挽狂瀾,讓一家“垂死掙扎”的車企“重獲新生”。彼時的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更是以“全民偶像”一詞評價戈恩。

彼時的戈恩幾乎成了救世主,他旺盛的精力,深邃的洞察力,果斷的決策方式,被日本民眾奉為楷模。


戈恩逃亡事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2001年,走出“陰霾”的日產,購入15%雷諾股份,而此時雷諾也將日產股份提高至44%,雷諾-日產聯盟中,雷諾持有日產約44%的投票權股份,而日產僅持有雷諾15%的股份,並沒有投票權。

2016年,戈恩趁三菱汽車爆發油耗測試造假的醜聞,迅速完成了對三菱34%股權的收購。至此,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成立,戈恩任三家全球車企的董事長職務,也是汽車界最具權勢的人物之一,被業內稱為“汽車沙皇”。


戈恩逃亡事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2018年1月20號日產汽車表示,內部調查發現戈恩存在公款私用、以及多年來少報個人收入等不當行為。日產汽車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因涉嫌財務違規而在日本被逮捕,並將在本週被董事會除名。

戈恩在位期間,雖然“拯救”了日產公司,但一開始的“大刀闊斧”使得不少日本人怨聲載道(裁員、供應商削減等),加之日本人引以為傲的本國公司一直被外國人掌握,且9名董事會成員中5位都是非日本籍人事,更加劇了這種“不平等”感。戈恩被捕後,時任日產CEO的西川廣人曾公開表示:“有些事情應該得到糾正,比如過度集權,這導致了某種扭曲。”甚至在2018年11月19日戈恩被捕的當晚,西川廣人在日產召開的臨時發佈會上列舉了戈恩的三大罪狀,稱“戈恩所為是公司不能容忍的行為,我感到非常失望、沮喪、絕望、憤慨和憤怒。”戈恩在對日產大刀闊斧的改革中,致使數以萬計的日產員工下崗;與此同時,戈恩每年卻領著20億日元的工資。這種反差和矛盾,進一步激化,以至於日產內部員工中有人私下稱戈恩為“獨裁者”。

戈恩其行事高調、雷厲風行的處事風格和和高度集中的權利,與日本企業典型的特徵:終生僱傭制+裙帶關係。這應該就是戈恩與日產高層和員工之間利益衝突所在。


戈恩逃亡事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雷諾-日產聯盟中,雷諾持有日產約44%的投票權股份,而日產僅持有雷諾15%的股份,並沒有投票權。其中最嚴重的是日產對於中國等國家“快攻”的成功和雷諾的衰敗,除了歐洲市場之外,雷諾的市場“蕭條”導致雷諾-日產聯盟中日產的銷量佔到一半以上,曾經雷諾救下的瀕臨破產的日產已經是集團內部最大利潤貢獻者。

戈恩當時設想將日產的模式複製到雷諾,但迫於法國政府是雷諾最大股東的“國有企業”原因,最終未能實現。另外他又通過各種方式,把日產的技術轉移給雷諾,不僅如此,戈恩的設想是將雷諾-日產-三菱三家公司“完全合併”,成為能夠實現極致“協同效益”的大集團公司。但顯然這與日產“謀求獨立”的想法背道而馳,尤其是在2017年4月接替戈恩成為日產汽車新任首席執行官的西川廣人,態度更加堅決。他曾在公開場合多次駁斥該公司與盟友法國雷諾合併的構想,兩家公司整個合併沒有實益,這會帶來副作用。

日產和雷諾的實力,與他們在聯盟中所擁有的話語權顯然不對等,在日產看來,雷諾-日產聯盟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戈恩逃亡事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早在2017年9月,雷諾-日產聯盟曾出臺了一項“聯盟2022”的發展計劃。該計劃旨在應對全球範圍內持續進行的“新四化”變革,深度整合三方資源,擴大協同效應,以節約研發成本。從這方面看,戈恩的出發點是為了聯盟未來更好的發展,但雷諾和日產完全整合的最明顯障礙仍在於政治因素。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但汽車產業極其強盛,是日本的支柱性產業。在日產由弱變強後,日本政府更希望日產擺脫聯盟的控制;而擁有雷諾控股權的法國政府,希望雷諾可以吞併日產,一方面助力雷諾進一步實現全球化,另一方面可以繼續從日產獲取更多經濟利益。

日本和法國政府各自的立場和利益出發點不同,所以戈恩在這場兩個國家的鬥爭與博弈當中難以兩全,最終被當成“棄子”拋棄了。

我們都知道一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聽起來好像很世俗,而且讓人覺得心裡拔涼拔涼的。可是,無論戈恩之前是勞苦功高的“救世主”,但是在利益面前,他仍然變成逃跑了的“階下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