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思維是什麼樣的?

雍保國


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一、拉踩與碰瓷

什麼叫拉踩?就是兩個明星比較,會被認為是拿著一個明星來捧另一個明星,差的那個就是被踩,好的那個就是被捧,比較的人,要麼被打成對家粉,要麼是兩家的黑故意挑撥,容易被粉絲私信問候全家。

咖位差不多的比較為拉踩,咖位相差巨大的就是碰瓷。

比如說“XX長得像梁朝偉”就會被資深前輩的粉絲被認為是碰瓷,然後高貴冷豔的留下一句抱走XX,我家XX獨美。

要說不比較的話,那麼粉絲也不要動不動就吹雜誌銷量吹奢侈品代言吹獎項吹一番,明星就是生活在粉絲保護下的真空中,聽不得真實的評價。

所謂明星,就是要在眾人中通過比美比實力比資源脫穎而出成為的,不比較,哪來的話題和熱度,不比較,每個人都是明星,每個人獨美勿CUE。

真要說不比較,你家明星參與評獎的時候,跟評委說別踩一捧一啊。

演藝圈本來就是通過吸引民眾的注意力運行的名利場,他佔用了社會資源,出現在我的視野裡,我就是消費者,我還不能評價了嗎?

二、蹭熱度

蹭熱度一詞,真真是粉圈的偉大發明,是唯流量論的頂級殺招。

小明星在採訪下提了大明星?小明星在真人秀裡與大明星談笑風生?

就是小明星在蹭熱度。

火就是對的,糊就是原罪。

火的那方粉絲指責蹭熱度,糊的那方粉絲謝謝前輩帶話題。

一旦有一天糊的明星一飛沖天,流量反轉,原本糊的粉絲會說我們家都是靠自己奮鬥,反過來罵對方粉絲。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評人評電影、樂評人評音樂、娛樂評價人評價娛樂事件和明星,本就是指責所在,也會被罵蹭熱度。

粉絲們想想,如果明星的作品出來,媒體不報道,社交平臺不討論、自媒體不傳播,熱度從何而來?

是從花錢買的熱搜來嗎?

買完還要硬說是我們家哥哥姐姐就是紅,國民度大,都是網友自己搜索出來的,誰信啊?

三、白嫖

白嫖一詞來源於日本,指的是粉絲通過購買周邊支持自己喜歡的作品或者角色,但是有些人卻看著免費的番劇,沒有為角色做出貢獻的行為。

現在的白嫖的詞義卻有些變味了,你說你喜歡XX,卻沒有為他花額外的錢?

注意,是額外的錢。你去看電影,花了電影票的錢,你去聽歌,花錢買了一張專輯,你去買雜誌,就買了一本,這種叫做有好感的路人,根本不是粉絲。不買個幾十本雜誌,沒有花錢電影包場,不為代言的商品單獨鏈接花上個上千,別談愛了,這種明顯割韭菜的行為居然會成為飯圈的共識。

氪金不行,就艹數據吧。什麼微博榜搬家、打投各種野雞榜單、營銷號下控評,反黑……

艹數據不行,至少也得會寫小作文、P圖、剪視頻為愛產出吧

這些都沒做到,那你就是白嫖粉!!

飯圈內,白嫖粉最沒有地位的,就連撕逼的時候都會沒有底氣。

這裡的邏輯就是白嫖就是路人,路人沒有發言權。

大粉話語權重也就罷了,為什麼要將喜歡劃分三六九等呢?

退一萬步說,粉絲也是消費者啊,為什麼沒有資格,沒有發言權呢?

四、番位癌

番位,跟明星的實績掛鉤,很容易向投資商證明自身的商業價值。

所以明星撕番位成為常事,有條件一番要拿下,沒條件一番的創造條件也要上。

明星拿到了一番,粉絲與有榮焉,萬一沒拿到,粉絲撕天撕地(尤其是事業粉),甚至明星本人都要被教育。

如果是大咖做了配角,那就是所謂“抬轎子”,就連吃瓜群眾都覺得這是在用老演員的影響力帶人帶劇,還不給一番,會被認為是侮辱是欺負人。

爭番位的範圍有

海報上誰在中間,誰圖片比例大,

微博@的人誰在前,

影視作品主演名字前後,

甚至到了一個BG劇問到底男主是一番還是女主是一番

成功了就是一番的功勞,失敗了就需要一番擔責。事實上。唯番位論不可行的原因在於,一個作品的成功與否,票房與收視率高低不能單單依賴於一番,編劇、導演、後期、宣發等都是可能影響的因素。

誰敢說吳亦凡成就了西遊伏魔篇呢,說不定換了一個人結果會更好呢。

2018年,景甜的票房就已經達到40億,你能說景甜就傲視一眾明星了嗎?

被壓番就是丟人導致大咖們沒法輕易接戲;

轉型演員的愛豆不敢從配角開始,最後在品質差網劇裡做一番,沒有演技撐不起被觀眾看不起;

資源咖一部接一部主角被網友戲稱強捧遭天譴,真正有實力的演員長期在家摳腳;

為了一番的戲份劇本魔改,注水,角色飽和度和精彩度大打折扣,好好的作品成了垃圾。



許仙愛冒泡


我小妹是按住拉粑粑的粉絲,鄙人有幸潛入過所謂的粉絲群,各種各樣的群一般一個大群由幾個人領頭,天天無非就是些什麼這個那個投票,再就是分享一些愛豆的美圖。其他人我不瞭解,我就覺得飯圈平均年齡不會超過18歲,你說一個成年人會那樣我打死你我都不信,我小妹怎麼說呢,我媽的生日她不知道,那個人的去哪了見了誰生肖血型門清。。。你如果真的是實力派演員的粉絲我也就忍了,你說她吧除了跑男我想不出來還演過啥。所以我見我小妹一次就說她一次,初三了馬上中考了,數學才考個位數,哎~沒招!


