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一張小小的信用卡背後居然有這麼多角色在賺錢

大家好!我是深挖君,上次跟大家講了一下玩抖音掛機的網賺故事,明顯閱讀數量就比之前寫的“刷臉支付代理”要多的多。


看來大家還是喜歡看一些自己能實操的項目,畢竟這年頭賺錢也是比較難的一個環境。


今天我們就不講故事了,我們來著重剖析一張小小的信用卡這裡面有多少人 多少角色在賺錢。說到這個信用卡,對深挖君來說以前可是個高檔玩意

深挖君在讀書那會就夢想買檯筆記本電腦,大概是十多年前吧,那會還沒有什麼花唄,借唄的。也沒有網貸,愁死深挖君了,只能做各種兼職去發傳單

,兼職家教老師,給學弟組裝電腦。最後買了一臺二手微星筆記本。


那會子就去銀行辦過信用卡,填了好多個銀行的表都沒給過。畢竟那會子還是學生,又沒工作單位又沒社保的,辦個信用卡真的感覺在求人一樣。

哪像現在路邊一個天橋,商場一個電影院門口,到處有辦信用卡的,簡單填個表就給申請過了。


廢話不多說了,我們進入正題。我們由淺到深來剖析,我們先看看一個最基礎的模型。

揭秘,一張小小的信用卡背後居然有這麼多角色在賺錢


這個模型就是最簡單的,我們去銀行申請一張信用卡,銀行給我們發放信用卡,這個過程是不花錢的,而表面上的信用卡年費一般只要消費滿6筆是免年費的。

我們去商家那裡消費,購買一個產品或者服務這個是等價交換,也是商家該賺錢的。 表面上 【銀行】 跟 【商家】 這兩並沒有發生什麼事情,

但是實際上這裡銀行就賺了賺了第一筆錢 ,而且這筆錢還不低。


當商家發起支付,銀行會把 我們賬戶 的錢 劃撥到 商家賬戶,這裡會扣掉一個 一般是 6‰ 的手續費(千分之六)。 這個千分之六里面可就大有文章了!

假設我們買一萬元的筆記本電腦,支付給商家一萬元,時間商家只會收到9940元。 這裡60塊錢的支付手續費 可不全是銀行賺了。


這裡要引出另外兩個角色: 【清算機構】【收單機構】

這兩貨咋說呢?


清算機構: 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銀聯, 銀行卡上都印著銀聯標誌,銀聯乾的最最重要的活就是 清算,因為有銀聯存在讓我們可以一張銀行卡就可以在任意ATM機上取款

招商銀行的卡可以在建設銀行的ATM機取錢。工商銀行的錢可以轉賬到平安銀行,等於 銀聯 制定了各個銀行之間結算的標準。 (不過現在還有網聯,網聯回頭再說)


收單機構:支付寶、微信。包括銀行自身這些都算收單機構,這裡我們還是回到主題說 信用卡,我們簡單的來說這裡的收單機構就是 把

POS機 鋪設到商家店鋪的。

這個群體最大的就是 第三方支付公司。 第三方支付就是那些有 支付牌照 的公司。這些公司僅有200來家,比如 通聯支付,拉卡拉支付,錢袋寶。 這些三方支付公司

一般也是免費把POS機鋪設到商家店鋪裡。


這兩貨加上銀行 他們三來分這千六的60塊,怎麼分呢?

他們的比例大概是 :7:2:1。


如下:

4.5‰ (髮卡銀行)+0.325‰(銀聯結算)+0.2‰(銀聯品牌使用費)=5.025‰


剩下 0.975‰ 就是收單機構的,也就說所有那些三方支付公司的信用卡刷卡成本就是5.025‰!

這裡要單獨 加粗收單機構的 0.975‰ ,這個後面是重點,先記下來,下面會詳細解說。 這個時候我們再把模型畫一下:


揭秘,一張小小的信用卡背後居然有這麼多角色在賺錢


根據2019年6月發佈的 《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19)》 裡面可以輕鬆查到,2018年信用卡的交易規模是

38.2萬億,簡單口算一下,38.2萬億 *4.5‰ 等於 1719億,我了個去一千多億啊!別看單位是千分之,架不住規模大,單這一項就收入一千多億每年。

那銀行還不得了勁頭去髮卡?


