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公元750年,大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攻打昭武九國之一的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

此戰,起因於石國的內部鬥爭,即一夥人親唐、一夥人反唐。反唐勢力逐漸做大,不僅在石國搞事情,而且攻打其他親唐小國,甚至在西域結成了一個反唐同盟。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為徹底控制昭武九國、打擊反唐勢力,身為安西節度使的高仙芝,親自帶兵征討。此時的大唐,在西域是一個碾壓級的存在。所以,石國招架不住,只能向高仙芝請降。

如果是李世民時期,大唐的處理策略,一般是受降而後安撫。但是,玄宗時期的大唐,卻完全不是這般套路。

偽與石國約和,引兵襲之,虜其亡即部眾以歸,悉殺其老弱。

這就是高仙芝對石國戰事的殘暴處理。但是,此種殘暴,不僅沒能威懾住反唐勢力,反而適得其反。石國王子逃至其他西域諸胡部落,廣泛散播大唐的出爾反爾和殘暴弒殺,於是諸胡多怨。甚至,石國王子還跑到西方的黑衣大食,代表諸胡小國向大食求援。大食派兵來攻,大唐決定應戰。

於是,公元751年,唐與大食之間就爆發了怛羅斯之戰。

01.怛羅斯之戰,兩大帝國之間的一場遭遇戰

公元前200年到300年之間,在世界的東方和西方同時誕生了兩大帝國,一個是西方的羅馬帝國、一個是東方的秦漢帝國。

公元200年到300年之間,西方的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東方的大漢帝國也進入到三國時代。同時,在東西方之間的伊朗高原上,還誕生了第二波斯帝國。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在這個歷史中,阿拉伯人一直在阿拉伯半島上放牧、經商。

帝國是一種文明秩序,而文明秩序一定要有物質基礎。物質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築。按照這個邏輯,阿拉伯地區就不可能產生傲視寰宇的帝國秩序,原因就是物質基礎不夠,簡單說就是窮。阿拉伯半島乾旱少雨,僅有零星的幾個綠洲,而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只能是遊牧和經商。所以,它就是另外一個西域的翻版。

但是,正如雪域高原可以依靠信仰鞏固吐蕃帝國一樣,阿拉伯人憑藉伊斯蘭信仰建立了一個龐大帝國,而且他們還攻滅了第二波斯帝國。先是白衣大食倭馬亞王朝,後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而大唐遭遇的對手就是黑衣大食。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阿拉伯帝國地橫跨亞非歐三大洲,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而此時的大唐呢?更厲害,幾乎雄踞整個東亞,並把勢力拓展到了中亞地區,面積1600萬平方公里。

位於中亞的昭武九國以及石國重鎮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就在兩大帝國的邊緣地帶。大唐一路向西、大食一路向東,兩大帝國勢必要擦出火花。而怛羅斯之戰,就是這點火花。

怛羅斯城,石國常分兵以鎮之。

所以,怛羅斯就是大唐與大食之間擦出火花的地方。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三萬大軍,試圖先發制人、控制怛羅斯這個關鍵要塞,於是長途奔襲700裡,至怛羅斯城下。但是,大食軍隊的速度更快,在唐軍到達之前,其先頭部隊數千人已經佔領怛羅斯城,其接續部隊一萬人已經跟進,其東方總督、大食名將艾布•穆斯林率一萬人在後方築壘,防止唐軍奪佔怛羅斯後趁勢進攻。

相持五日,葛羅祿部眾叛,與大食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數千人。

大唐軍隊與大食軍隊激戰五日,未分勝負。但是,葛邏祿部臨陣倒戈,導致大唐與大食的力量對比,驟然發生變化。於是大唐兵敗,高仙芝被迫撤退。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安西都護府的漢族兵力在兩萬人左右,此次西征還組織了兩支胡人部隊,一支是西域拔汗那軍;另一支就是葛邏祿僱傭軍。所以,葛邏祿僱傭軍臨陣倒戈,決定了怛羅斯遭遇戰的最終勝負。大唐只能放棄中亞的昭武九國,退守安西都護府。