大寶最開心


一、拉踩與碰瓷

什麼叫拉踩?就是兩個明星比較,會被認為是拿著一個明星來捧另一個明星,差的那個就是被踩,好的那個就是被捧,比較的人,要麼被打成對家粉,要麼是兩家的黑故意挑撥,容易被粉絲私信問候全家。

咖位差不多的比較為拉踩,咖位相差巨大的就是碰瓷。

比如說“XX長得像梁朝偉”就會被資深前輩的粉絲被認為是碰瓷,然後高貴冷豔的留下一句抱走XX,我家XX獨美。

要說不比較的話,那麼粉絲也不要動不動就吹雜誌銷量吹奢侈品代言吹獎項吹一番,明星就是生活在粉絲保護下的真空中,聽不得真實的評價。

所謂明星,就是要在眾人中通過比美比實力比資源脫穎而出成為的,不比較,哪來的話題和熱度,不比較,每個人都是明星,每個人獨美勿CUE。

真要說不比較,你家明星參與評獎的時候,跟評委說別踩一捧一啊。

演藝圈本來就是通過吸引民眾的注意力運行的名利場,他佔用了社會資源,出現在我的視野裡,我就是消費者,我還不能評價了嗎?

二、蹭熱度

蹭熱度一詞,真真是粉圈的偉大發明,是唯流量論的頂級殺招。


愛豆萌主idol


飯圈的環境,通過彼此之間認同、鼓勵,更會放大這種自我感動和自我認同,這就是“迴音室效應”

大多是處於“飯圈”底層的“飯圈女孩”,在資本眼裡大概只是一個個“人傻錢多”的小朋友,容易被當作武器

“粉絲”一詞出現已久,二十多年前蔡明的小品《追星族》也描述了當時“粉絲”的盲目和狂熱。

學偶像說話的方式,連偶像上廁所的時候,誰最愛看報,誰最愛抽菸都知道,不許別人說他們結婚,誰說他們結婚我和誰急




飛青


我覺得現在的飯圈思維就是畸形的

為其他跟自己愛豆有競爭關係說話就是爬牆,這原本就是畸形的。我們可以同時喜歡a和b兩個明星,在兩方撕比的時候偏向另一方也沒什麼問題。而在飯圈中這樣的行為就是被開除粉籍了,只允許你無腦捍衛某一位,不管對錯都是捍衛偶像即正義的思想。某一家粉絲的大粉如果爬牆喜歡其他的明星,即使他沒做什麼都要被這一家粉絲圍攻,或者說。即使沒有爬牆,不支持過度撕比,沒事找事也要被圍攻。這種畸形的思想已經遍佈了整個追星族,甚至成了一種產業鏈,粉絲水軍化,而粉絲越多,影響力越大的明星邪教粉絲越多。例如周杰倫。或者由自家大粉或者藝人經紀公司帶頭邪教飯圈化也有,比如李宇春,華晨宇



北街九命貓g


飯圈文化什麼意思

近年來很多人都表示越來越不理解現在的年輕人了,經常就會製造出一生新鮮詞出來讓人看不懂,就比如現在流行的飯圈文化,很多人都以為是一起吃飯的意思,實際上並不然。

這種二次元網絡用語讓很多年紀大的人不能理解,那麼飯圈文化什麼意思呢?

實際上飯圈文化跟吃飯並沒有什麼聯繫,飯圈其實就是粉絲圈子、粉絲群體的一個簡稱,某些明星的粉絲在一起組成一個團體這樣就可以被稱作一個飯圈。

在這個飯圈之中裡,有錢可以拿錢,沒錢的可以賣力,每個人都能夠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有人負責拍照修圖發圖,有人負責視頻剪輯,有人負責其他人對自己粉絲的評論,有人負責轉發和數據。

粉絲們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完全就只為了一個共同目標:那就是讓自己的偶像變得更好更紅。

飯圈文化的產生和發展的確給娛樂產業帶來了很多積極影響,比如這種文化改變了傳統的造星模式,賦予了粉絲更多更大的權力,更有利於演藝圈偶像的迭代和更新等。

飯圈文化實際上就是一群粉絲組成的組織和團體,自發地給偶像助威或宣傳。


鉑宮純K


這是一個網絡流行詞,指的是看到曾經傷害過自己或者是喜歡的某些明星時,就會開始腦補被害大戲。還有一種說法是某個有影響力的食物,在過去很長時間後,依舊有熱度,有話題。它的本身意思是創傷後應急障礙。主要的表現是:患者的思維、記憶或者夢中反覆、不自主的湧現與創傷有關的情感或者是內容,有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觸景生情反應,甚至會感覺創傷性事件好像再次發生。這樣回答不知對否


傑之


飯?太多種了


普通打工一族



用戶625081801081一路


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