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繳費在基本養老保險中的作用是什麼?

偉大的長征


參加社保,很多人會發現原來社保繳費是個人繳納一部分,用人單位繳納一部分。比如說養老保險,職工本人需要承擔個人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需要承擔單位繳費基數的16%。為什麼要實行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一起呢?個人繳費的作用是什麼?


養老保險的繳費

養老保險,以國家法律為保障,通過個人和企業共同籌集社保基金,建立起社會化養老的模式。

(一)繳費比例。

按照《社會保險法》、《勞動法》的規定,企業職工必須參加社會保險。有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社會保險。繳費比例就是上述所說的8%和16%。


不過,企業繳費比例有一定的浮動性。過去的時候各地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差異很大,從13%~20%不等,2016年開始,國家要求各地將養老保險繳費比例降低至16%,原先的廣東和浙江等地低於16%的地區,也要制定過渡性方案過渡至16%。這是為了降低企業負擔,提升企業活力。

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以後,國家明確除湖北省以外的地區,中小微企業可以減免5個月的養老、工傷、失業保險費企業部分,大型企業可以減免三個月的養老、工傷、失業保險企業部分的50%。醫療保險根據各地的負擔情況自行確定減免幅度,都可以減免5個月的企業負擔部分的50%。

(二)繳費用途。

我國對於養老保險,採取的是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方式。企業繳納的部分進入統籌賬戶,個人繳納的部分記入個人賬戶。

①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賬戶的錢限定提取條件。一般只有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符合領取養老金的條件以後,按照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按月領取。如果是參保人死亡的,個人賬戶的餘額可以繼承。只有失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離境時或者離境後提出申請終止社保關係的,才可以提取個人賬戶。可以說,個人賬戶的錢主要形成個人賬戶養老金。

②養老保險統籌賬戶。企業繳納的16%部分進入統籌賬戶,這一部分錢由國家統籌使用。主要用途有很多,比如:

1、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跟退休少年度社平工資相掛鉤。不管我們以前交的錢數有多低,基礎養老金基本上是屬於不貶值的,是養老金收入非常划算的一部分。

2、養老金歷年增加的部分。養老金每年都進行調整,如果是全額積累的養老保險基金,是沒有能力進行每年增加。只有現收現支養老金制度,才可以根據現在的我要保險基金收入水平保障退休老人的待遇水平。

3.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屬於加建立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以前,退休老人工作的連續工齡。這也屬於歷史欠賬了,也是,為什麼《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當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財政予以補貼。2017年,國家就補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8004億元。如果沒有國家補貼,養老保險基金早就收不抵支了。

4.喪葬費和撫卹金。退休人員去世以後,養老金待遇會停發,但是養老保險基金會一次性發放一定的喪葬補助費和撫卹金,用於老人的安葬和家屬的撫卹。這些待遇最早源於1951年的《勞動保險條例》了,屬於社會的福利。

5.補貼、補助。退休老人除了正常的基本養老金以外,一般還會有一定的補貼補助。比如部分北方省份冬季老人們可以領取的冬季取暖補貼,山東省是1700元,青海省是3900元,天津市是520元,河北省是1240元、1400元和1560元三檔。各地差異是非常大的。杭州市有固定價格補貼和浮動價格補貼,一年還有春節、端午、中秋三次過節費合計2800元。山東和甘肅省還有供養親屬生活困難補助。


綜上所述,確實不同的繳費有不同的作用,個人繳費形成個人賬戶,企業繳費用於統籌支出,參加養老保險是不會虧本的。


暖心人社


個人繳費在基本養老保險中的作用是什麼?這是一個比較新穎的問題,說明提問者對養老保險問題還是比較關注的,下面我根據自己瞭解的知識,和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享。

基本養老保險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這兩種養老保險都是屬於我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範疇,都是由各級社保機構管理的社會保險。也是我國基本養個老保險制度的重要基石和支柱,截至2018年,我國參保人數已經超過9億人,養老金收入突破5萬億元。社會養老保險的主渠道作用得到有效發揮,老有所養已經成為大部分人民群眾的基本共識,參保意識大幅提升。