02.怛羅斯之戰,其影響並不深刻

怛羅斯之戰,大唐雖然戰敗,但並沒有再次組織力量,對大食實施報復。大食雖然戰勝,但也沒有快速向中亞和西域投入力量,與大唐爭奪西域。

因為這只是一場遭遇戰,比之兩大帝國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的南征北戰,怛羅斯之戰的規模不算大。唐軍與大食在怛羅斯也就激戰了幾天的時間,然後很快就分出了勝負。比之對吐蕃、對突厥以及對高麗的累年戰事,時間短得可憐。

至於大食的兵力數字,有二十萬之說,又有增兵到三十萬之說。但這個兵力數字太誇張,所以不可信。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據《中亞簡史》記載,公元750年被阿拔斯王朝取代的倭馬亞王朝,其軍隊數量也就在25到30萬之間,而倭馬亞王朝在呼羅珊總督區(今伊朗至中亞地區)的兵力數量一般控制在4到5萬人。

阿拉伯帝國是綠洲上的國家,即便能組織動員30萬軍隊,也無法解決30萬人的後勤問題。

公元750年高仙芝征伐石國,公元751年大唐和大食怛羅斯之戰。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大唐只能動用安西都護府的軍隊和兩支胡人部隊,而大食也不可能傾國舉兵。所以,怛羅斯只能是遭遇戰,雙方都不可能圍繞西域進行戰略大設計,不可能實施十幾萬或幾十萬的大兵團投送。

大食方面是受石國王子的求援,所以只是對西域事務進行插手,不可能放棄拜占庭,把主要力量投向中亞。

此戰之後,大唐與大食的關係肯定會發生變化,之前通使通商而現在卻兵戎相見。但是,也遠沒有到仇讎敵戰之國的地步。

公元751年7、8月間爆發了怛羅斯之戰,但是公元752年12月,黑衣大食謝多訶密就遣使來朝,而大唐也接待甚隆。以後,大食使者不斷,僅天寶三年,也就是公元753年,阿拔斯使臣就來了4次。

還有一個廣為流傳說法,就是大食軍隊在怛羅斯之戰中俘虜了大批唐軍造紙工匠,導致造紙術傳出中國、傳到西方。但實際情況卻是,在此戰之前,中亞地區就已經使用紙張了。以經商著稱的阿拉伯人,更可能通過商業手段獲得造紙術,而不需要通過戰爭手段。

此戰動搖了大唐在西域的統治根基,導致于闐以西、波斯以東原內附唐朝的十六個羈縻都督府、八十個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喪失殆盡。但是,安西都護府所主要轄制的四個軍鎮,不僅時移世易而且時置時罷,唐高宗時期就兩次罷廢四鎮,武則天時期也曾罷廢過一次。所以,大唐的國力和進取心允許,就會設置四鎮、向西拓展;大唐的國力和進取心不允許,就會放棄四鎮、向東收斂。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武后長壽元年,即公元692年,大唐恢復四鎮,部署常備軍24000人駐四鎮,可以認為是安西都護府的兵力配置。怛羅斯之戰,戰損一萬多人。

仙芝眾為大食所殺,存者不過數千。

但是,設置安西都護府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控制西域、一個是防禦吐蕃。而同時,擔任防禦吐蕃的還有河西節度使所部,兵力配置在73000人。所以,只要國力和進取心允許,大唐並不會因為怛羅斯之戰而失去對西域的控制,因為大唐帝國還防得住吐蕃帝國。因為西域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吐蕃而不是大食。

這是大唐方面,雖然傷亡慘重,但不足以徹底改變其對西域的控制。還有阿拉伯帝國方面,阿拔斯王朝並沒有趁勢向東挺進,搶佔大唐的西域控制權。因為這個王朝的戰略重心還在敘利亞地區,主力部隊在跟拜占庭帝國死磕。所以,它根本就無暇顧及中亞和西域地區。

