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鸚鵡魚和瑪麗魚哪個容易繁殖?

用戶1869466195344


我的答案:兩者相比之下,瑪麗魚更容易繁殖,不過繁殖成功率卻是迷你鸚鵡魚更高!

我們先來看看瑪麗魚,這是雜食性的卵胎生魚,屬於皮實好養型的觀賞魚。瑪麗魚配對繁殖要求不高,同種,達到性成熟的雌雄瑪麗魚就會追尾受孕,沒有配對的說法。成年瑪麗魚幾乎每個月就能生產一次,每次大約生產約20~50條魚苗,注意,卵胎生魚直接生產出小魚苗,是幾分鐘後就可以起飛的小魚。

我們再來看迷你鸚鵡魚,這是我們人工培育的短鯛魚,雜食性,雜食性卵生魚,也屬於皮實好養的觀賞魚。迷你鸚鵡魚在配對上有要求,不是隨便一雌一雄就能配對的。成年一對迷你鸚鵡魚一個月可以產卵並孵化2次,甚至繁殖3窩小魚也可以,每次產卵最少也上百粒,新手養,孵化成功率再不濟也能保證50條小魚苗起飛。

從數據上看,迷你鸚鵡魚繁殖更快,產卵更多。可是我為什麼說:每個月繁殖兩次的迷你鸚鵡魚怎麼沒有每月繁殖一次的瑪麗魚容易繁殖呢?

你問的是容易繁殖,那麼從難易度上來看,瑪麗魚從養到繁殖的難度更低。瑪麗魚在20攝氏度的水溫下就能良好適應生活並繁殖,而且不挑配偶,卵胎生的小魚出生就會起飛,成活率相對較高。反觀迷你鸚鵡魚,水溫要求在25攝氏度才能適應生活繁殖,配對上也需要一對魚“你情我願”的自由戀愛,有個培養感情的配對過程,雖說產卵數多,孵化率和小魚苗的起飛量也多,但是繁殖期還需要隔離、加強溶氧量、免受驚嚇等等措施到位才能保障小魚苗的孵化率和起飛量,一個不注意可能就全卵被吞。

綜上所述:雖然迷你鸚鵡魚繁殖更快,產卵更多,但是瑪麗魚的飼養和繁殖條件或是說成本,極低,能大大提高小魚苗的成活率,也就是相對來說更容易繁殖。


實踐出答案:如果你是新手,那麼立馬就能對比出來,如果你是養魚高手,那麼經驗老道的你可能養迷你鸚鵡魚的成活率更高,不過你花費的精力和金錢相對也更多,這也能證明我說的:瑪麗魚更容易繁殖!



草缸養魚蝦


一,迷你鸚鵡怎麼繁殖?

在進入繁殖期後,會自行配對,在配對後如果母魚肛門突出,那麼就代表要產卵了,給魚準備好窩可以網上買一個,產卵後公魚會進行體外受精,而受精卵在4至7天左右就會孵化出小魚,完成繁殖,一次能產百枚魚卵。看成魚大小

二,瑪麗魚怎麼繁殖?

瑪利魚進入性成熟期以後,幾乎每隔35天左右,即可生產一次仔魚,由於瑪麗魚是卵胎生魚類,即體內授精,待受精卵發育成熟,便直接產出仔魚,每條雌魚每次可產仔30-50尾。

這兩種魚我都養過讓我選我會選迷你鸚鵡魚,繁殖能力太強了,到最後會發現小魚多到沒地方養,而且迷你鸚鵡魚會保護自己的小魚會照顧它們,不會吃自己的孩子,而瑪麗魚不會,這樣能省心很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西瓜全球視頻


必須是瑪麗魚 1.瑪麗魚水溫22-28度都可以 但是迷你鸚鵡必須28度 左右才可以 2.迷你鸚鵡比較挑食不好養活而且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瑪麗魚體積小更容易繁殖3.一定加入一些水草躲避屋這樣效果會更好老鐵!沒毛病!



劉公子造景素材


不請自來。總體來說這兩種魚的繁殖力都很強!只要自己玩過這兩種魚的人都會說新手玩迷你鸚鵡更容易繁殖!

瑪麗魚的繁殖和孔雀魚、鳳尾魚、食蚊魚差不多,都是卵胎生。也就是受精卵在體內孵化成小魚才排出體外來。剛開始玩的時候我還用繁殖盒。因為剛出生的小魚還是一個個小球,需要十幾秒時間來舒展身體,一分鐘內起飛游泳!儘管如此,沒有保護措施很容易讓大魚吃光。我親眼見過公魚跟著母魚的屁股吃小魚,也見過母魚一個回頭吞了自己的孩子!儘管養魚幾十年魚的世界其實哥還是不懂!後來養這些魚,為了省事直接魚缸裡多丟點金魚藻讓優勝劣汰,儘管也有小魚被吃,還是有很多小機靈活了下來。

迷你鸚鵡最大的優勢是繁殖的時候會護卵!很省心特皮實,成活率高的不要不要的。絕對能讓你找到繁殖小魚的成就感。你只要不怕爆缸,就養吧。魚缸裡放個小花盆或者瓷碗之類的,啥都不用管,大魚一窩一窩地給你領出來。我這的迷你鸚鵡,市場價剛開始一條15元,一年左右變成一條一元。其繁殖能力和成活率由此可見一斑。

可以查看我一年多前拍的頭條小視頻,裡面有這些小型熱帶魚的繁殖。


過客251969142


迷你鸚鵡魚快,繁殖能力特強強,圖片右邊三層缸中間的缸就養有迷你鸚鵡魚



笑鰲江虎


鸚鵡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