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為何人們總說“無川不成軍”

川軍,是對民國時期四川地方軍隊的稱謂。與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軍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在抗日軍隊中,每五六個人中就有一個四川人,故有“無川不成軍”之說。

抗日戰爭,為何人們總說“無川不成軍”

川軍出川抗戰的時候,所有的軍隊都看不起他們,軍紀亂、裝備爛,各方面條件都是墊底的。但也正是他們,打出了四川人的精神,打出了中國人的精神。

當年劉湘出川抗日,一出來部隊就被分散到各個戰區,當年蔣介石答應了不把川軍的建制打散,一出來就忘了。

這還不算,本來答應的裝備補充也幾乎沒有。當時第22集團軍第41軍司令部高級參謀胡臨聰回憶說:“……所有步槍十分之八為川造,十分之二為漢陽造,更因使用已久,質量太差,以致大部不堪使用,打一兩槍就搬不開槍機,有的槍上連刺刀也沒有。至於輕重機槍,其數極微,每師多則十餘挺,少則數挺而已。火炮方面,每師除數門迫擊炮外,山、野炮一門都沒有……”

至於出川之後的後勤補給和軍餉的問題,更是慘不忍睹。

說川軍裝備爛,戰鬥力不強,恐怕不完全是人家自己的原因吧。

就算是這種條件,川軍打仗依然勇猛,不輸給任何一支部隊。

抗日戰爭,為何人們總說“無川不成軍”


淞滬會戰,楊森率領第20軍趕赴上海,這支部隊是川軍裡最窮的,裝備最差的。第26師一個連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輕機槍和五六十支步槍。正是這支部隊,“全師4個團長,兩個陣亡。14個營長,傷亡13個,連、排長共傷亡250餘名。每個連留存下來的士兵僅三五人,最多不過八九人……全師4000多人,這場仗打後僅剩下600多人!”

第20軍的其他部隊同樣打的慘烈,當時第20軍的第124師第805團團部少尉見習官胡憶初回憶:“……深約2米的戰壕,在戰爭開始時,人們還要站在踏腳坑上才看得出去,隨後戰壕逐漸被戰士的血肉填滿了,此時死屍堆集竟比戰壕還高,活著的人是用先烈的血肉作掩體,繼續打擊敵人的……”

抗日戰爭,為何人們總說“無川不成軍”

臺兒莊大戰,李宗仁評價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大捷?臺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滕縣是誰在堅守的?川軍。川軍所面對的,是日軍中非常精銳的板垣師團和磯谷師團,以川軍的裝備,硬抗死守,只能用悲壯來形容。

抗日戰爭,為何人們總說“無川不成軍”

當年親歷戰場的一位藤縣老人回憶,他看到了陳瓦房村躺著一位犧牲的川軍士兵,在他的布袋裡有張紙片,上面寫著:“生於四川,死守山東。”他大概是知道自己會死在這裡,所以想告訴後人,自己是四川兵。

抗戰當中,到處都有川軍的身影。

8年抗戰,全國徵兵1400多萬,四川徵兵320萬。出川抗戰的川軍達到40萬以上,參加了正面戰場幾乎所有的大會戰。據不完全統計,在戰鬥中為國捐軀的有26.3萬多人,負傷35.6萬多人,失蹤2.6萬多人。

抗日戰爭,為何人們總說“無川不成軍”

我們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四川這個遼闊的大後方,沒有這片土地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挽救,抗日戰爭到底會有什麼樣的過程和結果。我們能看清楚的事實是,正是有了不絕如縷的入川與出川,全民抗戰的事業才真正如同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讓那個時代的所有中國人都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

向川軍致敬,向所有抗日烈士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