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東來順創業人

東來順的創業人叫丁德山,號子清。他的父親是個小販,病故後家貧如洗,丁子清弟兄三人只靠推車進城賣黃土為生。後來,丁子清發現王府井大街東安市場擺了許多小攤,附近還開設了許多商鋪,市面繁華熱鬧。丁子清想,如果在那裡擺個吃食攤,一定可以賺錢。到了1903年,他向親友借了本錢以及手推小車和一應傢俱,在東安市場的空地上擺了個賣豆汁和拍糕的小攤。丁子清的小攤很清潔,而且總是笑臉迎人招呼周到。碰到太監路過,丁子清便口呼“吉祥”,上前請安,有時還要請他們賞臉,白喝一碗豆汁殷勤討好。丁子清除了抽空趕城內各處的廟會,逢到春節,便把小攤交給他的兄弟管理,到廠甸去擺攤。為了佔住擺攤的地盤,在北風凜冽的寒夜,丁子清竟通宵露宿街頭。他這樣辛苦奔波,賺了一點本錢,便把東安市場的小攤,由賣豆汁、拍糕擴充到賣玉米餅子和稀飯。

老北京東來順創業人


三年過去了,在1906年,丁子清走太監的後門,央得地方官的許可,在原來屬於公地的攤基上,蓋了一個小棚,掛出了“東來順粥攤”的招牌。追本溯源,這就是東來順的來歷。

東來順粥攤的營業正在逐步擴展,不料在1912年陰曆正月十四日,袁世凱發動“兵變”的潰兵在東華門、東安市場一帶放火搶劫,東來順粥攤小棚也被焚燬。幸而丁子清結交了一個經常來吃喝的廣興木廠老闆張某,他便向張某央求借墊了材料和工錢,在攤基的廢墟上建造了幾間瓦房。從1914年起,東來順擴充業務,增加了爆、烤、涮羊肉,改稱為東來順羊肉館。

老北京東來順創業人


東來順羊肉館全家動手,丁子清掌櫃,二弟掌灶,三弟管理家、店財務,家屬種菜;另外還招收了幾個學徒,並僱用了少數職工。不過,羊肉館家底很薄,資金十分窘迫,必須賒欠原料,資金才能週轉。丁子清為了裝富,竟把黃土裝滿面粉袋,堆在店堂裡;又把黃土包裝成銅元的樣子,堆放在櫃檯後面。這些偽裝果然有效,一些羊肉鋪、糧店、油鹽店見他表相殷實,也就放心地讓他賒欠。

當時前門外正陽樓的涮羊肉很有名,主要是因為切肉師傅刀法高明,能把羊肉的皮筋、骨渣、肉頭剔除淨盡,肉片切得很薄,下沸水一燙即熟,鮮嫩可口。手是,丁子清想方設法,與正陽樓的切肉師傅交了朋友,並以高價請他來店內臨時幫工,帶了一批徒弟。這樣,東來順也照樣能把一斤羊肉切成六十片左右的薄肉片,裝成五盤,每盤號稱四兩(今二兩半),實際上只有三兩多。一斤肉片的賣價約合二斤半到三斤羊肉的市價,利潤相當可觀。

此後,東來順業務發展很快,每年秋天,丁子清向德勝門外馬甸羊店整批買羊,多達幾百頭。當時他在東直門外買了不少地,租與佃農。羊買來後交給佃農飼養,他只給料,不給工錢,以羊糞代工錢。

羊喂肥之後,屠宰也是自己經手,最肥美的後腿和上腦等部分留作自用,剩餘的都賣給羊肉鋪。這樣,他從買羊、餵羊、宰羊、售羊肉這一過程中,又賺了不少錢。東來順後來每季平均出售羊肉片高達十萬斤以上,日積月累,資金積累很快。

由於經營得法,東來順業務發展很快。到1917年,僱用職工已有四十多人,1921年曾達到七十多人。掌櫃對於僱用的職工,除了吃飯以外,沒有固定的工資,職工吃的飯菜大部份也是顧客的殘獎剩飯。職工如有疾病或老死,店方一概不管。每月顧客給的小費,除丁子清一家分去的以外,除去傢俱折舊,其餘的才分給職工。徒工第一年不分,第二年分一釐,以後逐年增加,長到一分二釐五,就算職工了。當時東來順的職工都很窮,只是等到年終結算後,丁子清對灶頭,黨頭,案頭、櫃頭等比較有些手藝的職工,均酌情“贈送”幾十到百餘元不等。各人所得,保守秘密,藉以拉攏分化,使他甘心為其利用。

丁子清經營東來順的方法,很能別出心裁。例如,別的羊肉館到了測羊肉落令的夏天,生意比較清淡,但丁卻在這時增加了冰鎮水果和各種冷飲品,利潤仍然很高。在春節前後,又做元宵出售,生意無論大小,只要賺錢就好。又如,他為了拉攏長期主顧,對協和醫院和京漢鐵路局職員,採用憑飯放賬方法,每到三節(元宵、端陽、中秋)結賬。還有,當每年修爐停業前幾天,就在餃子和肉餅裡逐漸加多了油和肉,主顧當時雖不覺得特別好,但一旦東來順修爐他們到別家去吃時,就覺得別家的東西比不上東來順了。當爐灶修好復業,長期主顧返回時,丁子清又逐日把餃子和肉餅裡的油和肉減少到與平時一樣。這樣他拉住了許多長期主顧,主顧卻很難察覺這裡面的花樣。

他雖然開了羊肉館,生意做大了,但一直在門口保留原來的粥攤,供應老主顧,多是東安市場的攤販和其他窮苦人。粥攤所用的作料都是下腳,比如從羊肉中切下來的皮筋、骨渣,本來要扔掉的菜幫、茄子皮之類,又把蕎麥麵摻入芝麻醬,成本極低。吃的人貪圖價廉而能果腹,便不多講究了,反而說丁子清擺攤出身,仍不“忘本”。有的人力車伕還經為他拉來外埠到京的旅客。其實,丁子清在粥攤上還是賺了錢。

由於丁子清能吸引主顧,對職工又能攏絡,東來順日益發展,到1923年就有資力把瓦房建成高大樓房,座位寬敞漂亮,生意更加興隆了。

老北京東來順創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