所以這就催生了一批銀行外包業務:辦卡。


這個業務好不好做,我跟你說:老賺錢了!


看看那些天橋上擺攤的辦卡的,商場電影院門口辦卡的,辦卡送旅行箱,送玩具。還有火車站,工業園食堂,哪哪都是他們的身影。

這是線下,線上辦卡沒什麼實體成本,利潤就更大了!到底利潤有多大,我給大家看看深挖君,以前玩的一個平臺


揭秘,一張小小的信用卡背後居然有這麼多角色在賺錢


只要深挖君轉發一個鏈接,別人通過這個鏈接辦一張信用卡,深挖君就可以分錢,看到那個花旗沒,只要別人申請下來深挖君

就可以賺420塊錢,一般都會推薦別人多辦幾張,辦三張卡,一天八九百塊錢就到手了。當然啦,這裡說的是審批通過的。


所以,一般送個什麼拉個箱,玩具車。那都是毛毛雨,灑灑水啦!!


這裡專門針對信用卡髮卡又多兩個角色【線上外包辦卡團隊】、【線下外包辦卡團隊】。


=======華麗的分割線======


但是話說回來,這裡畢竟是銀行拿錢出來補貼推廣,所以銀行是虧錢的。 前面說了,銀行的第一道利潤是通過消費的交易手續費(4.5‰)


這只是第一招,真正的殺手鐧是什麼? 隆重介紹一下 “信用卡分期” ,大殺器這個可厲害的一B催!!


有多屌,我說一個概念吧,我們通過信用卡消費1萬,其實相當於跟銀行借了一萬塊錢。如果下個月還上,那就沒有利息,一般免息期是54天的免息期。

逾期未還就會產生滯納金 ,同時也有可能上徵信。這個時候,銀行就會打電話勸你辦個分期,分三期,分一年 都有。


我們拿招商銀行來舉例吧:

目前招商銀行提供2期、3期、6期、10期、12期、18期和24期七種分期期數,

對應的每期手續費率分別為1.0%、0.9%、0.75%、0.7%、0.66%、0.68%、0.68%。


10000元分期金額,分6期還款的話,每期手續費率為0.75%,那麼每期手續費=10000*0.75%=75;每期應還本金=10000/6=1666.66元,;每期應還總額=75+1666.66=1741.66元。

表面上看沒什麼毛病,但是有貓膩。

我們第一期 算是跟銀行借了1萬,但是 還了1666.66了。 這個時候利息是按10000*0.75%.

等到第二期 我們跟手上等於只欠銀行10000-1666.66= 8333.34元 的時候,利息還是按1萬*0.75% 而不是 8333.34*0.75%.

到了最後一期,我們只欠銀行1666.66元了, 銀行利息居然MD還是按一萬算的。


看出問題了沒有?第一個是時間換空間的概念,第二個是資金利用率的感念,如果說是跟銀行借了1萬元 除了第一個月拿到手上使用的金額是1萬以外,其餘5個月的時間每個月手上使用的金額

是不到1萬的,甚至最後一個月,資金利用率只有1666塊錢,卻要還按1萬的本金算利息。 而銀行又可以拿著我還他的本金去放其他信用卡用戶。


所以,這裡催生出了 又一個角色 【信用卡分期電銷團隊】 也就是經常打電話叫你辦分期的那幫人,多數也是外包團隊。


好吧我們來更新一下模型圖。這個時候就比較有意思了!

揭秘,一張小小的信用卡背後居然有這麼多角色在賺錢


=============華麗的分割線==========


以上內容就基本把信用卡的運作模式講的差不多了,深挖君默默的點起了一根菸! 深吸一口,能見光的就這些了!


我們的口號是什麼? 深挖,深挖!往祖墳上挖! 那就開始吧!


請問這是信用卡正確的打開方式嗎? 媽蛋,當然不是! 正確的打開方式當然是 套卡!記住這兩個字(也不知道發佈的時候能不能審核通過)


套卡:就是把信用卡里面的錢通過 收單機構的 POS機套現出來。為什麼要套卡?