在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中,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如果屬於在崗職工,分為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兩個部分,單位繳費部分計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部分計入個人賬戶,個人繳費部分佔繳費基數的8%,只佔單位繳費比例的二分之一;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為20%,其中也只有8%計入個人賬戶,12計入了統籌賬戶,計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佔繳費總額的三分之一多一點。養老保險之所以要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這是由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決定的。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最低達到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可以辦理退休,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來組成的。基礎養老金部分主要是由統籌賬戶的資金來支付,由於計入統籌賬戶的資金要多一些,所以基礎養老金的比例相對也會高一些,從比例來說,基礎養老金佔了養老金總額的三分之二左右;個人繳費部分計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主要是用於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個人賬戶資金包括了個人繳費部分和資金記賬利率,記賬利率是根據社保基金通過對個人賬戶資金進行投資或是理財,按照個人賬戶資金的比例獲取的利率收入,所以每年的記賬利率也是比較高,近幾年都維持在8%左右,這個收入水平是比較高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根據個人賬戶資金總額來除以相對應的計發月數,這個計發月數是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來進行模擬計算的,目前的平均預期人均壽命大概在71歲左右,根據這個人均預期壽命來推算不同年齡階段的計發月數。60週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39個月,女性50週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95個月,女性55週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70個月。在個人賬戶相同的情況下,退休年齡越大,相對應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會越高;個人賬戶資金餘額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會越高。綜合起來就是一句話,個人繳費在基本養老金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計算和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長得。

綜上所述,在基本養老保險中,個人繳費就是為了計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的錢永遠屬於個人所有,可以依法繼承。個人賬戶的作用就是為了獲取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作為退休人員養老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養老金總額中佔比略為三分之一左右。


幫兄愛唱歌


個人繳費的現實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是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制度安排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保費用採取由用人單位購買,還是由職員個人全部承擔,這是世界範圍既定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資金籌集模式。它們保險功能各異,有利有弊。

而我國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籌資模式,這是從中國實際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制度創造。

個人繳費進入個人帳戶,是個人帳戶養老金的唯一來源與專屬構成。儘管個人繳費僅為8%,但卻是個人繳費職責與義務的集中體現,即是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重要標誌。

單位繳費部分,則全部進入社會統籌帳戶,這是社保國家責任的集中體現,也是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以及喪葬費、撫卹費等各項應由統籌帳戶列支費用的唯一來源。


劉正民


樓主你好,個人交費在基本養老保險中的作用是什麼?那麼我們想要正常的去繳納養老保險,必須是個人和企業單位來共同交費,甚至對於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那麼是需要個人來全額交費,所以說我們最終繳納的養老保險是給自己來享受一份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這個個人交費佔有主導的地位,並且個人繳費的全額基本上都是進入到個人賬戶裡面去,那麼這個個人賬戶的餘額也是計算我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重要條件之一。

所以說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是必須的,尤其是靈活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再繳納養老保險的過程中,是按照20%的比例來交納基本養老保險的,比起企業在職職工和個人相加的這個24%要略低一些,但是我們這個20%是自主來全額承擔,所以說靈活就業人員所付出的這個繳費成本會更高一些。

但是我們靈活就業人員,進入到個人賬戶的比例依然也是8%,所以說剩餘的12%進入到統籌賬戶裡面去,那麼這12%是需要個人來承擔和支出的,對於企業在職職工來講,員工本身只需要承擔8%的交費,所以說企業在職職工自己所承擔的費用和比例會更低一些,但是他們二者之間所享受到養老金的計算標準是完全一致的,是沒有區別的。


社保小達人


養老保險繳納分個人繳費部分和單位代繳部分和國家補貼部分。(即使你是個人全繳也會有部分進入公共賬戶。),個人繳費部分進入個人社保賬戶,單位代繳的會進入公共賬戶(就是統籌賬戶)。

當你退休後,你的退休金就是個人賬戶餘額+統籌賬戶資金+國家補貼(我沒用準確的詞語來說,但是實際上資金來源就是這樣。)

說白了,你退休後要活到把個人賬戶餘額領完了,你買的養老保險才沒吃虧。(當然這不是等價值對比啊,只是一種形容。)

個人繳費部分其實就是你未來退休後養老金的主體部分。也就是說你個人繳費越多(同樣你的單位代繳也越多)以後領的也越多。當個人養老金賬戶餘額領完後,這部分就完全由國家出了。


素衣安


你問的基本養老保險應該是居民養老保險,如果是居民養老保險的話,個人繳費除了讓你多繳多得外,主要讓你記錄參保的年限罷了,如廣東2020年居民養老保險個人繳費180元每人一年起,最高3600元/年,只要交夠15年就退休就可以領到基本金+個人繳費/138的每月退休金,有時交多了並不多得很多。

如果是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費8%,那單位就出12%,個人繳費越多單位就幫你繳更多,這個就越多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