因此,怛羅斯之戰,就是一場遭遇戰,規模不大、時間不長,影響沒有多麼深刻。大唐控制西域的形勢,沒有改變;大食挺進中亞和西域,沒有動作;大唐和大食之間的關係,也非仇讎敵戰。

但是,此戰卻暴露了大唐的問題,而暴露的問題才是大唐由盛轉衰和失去西域的根本原因。

03.大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是高句麗人

國家武德、貞觀已來,蕃將如阿史那杜爾、契苾何力,忠孝有才略,亦不專委大將之任,多以重臣領使以制之。

在李淵和李世民時期,大唐不分華夷,胡人將軍、胡人戰士,能用盡用。徵高麗,有突厥兵相助;徵西域,有薛延陀相助;徵薛延陀,有鐵勒兵相助。大唐武功卓著,可以說一半靠漢人府兵、一半靠胡人戰士。

但是,自詡“四夷可使如一家”的天可汗李世民,卻從不專委胡人以大將之任。大唐出兵,一般是行軍大總管領兵,行軍副大總管參謀,行軍總管各領所部。胡人將軍,可以做到行軍總管、也可以做到行軍副大總管,但是從來做不到行軍大總管。如徵高昌之戰,漢將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胡將契苾何力為行軍副大總管。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但是,到了玄宗時期,特別是李林甫專權以後,大唐的胡人將領不僅越來越多,而且能夠專任一方。作為總攬地方軍政民的節度使之職,很多都由胡人擔任。如兵力最雄厚的范陽節度使,由粟特人安祿山擔任;位置最關鍵的河西節度使,先是粟特人安思順(即安祿山的堂兄)後是突騎施人哥舒翰。

怛羅斯之戰的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就是一個高句麗人。

皇帝是傳統王朝的國家領袖,宰相是傳統王朝的政府領袖。作為國家領袖的皇帝和作為政府領袖的宰相,從來都是相互利用、相互鬥爭的關係。但是,在重用胡人這件事上,皇帝唐玄宗和宰相李林甫則是出奇地一致,唐玄宗想用胡人將軍、李林甫樂用胡人將軍。所以,玄宗時期的胡人將軍不僅多而且身居要職。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帝相如此一致地重用胡人,所為何故呢?

對於皇帝唐玄宗而言,擺在他面前的就三種人可以用,一種是豪族;一種是寒門;一種是胡人。豪族不僅不好用,而且用多了會反制皇帝,東漢就是前車之鑑。所以,作為統治階級代表的皇帝們,恰恰不愛用豪族,而偏愛用寒門。大唐雖有科舉,但科舉晉身的卻多是豪族。因為在印刷術普及之前,讀書非常費錢,所以讀書是豪族專利。皇帝自然無法通過科舉大批啟用寒門子弟,不是皇帝不想用寒門而是皇帝不能用寒門。但是,胡人卻可以用,其出身低微,皇帝最好控制;本就是胡人血統,唐玄宗認為他們肯定也不會造反。但這只是唐玄宗的認為。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對於宰相李林甫而言,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帝國宰輔,要成就一番歷史功業;一個是李家哥奴(李林甫的小名),要實現一生的官運亨通。所以,李林甫為大唐做事情的時候,也一定要為自己的做事情。他與大唐帝國之間有著一個非常大的利益接合部,也就是利益不完全一致。李林甫自然沒有篡位之心,但卻有獨攬相權之心。所以,無論是誰,不管他是人才還是蠢才,只要威脅了自己的宰相之位,就一定要用鬥爭去消滅。在豪族、寒門以及胡人這三種人裡,誰最不能容易威脅李林甫的相位呢?當然是胡人,李世民不講華夷之辨,但是並不意味著大唐就不講華夷之辨。胡人委以節度使之任,再加上邊帥不得入相,李林甫可以在制度上消滅一切威脅自身相位的對手。