前面講了,信用卡有54天的免息期,拿深挖君自己舉例,深挖君 分別有 中信銀行 和 招商銀行兩張信用卡。額度都是8萬。

月頭先把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套現8萬出來。 月底要還的時候,就把中信銀行再套8萬還上,招商銀行有錢了,等到了中信銀行賬單出來了

要還中信銀行的時候,又把招商銀行套出來, 把中信還上。以此反覆,也叫滾卡。 這裡第一筆套出來的8萬塊錢,就歸我了。


誇張的說,只要不是忘記還了,逾期上了徵信,或者被銀行風控,兩張卡可以滾到我死了。死球咯就更不用還了!

很多人就是出於這個角度出發,所以大量的辦卡,大量的養卡。以此來滾動,至於拿了錢幹嘛 那就另說了! 如果朋友有好的項目

比如說有人套卡去炒幣,一星期翻倍了。這種故事,深挖君也聽過!


這裡著重申明一下 套卡 是

違法的。好吧,申明完了,接著說正事。


也許有人會說,直接貸款就行了。為什麼還要去套卡,提這問題就要捱打了,深挖君前面提到了“資金利用率”還記得嗎?

貸款1萬元,分6期,到最後一期的時候 我手上的錢只有一千六百多塊錢,但是我卻要按1萬的本金去還利息,套卡則不同了,我手上擁永遠有1萬塊錢現金。


而且套卡是沒有利息一說,有的只是那千6的手續費,因為每個月要去滾卡,說以每個月都是千六的手續費。以時間換空間的概念去看,也套卡要划算的多。

所以,你以為那些 收單機構 真的會老老實實 去地推鋪設商戶POS機嗎?不敢說全部,大部分的三方支付公司 手刷POS 才是他們的主營業務。

關鍵是國家對 個人辦理手刷POS機這一塊的業務又很模糊,所以三方公司 有強大的地推團隊去推廣POS機,全國各地的開分公司。


這裡再回顧一下,前面我們說的 三方支付公司的成本是5.025‰,但是利潤可不是固定的 0.975‰ !為啥? 因為可以調整費率呀,三方公司可以把

刷卡手續費從 6‰ 提高到 6.5‰ 甚至更高,6.5% - 5.025‰=1.475‰ 這樣三方支付公司 就有深厚的利潤空間去 招一級代理,二級代理分潤。

注意,這出現了一個新角色【收單機構各級代理】。


所以,衍生出一大堆pos機免費送,的層級代理。 POS機,免費送,押金100元激活,刷夠10萬,押金退回。 手刷pos成本也就一二十塊錢。


揭秘,一張小小的信用卡背後居然有這麼多角色在賺錢


老這麼套,原本還不上,銀行要賺分期的錢的,不就賺不上了?所以聰明的養卡人員會,偶爾做一次分期,讓銀行賺點。不然銀行那邊一風控直接給 降額 了就完犢子了


再說一下另外一個話題,既然套卡是違法的,那為什麼這麼多三方公司在做這個事,銀聯 和 銀行 不採取措施。


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本身套卡銀聯 和 銀行 都是既得利益者,這個前面也分析過了。 第二原因就是取證困難。所以只能通過風控評級來降低使用者的額度或者封卡。

每一筆套卡的消費 收單機構 都會包裝成一次正常的消費, 刷完卡之後,在銀行那邊存儲的信息的都是 某某在 什麼商場,批發部,酒店消費。包裝的跟真實消費一模一樣

根本無法區分是套現還是正常消費。


這裡我們來學兩個 新名稱 “商戶池” 和 “跳碼”。


商戶池:收單機構會大量持有一些真實 和 虛假的商戶池,就是我前面說的什麼商場,批發部,酒店 這些。有的是真實存在,有的僅僅就是隻有一個營業執照和基本戶。

銀聯把錢清算到 這些 商戶手裡的時候,其實就是把錢清算給了收單公司,而收單公司 再清算給個人套現者。這中間牛逼的是,我在哪個城市套卡,就給分配哪個城市的商戶。

比如我在大連,就給我大連某某KTV的消費信息,比如我套卡的金額5000就給匹配 批發部,我套卡1萬就給我匹配 ,某某酒吧。 反正我的地點和金額 都對應相對的消費商戶。

