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訪談回憶之:李健的Logo

今天繼續回顧的音樂人李健在2013年的訪談。是李健在網路電臺“銀河面對面”做客時接受的採訪。這次,記者問到了關於李健唱歌風格的問題,看看他是如何回應的。

採訪者是陳樂融。以下是採訪實錄的精彩內容節選,因為內容太多,我會分幾期發佈。

李健訪談回憶之:李健的Logo


陳樂融:所以寫歌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李健:寫歌應該大學。

陳樂融:在這次我們臺灣版聽到的《拾光》裡面,最早的歌是哪個歌?

李健:最早啊,說是精選,但基本上是從我的前三張專輯裡選的,因為後兩張的創作專輯我覺得已經做得很好了,音樂理念基本上也是我現在的。那麼之所以做這張古典的、所謂的跨界專輯,它基本上彌補了一個錄音的或製作上的不足。很多都是第一張唱片就算是最早了,02年作品的一些。

陳樂融:這裡面除了《傳奇》之外,有一首歌我非常喜歡叫做《風吹麥浪》。

李健:對,這張精選恰恰沒有《傳奇》,因為它,一方面是我已經沒有耐心再唱這首歌了,另一方面是它給古典音樂的空間比較小,因為它(《拾光》)這張主要是一張室內樂的專輯,它(《傳奇》)的和聲太單一,或者如果它變和聲色彩的話,可能跟別人聽的不太一樣。

李健訪談回憶之:李健的Logo


陳樂融:平常喜歡聽什麼樣的歌?是喜歡聽吟唱的呢,還是演奏的?還是國語的多?

李健:古典音樂。聽唱的,歐美的聽一點吧,百分之二十。

陳樂融:因為怕吵麼?

李健:我不怕吵,但是要好聽的吵,比如說重金屬樂隊我也喜歡,比如說早年的Guns N' Roses、Nirvana,那個吵是有精神的吵,是有形式感的一種吵。

陳樂融:如果從那樣的定義,你會說你自己現在的作品,因為安靜通常也分兩種嘛,也有精神上真正的安靜跟只是表面上的清淡。

李健:對對對對,我更喜歡反差。就是音樂有兩種法則,一種是對比,一種是協調,反差我是比較喜歡的。比方說是一種很安靜的歌或者很慢的歌,它伴奏肢體很急促,伴奏或者是很激烈,我喜歡這樣的編曲風格。

陳樂融:可是李健的Logo,基本上人家一般人印象會覺得是舒服的,抒情的。

李健:因為你能唱的很有限,就是唱某一類型,就是自己寫的那一類型。

陳樂融:你覺得是音域,還是發聲方法,還是你喜歡的那種優雅感使它造成了這樣一個點?

李健:都有,每個人最擅長的音域就是那麼一小塊,沒有人說他什麼都能唱的。我只聽過一個人可以這樣,Paul McCartney可以這樣,Paul McCartney是可以唱爵士,也有很Rock的,也有很清淡的民謠,他可以。但是,大部分人其實只能唱那一小段,對,你熱愛並不等於你擅長。我也很喜歡Nirvana,但我唱不了,對,我能喜歡很多種音樂,但也唱不了,只能夠唱自己的。

李健訪談回憶之:李健的Logo


(未完待續。內容轉摘自“傳奇依然”,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