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長征七號甲遙一火箭

繼長征七號之後,技術整改後的CZ-7A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發火箭意義重大。


圍觀長征七號甲遙一火箭

長征七號甲


先來看一組公開的數據長征七號甲全箭總長60.13米,芯一、二級直徑3.35米,芯三級直徑3米,單個助推器直徑2.25米,火箭起飛質量約573噸,主要用於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7噸,填補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5.5t~7t之間運載能力的空白。
一級、二級及助推器基本上繼承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採用120噸級推力的YF-100發動機和18噸級推力的YF-115發動機
三子級基本繼承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液氫液氧末級,採用兩臺8噸級推力的YF-75發動機,具備二次啟動能力

火箭同時具備文昌航天發射場和西昌發射場發射能力。

厲害吧!!!


圍觀長征七號甲遙一火箭


本次首飛的長征七號甲遙一(CZ-7A Y1)運載火箭,其發射的載荷為“新技術驗證六號”衛星,將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

今年情況特殊,航天的科技工作們承擔著雙線作戰的艱鉅任務,直面“抗疫”與確保工程研製的“雙線挑戰”,在疫情面前不退怯,按原計劃推進。

截止2020年3月11日,我們已經圓滿完成了五次發射任務,我們來回顧下業績:

2020.01.07 在西昌航天發射場,由CZ-3B承擔著主載荷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

2020.01.15 在太原航天發射場,由CZ-2D承擔著吉林一號寬幅01星、NUSAT-07/08、天啟星座05星;

2020.01.16 在酒泉機動航天發射場,由KZ-1A 民營企業銀河航天成功發射首顆5G試驗衛星,了不起的標誌性事件;

2020.02.20 在西昌航天發射場,由CZ-2D承擔著四顆新技術試驗衛星順利完成;

2020.03.09 ,在西昌航天發射場,由CZ-3B承擔著北斗三號 GEO-2 星圓滿完成。

這些任務相隔時間短,任務緊,在疫情面前,他們默默無聞,堅守身上的重任,這段時間社會沒有給航天科技工作者們留下太多的鏡頭,因我們相信災難總會過去,各歸其位,山河無恙。

2019年,我們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世界航天發射榜首。今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

今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分別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其中,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

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三型是新一代運載火箭也將在2020年實現首飛。

相比於長征七號,長征七號甲在長七的基礎上加了一個長三乙的3米直徑三子級和重新設計的3.35米二子級,三級將採用氫氧發動機,其餘各級仍為液氧煤油發動機,全箭長度為60.13m
整流罩倒錐段重新設計,由3.35米底部口徑改為3米。

圍觀長征七號甲遙一火箭

七甲與3年前對比

採用液氧和煤油燃燒產生推力的發動機,能夠在點火後為長征七號甲提供的起飛推力,不僅推力更大,而且燃燒生產的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清潔環保。

這次能圓滿發射,預計未來中國航天發射80%-90%的任務都將由它完成,在此前沒有任何一型火箭能做到。

文昌投入使用是大國實力彰顯的一個重要標誌,對南海地緣局勢有所改善。

目前世界稀缺低緯度發射場,幾乎是法屬圭亞那發射場壟斷這部分任務,但同樣低緯度的文昌投入使用,結合中國火箭發射成本的低廉,將會相當程度上改變世界火箭發射市場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