這就是商戶池。


跳碼:銀聯也不是傻子,他們有時候會對商戶池進行實地檢查,發現存在虛假商戶,對應的三方支付公司也會被警告,嚴重的會罰款,這個罰款金額動輒都是大幾百萬,不過

跟套卡的利潤相比,幾百萬也不算什麼。有些二級代理,三級代理都能一年都賺大幾百萬。 更嚴重的會被吊銷支付牌照,也就是行業內說的,

不予續展。

所以,三方支付公司手裡的商戶池也不是無限的,有時候商戶池也會出現不足的情況,這時候 比如我在 北京刷的卡,就有可能 跳碼 到深圳的商戶了,一次兩次還行,多了就回被

銀聯風控,到賬套卡者可能被降額or封卡。


深挖君層見過一個朋友,第一筆套卡 消費商戶,某某某火葬場, 第二筆 又是某某某火葬場。 當時真他孃的想掀桌子。


說一大堆更新一下模型圖:


揭秘,一張小小的信用卡背後居然有這麼多角色在賺錢


==========華麗的分割線=========


深挖君,又默默點起了一根菸,深吸了一口。如果說上面的內容是輕度涉灰的話,那麼下面這一段基本就屬於重度了。

來吧,我們繼續深挖,沒錯,還有!往祖墳上挖!


真正有項目的人,他們會去套卡利用資金賺取更多資金,可惜多數人只是在提前消費,甚至沉迷套卡,最後窟窿越來越大。

實在到了還不上的時候怎麼辦呢?


這是深挖君要講的最後一個角色 【代還團隊】 。 本質上來說,套卡的那些人可以辦很多卡去滾,但是有時候也搞不好 被風控降額了的。

這裡面就有人看到商機了。 前面說的收單機構 至少人家 是有 正規的三方支付牌照 在做這個事情,而代還團隊直接乾的就是 灰產了。


代還團隊:舉例來說一張一萬元額度的信用卡套出來九千,當裡面的餘額只剩下一千元時候,他們可以利用這一千元,將那九千的賬單還清。

基本操作方法就是,利用線上的信用卡代扣渠道 代發通道也就我們經常 會用到的 訂機票,訂酒店,輸入信用卡的cvv碼之後就可以線上代扣。

然後走銀行的代發通道,比如我們常見的 代發工資 這些。


有了一扣一發,兩個通道之後代還團隊會開發一個軟件來給持卡者使用,持卡者只要輸入CVV碼 然後制定一個還款計劃,比如每天扣1筆,每筆800元連續12天。

因為卡里只有1000元,第一天扣800,然後還進去800,你的原本賬單未還金額是9000元現在就變成了 ,未還金額就是8200可用額度就是 1000元了。

可用金額依然是1000,但是賬單就少了800元,以此類推,反覆12次 也就把賬單還清了。


那為什麼不指定還款金額1000元。首先,持卡者不會徹底刷卡信用卡,因為怕被銀行風控。其次,代扣出來是800,代還進去的課不是800,大概776元。

代扣的通道銀聯也是有手續費的大概是2‰(千分之二),代還進去也是有代發手續費2‰(千分之2),加上代還自己要賺1‰(千分之一)

一起就是5‰(千分之五) 800*5‰=4元 最後還進去 800-4=776元。 所以反覆12次,就把賬單還清了。


機智吧!最後把模型圖補完:

揭秘,一張小小的信用卡背後居然有這麼多角色在賺錢


代還團隊開發的代還軟件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但綁定了信用卡,他們隨時可以扣走信用卡的錢,能不能儘量不要用。

當然,最好是壓根不要去信用卡套現。


套卡是會讓人上癮的,會讓人覺得錢來的如此簡單,甚至都沒有任何思想負擔,尤其是去用於超過自己能力之外的物質消費。

最終只會導致窟窿越來越大, 深挖君作為一個九零後身邊滾卡的過10萬的十個手指頭數不過來,自己賺到的錢才屬於自己。


好吧!就寫到這裡,如果有什麼寫的不對的地方,歡迎在下方留言指正!!


揭秘,一張小小的信用卡背後居然有這麼多角色在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