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線上“排查兵”

連續工作47天、檢測樣本2000餘份、準確率100%,這是武威腫瘤醫院檢驗科副主任王興昌截至3月8日的防疫“成績單”。

戰“疫”線上“排查兵”

疫情發生之際,正值大年三十,王興昌主任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主動請纓,毅然衝到了抗擊疫情最前沿,穿上了不透氣的防護裝備,接觸疑似病患的咽拭子標本,義無反顧從早晨至第二天凌晨,一直在接收發熱患者的標本進行檢測,為臨床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提供了最重要的證據,也為我市早日戰勝疫情奠立了堅實基礎。

戰“疫”線上“排查兵”

在這裡,王興昌主任要進行三級防護,按照嚴格的操作流程,檢測樣本,按照SOP操作流程,每次必須做“三陰一陽”(隨機),嚴格質量控制,查找病毒,定性“陰陽”。

“有時裝在八連管內的近百份樣本,相互間距僅1毫米,要往每一個微小的孔口加入反應試劑,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樣本汙染。”王興昌主任說,檢驗工作對檢驗員的安全和技術而言都是挑戰。

戰“疫”線上“排查兵”


在整個實驗流程中,這只是一個步驟。從收樣登記、滅活、提取核酸、配置反應體系、上機檢測到分析結果,至少需要6個小時,每次實驗結束,汗水已經溼透衣衫。遇到可疑的結果,還要進行重複檢測。

如有緊急情況,一天需要檢測多批次疑似病毒樣本。2月8日,從早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的24個小時裡,王興昌就做了2次實驗。“古浪縣、民勤縣、天祝縣三個縣區送來樣本的時間不確定,如果不及時做的話會耽誤病人的治療時間。”武威腫瘤醫院檢驗科主任李慶科說,由於科室其他人之前主要做生化、血常規、免疫、微生物檢測等相關的工作,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不熟悉,再加上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試劑是來自不同的廠家,所以所以每次分析參數的調整,預試驗的操作只能由王興昌來承擔,其他同事配合。

一次,王興昌主任檢測出一例假陽性病例,一般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則需要更換試劑再次重複操作一次,進行復核。

採集並檢測咽拭子、痰液標本,同時送往武威市疾控中心複核後,初次判斷為陰性。“這個結果把我嚇了一跳,懷疑自己在實驗環節出了錯,後來將實驗數據提供給省疾控中心後,再次複核確認陰性,這才放了心。”王興昌主任說,自己在2007年就開始做核酸實驗,已經做過無數次的核算試驗了,平時在做實驗時許多比這個還複雜,所以對於檢驗結果有信心。

每天和採集來的樣本打交道,而其中有可能是含有病毒的傳染源,王興昌主任坦言,即使做好防護,還是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剛開始那兩天,我回到家中,都不敢抱兩歲的孩子,害怕有風險;而晚上也很難睡著,閉上眼就是白天的檢測經過。”如果檢測結果出現失誤,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每一個樣本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容不得半點差錯。”

任勞任怨、技術高超、科學嚴謹是單位同事對王興昌的一致評價。由於核酸檢測必須至少兩個人互相配合,經過王興昌主任的培訓後,其他3名同事輪流配合王興昌做實驗。“自1月24日以來,我院檢驗科科室全體人員三班倒,實行24小時值班制,做實驗我們輪班倒,王興昌主任每天都在。雖然我們現在都能上手,但是隻要有他在,我們就很安心。”

王興昌的家距離單位不遠,但是每天的加班加點讓他很少能按時回家,有時通宵加班做實驗也是正常的,每次回到家兩歲的女兒已經睡了。有時候稚嫩的孩子給王興昌主任打電話,“爸爸,我好像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你了,我想你了,你晚上回來了記得叫醒我。”不能陪伴年幼的女兒,而且家裡照顧兩個孩子的重擔就落在了妻子身上,他對妻子有些愧疚,但王興昌主任知道,武威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更需要他。他深信:2020年的春天雖然會來得晚一點,但一定會到來,我們一定會勝利!

王興昌主任2019年12月份剛做了急性壞死性膽囊手術,現在身體還處於恢復期,本來打算過年期間好好休整一下身體,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王興昌主任依然堅守在崗位,主動擔當,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充分彰顯醫務人員“英雄本色”。

雖然武威市疫情防控初顯成效,但王興昌主任和同事們的檢驗工作卻變得更加忙碌。“隨著近期對企業復工復產等高危人群的排查,平均每天仍有很多樣本被送過來,因此檢測的工作不會停下來。”王興昌主任說。

現在,王興昌主任依然在實驗室和值班室之間不停奔波,“我就是一個病毒‘偵察兵’,疫情不退,實驗不止,戰鬥不息!”

實驗室的窗外,冰雪消融,萬物復甦,春天已經悄然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