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那你可曾知道《反七步詩》?

曹植的《七步詩》

《七步詩》!那你可曾知道《反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典故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云雲,帝深有慚色”。詳情請看《三國演義》裡曹丕殺曹植的情節)


《七步詩》作者曹植情況介紹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穎慧,年10歲餘,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世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鬥爭中漸佔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


黃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諡思,故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詩歌是曹植文學活動的主要領域。
前期與後期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前期詩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他貴介公子的優遊生活,一類則反映他“生乎亂、長乎軍”的時代感受。後期詩歌,主要抒發他在壓制之下時而憤慨時而哀怨的心情,表現他不甘被棄置,希冀用世立功的願望。今存曹植比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曹植在詩歌藝術上有很多創新發展。特別是在五言詩的創作上貢獻尤大。首先,漢樂府古辭多以敘事為主,至《古詩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佔重要地位。曹植髮展了這種趨向,把抒情和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五言詩既能描寫複雜的事態變化。又能表達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豐富了它的藝術功能。
曹植作為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對於後世的影響是不小的。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編過作品選集《前錄》78篇。死後,明帝曹□曾為之集錄著作百餘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30卷,又《列女傳頌》1卷、《畫贊》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輯錄詩、賦、文共 206篇。明代郭雲鵬、汪士賢、張溥諸人各自所刻的《陳思王集》,大率據南宋本稍加釐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銓評》、朱緒曾《曹集考異》,又對各篇細加校訂,並增補了不少佚文□句,為較全、較精的兩個本子。近人黃節有《曹子建詩注》,古直有《曹植詩箋》,今人趙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其實,曹植並未犯下什麼大罪,只是有人告發他經常喝酒罵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來,並沒有招兵買馬,陰謀反叛的跡象和徵兆。這算不上犯罪,殺之怕眾不服,曹丕便想出個“七步成詩”的辦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詩是曹植的拿手好戲,這“七步詩”便成了救命詩,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完了此事。

  這首七步詩雖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根本好轉,魏國仍是奉行對宗室嚴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鬱鬱寡歡中死去。


《七步詩》!那你可曾知道《反七步詩》?


魯迅的《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泣。
我燼你熟了,
正好辦教席。
(此詩發表於1925年6月7日《京報副刊》)

《七步詩》!那你可曾知道《反七步詩》?


郭沫若的《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
緣何甘自毀。
詩意變為對自我犧牲精神的讚頌.
(此詩作於1943年7月7日抗戰六週年,系作者史論宏文《論曹植》的結尾部分。)



文虎的《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急。
豆熟磨豆腐,
萁灰撒一地。
雖是同根生,
性情各相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