04.不斷長大的帝國與不斷拉大的利益接合部

大唐帝國的最大利益,自然是聚帝國精英於朝堂和邊疆,從而朝堂威武而邊疆鞏固。但是,精英從哪來、用哪的精英以及怎麼用這些精英,就不會只是帝國利益的問題。

因為世界從不單純。大唐帝國不斷長大,大唐帝國內部就會演化出擁有各自利益的派系。而這些派系的利益和帝國利益之間的接合部,也會越拉越大。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努力培植關東豪族重臣,目的就是打壓關隴貴族。經過女皇的鐵腕手段,關隴貴族被打壓下去了。唐玄宗一開場就是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於是君臣一心、上下一氣,打造了開元盛世。

但是,這時候大唐精英,雖然不是關隴貴族,卻是關東豪族。皇帝想用寒門或平民,但皇帝唐玄宗卻不能用,因為平民精英和寒門子弟很難出現在帝國朝堂上。所以,在用人方面,皇帝的利益主張就與帝國利益的需求之間,存在著一個利益接合部。所以,唐玄宗便棄帝國利益而就皇帝利益,沒有寒門精英就用胡人將軍。安祿山、哥舒翰等人能夠升遷到封疆大吏的節度使,跟唐玄宗的這個利益主張密切相關。但是,玄宗的利益,並不見得就是帝國的利益。

同樣存在利益接合部的,還有宰相李林甫。這個人做了17年的大唐宰相,是一個讓安祿山都膽戰心驚的人。別人都在馬斯洛金字塔的底部而我卻在追求自我實現,這是我們評價別人的一個認知偏誤。李林甫也有自我實現的需求,而且作為大唐宰相,他有追求自我實現的能力和機會。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李林甫,比自我實現更看重的應該是自己的宰相之位。

至林甫,(唐玄宗)曰:“是子妒賢疾能,舉無比者。”

李林甫為什麼嫉賢妒能?開始是為了當上宰相和保住相位,後來則是殺了太多的人、結了太多的仇,所以不得不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李林甫也只能說:勢已然,可奈何?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所以,在李林甫時代,大唐帝國的大量精英被冷落、被陷害、被棄之不用。但是,帝國運行總要用人。用什麼人最合適?這個最合適,對於帝國而言,肯定是長於所任的精英;但對於李林甫而言,則是不能危及其相位的胡人。胡人可以當將軍、可以當大將、可以當節度使,但至少還不能當宰相。所以,李林甫重用胡人,但重用胡人未必就是大唐帝國的利益所在。

因為胡人將軍的利益與大唐帝國的利益更不一致,其中的利益接合部更大。不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是這夥人太忠心,但忠心的對象是玄宗皇帝、林甫宰相和帝國朝廷。

胡人將領就是一幫徹底的代理官僚。但是,代理官僚也有自己的利益,而且他們的利益與帝國利益之間的接合部更大。

宗法分封未必壞而代理官僚未必好。單從國家而言,這是一個回應性與可統治性的問題。分封的諸侯,在意本地利益,自然對於地方具有很強的回應性。回應性強的地方會有很強的凝聚力,漢代的一個太守、唐朝的一個節度使,就能對草原掃蕩一番,而後來的大宋和大明就少有這樣的狠辣地方官吏。代理官僚不是沒有回應本地需求的能力,而是缺乏去回應的願望。比之地方回應性,他們更在意朝廷的態度和皇帝的意見,回應性差但是帝國的可統治性卻會強。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大唐帝國重用無根無底的胡人,就是在用代理制官僚,來加強帝國的可統治性。無論是安祿山還是高仙芝,他們的命運,都取決於大唐皇帝和大唐朝廷。至少,在唐玄宗和李林甫這兩個人的眼中是這樣的。

而正是因為胡人將領無根無底,正是他們的全部命運寄託在帝國中央,所以他們要的是戰場武功,只有不斷立功、不斷殺伐、不斷拓土,才能得到封賞、保住高位。

05.怛羅斯之戰只是冰山一角,安史之亂才是徹底爆發

唐太宗時期的戰爭原則,是鞏固疆域、羈縻四方。所以,按照這個原則,高仙芝就不應該攻殺投降的石國軍民,因為羈縻西域就要回應西域的本地需求。但是,高仙芝卻偽約受降而大肆攻殺。其所作所為,已經徹底違背太宗時期的戰爭原則。非但高仙芝如此,其他胡人將領也是如此。大唐的武力拓邊,在唐玄宗時期,已經成了窮兵黷武和好大喜功的模式。胡人將領只有不斷殺伐立功,才能贏得玄宗皇帝的關注,也才能不斷得到封賞、長期保住官位。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武皇唐玄宗要重用胡人將領,胡人將領要贏得皇帝關注,手段只有戰爭,這是一個不斷加強的正反饋迴路,所以也就只能“邊庭流血成海水”了。

