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嘉誠的領路人,曾救濟落難的李嘉誠一家,還把女兒許配給他

其實李嘉誠一直算是個有爭議的人,有人說他是白手起家,有人說他是靠著自己的岳父(也是自己舅舅)莊靜庵起來的,其實不管哪個說法更正確,莊靜庵這個人確實教會了李嘉誠不少,且不說他當年到底有沒有幫助李嘉誠或者幫助了多少,但他確確實實教會了李嘉誠當時社會的一個現實,讓李嘉誠過早地明白了世態炎涼,從而磨練了意志,可以說他是李嘉誠真正的的領路人。


當年,在李嘉誠跟隨父母來到香港時,莊靜庵己被香港的潮州人視為成功人士,日後更是成為香港鐘錶業的老行尊,在香港商界的地位,可以說是舉足輕重。莊靜庵幼年在潮州鄉間讀私塾,小學畢業後,像當時眾多的潮州人一樣離家外出闖蕩。他先在廣州的銀號當學徒,漸漸晉升為經理,後獨立開業經營批發生意。1935年,27歲的莊靜庵來香港闖天下。那時香港還沒有鐘錶工業,鐘錶皆是瑞士等國的進口產品,經銷商大都是洋商。莊靜庵涉足鐘錶業,從最簡單的產品做起,一路發展壯大。

他是李嘉誠的領路人,曾救濟落難的李嘉誠一家,還把女兒許配給他

1939年,李嘉誠的母親、莊靜庵的姐姐莊碧琴帶領全家投靠莊靜庵。那時的莊靜庵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眼前這個額頭高高,瘦骨伶仃的小外甥,日後在商界會做出比他更為驚天動地的成績。莊靜庵是小學畢業即當學徒,白手起家獨立創業而漸漸富起來的,其創業人生無疑對當時的李嘉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讓他明白了很多人生和商業道理,所以,從這一點上講,莊靜庵的確是李嘉誠最為尊敬的人生導師。


潮人在香港,大多經營米鋪、醬園、餐館、土雜山貨鋪。莊靜庵並不滿足一時的成績,他不斷地擴大規模,資金分外緊張,大部分錢都拿去經營生意了,所以家庭生活只能說比一般的小康人家稍好一點。姐姐一家的到來,無疑會成為莊家的負擔。但莊靜庵未表露出絲毫不快,騰出房間讓李家住下,設家宴為姐夫姐姐接風洗塵。


莊靜庵問了老家的近況,然後介紹香港的現狀。他勸姐夫李雲經不要著急,安心休息,逛逛香港的街市,再慢慢找工作。除了這些語言上的安慰和物質上一些幫助外,莊靜庵並沒有幫著李雲經去找工作。長期生活在傳統倫理氛圍中,李雲經雖然明白這是商人通常的做法,但在感情上卻並不那麼容易接受。當時的李雲經,心理上應該是比較失落的,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一切都顛倒過來。拜金主義盛行,錢財成為衡量人的價值的唯一標準,這對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強烈的衝擊。

他是李嘉誠的領路人,曾救濟落難的李嘉誠一家,還把女兒許配給他

莊靜庵異常的忙碌,沒日沒夜,每天都要工作10多個小時。初時,他經常來看望姐夫一家人,問寒問暖。漸漸,他來的次數愈來愈少,有時,幾天不見他的人影。莊靜庵對自己家人亦是如此,他無暇也無閒情逸致與家人安安靜靜相聚一堂,或外出看戲郊遊。生意沖淡了家族氣氛及人際關係。李嘉誠稍大時,莊靜庵深有感觸道:“香港商場,競爭激烈,不敢鬆懈懶怠半分,若不如此,即便是萬貫家財,也會輸個一貧如洗。”


所以說, 正是莊靜庵,教會了李嘉誠什麼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李嘉誠雖然對舅舅、岳父莊靜庵尊敬有加,但回首往事時,也曾親口描繪他少年時的心態:“小時候,我的家境雖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隨先父來到香港,舉目看到的都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就感到這個世界原來是這樣的。因此在我的心裡產生很多感想,就這樣,童年時五彩繽紛的夢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


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商業社會的冷酷無情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災難,但它催人早熟,對日後李嘉誠成為一代鉅商來說又未嘗不是福音。商業社會是現實而理智的,它迫使少年李嘉誠丟掉幻想,自我奮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最終成就了在香港商界首屈一指的地位。由此也可以看出,之所以有人說李嘉誠白手起家,其實是因為並不像很多人所認為的那樣,是靠著舅舅的幫助。當時,莊靜庵將女兒莊月明嫁給李嘉誠時,李嘉誠已經35歲,由此也可知莊靜庵雖然是李嘉誠的領路人,但對李嘉誠真正的、現實幫助是有限的。後來還是靠李嘉誠的努力換來的成就。

他是李嘉誠的領路人,曾救濟落難的李嘉誠一家,還把女兒許配給他

其實回顧當年,莊靜庵在剛開始創業那會資金並不富裕,甚至還需要貸款來維持生意,但是他對於公益、辦學這方面卻絲毫沒有懈怠。莊靜庵童年過得十分艱苦,創業的初期也十分困難,這就養成了他勤儉節約的習慣,但是在對於公益和辦學方面他卻十分大方,最後甚至連給國家給華僑的幾套住房全部交給董事會打理,出租的錢全部用來辦學和慈善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