中國雖安,忘戰則民殆。

這句話是李世民說的。大唐帝國一旦進入穩定的均衡態,就一定會自廢武功,然後看著草原做大,所以需要在戰火中競爭淬鍊。

但是,李世民還說過一句話:

自古以來窮兵黷武,未有不亡者也。

在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上,李世民能夠把握地很精準。但是,只有自信的李世民能夠做到,或者說只有大唐活力最強時期才能做到。

而當利益接合部越拉越大之時,大唐只能進入到一種無法自拔的體制化:帝國中央重用胡人將領,胡人將領拼命征戰,征戰的胡人將領得到重用,得到重用的胡人將領繼續征戰。大唐帝國成了一部戰爭機器,而結果就只能是: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怛羅斯之戰的同時,也就是公元751年,還爆發了第一次徵南詔之戰。鮮于仲通舉兵八萬出兵南詔,雲南王閣邏鳳謝罪請和。

仲通不許,囚其使。進軍至西洱河,與閣羅鳳戰,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

如果是李世民時期,這應該是一場不該發生的戰爭。但是,在唐玄宗時期卻一定要發生,然後大唐損兵折將。

還是公元751年,安祿山向唐玄宗請求到了河東節度使之位,而後志得意滿的安祿山發動了契丹的戰爭。但是,此戰並沒有為安祿山贏得封賞,六萬唐軍幾乎全軍覆沒。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朝廷與胡將之間,或者最好說朝廷與邊將之間,早已成了一個正反饋迴路。朝廷專任邊將、邊將開疆拓土、朝廷重用邊將、邊將繼續拓土。但是,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帝國力量的基礎上。

“自古以來窮兵黷武,未有不亡者也”,當對外戰爭打不動了,這個正反饋迴路就會走向相反的一面。邊將或胡將,不能戰場揚威;皇帝和朝廷,就不再重用他們。自然也要收回他們的權力,換另一波更有能力的精英,或者改變徵戰的國策。然而,這個正反饋的迴路鏈條,豈能說調頭改變就調頭改變的?

當大唐的實力和進取心無法對外擴展,同樣也有實力和進取心的胡人將軍,也就封死了在帝國系統內部的向上通道。對外征戰的晉升通道封死,而在內造反的晉升通道卻富貴逼人。

胡人將軍和節度使們也有自己的利益,他們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力。特別是已經做大了的安祿山。在怛羅斯之戰四年後,安史之亂也就不得不發了,大唐帝國走向崩潰。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閆志勇


怛羅斯之戰僅是一場遭遇戰,影響不深刻,但是其暴露的帝國問題卻極為嚴重:

朝廷專任胡將,獲得了帝國的可統治性卻忽略了地方的回應性,所以戰爭就變成了一種純消耗。

在帝國力量還能夠支撐的情況下,這就是一個正反饋的迴路,朝廷重用胡將而胡將拼死效力。

但是這個正反饋迴路不是帝國的利益所在,而是皇帝的利益、宰相的利益以及胡人將軍的利益。這些人與帝國利益之間都存在著一個越來越大的利益接合部。

在帝國力量已經不能支撐的情況下,這個正反饋的迴路就不能持續,朝廷將會不再重用胡人將軍,而胡人將軍在系統內的向上通道就會被鎖死。

但是,改變從來不會那麼容易,而崩潰從來都是輕而易舉。既有實力又有進取心的胡人將軍,可以把向外輸出的暴力轉變成向內輸入的暴力,以獲得他們想要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