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合肥版“小湯山”》——2月17日,安徽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邊臨時留觀病區,四名醫護人員回隔離病房工作。該留觀病區被稱為合肥版“小湯山”,於1月26日開始籌建,2月4日與2月13日,一期、二期建設正式交付,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時10天,共計開設床位62張。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非常生活》——2月17日,安徽合肥大通路某小區門口,三個居民在門口等候取快遞。非常時期,小區封閉式管理,居民出入小區都有嚴格限制,快遞只能到門口自取。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發熱門診》

——2月18日,安徽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一名護士拿著患者的血樣,準備去檢驗。發熱門診是此次新冠肺炎篩查的初始環節,很多醫護人員和患者密切接觸,十分危險。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送檢》——2月19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一名全副武裝的醫生推著一名確診患者去做檢查。該院是安徽省新冠肺炎患者省級定點醫院,最多時有患者85人,重症28人。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出院》——2月19日上午,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兩名患者經過一個階段的治療後痊癒出院,醫護人員一邊送行一邊叮囑:回家後要隔離觀察14天。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換崗》——2月20日早晨7:30,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更衣室,幾名護士在穿防護服,準備進入隔離病房換班。這些護士每個班要在隔離病房工作6個小時以上,不能吃不能喝,十分艱辛。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防護》——2月20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更衣區,護士長何霜霜讓同事在鼻樑上貼上一個創可貼,防止長時間戴N95口罩鼻子被磨破。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暖陽》——2月20日上午9:30,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病區,醫生王瑞用輪椅推著一個重症患者去做檢查,窗外一束陽光照在他們身上,帶來絲絲暖意。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病房1》——2月20日上午9:30,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ICU,一名93歲的老者插著管子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病房外醫護人員在守候著。ICU收治的都是來自安徽各地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很多都有基礎病,治療難度很大。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守護》——2月20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ICU,幾名醫護人員在忙碌。該醫院從1月21日接收第一位確診患者後,醫護人員就進入緊張的戰鬥狀態,24小時輪班守護著這些患者。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協作》——2月20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ICU,三名護士在協力幫助一位88歲老人翻身。這些老人,每隔兩個小時翻身,每天要採咽拭子,醫護人員都是密切接觸,十分危險。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病房2》

——2月20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病區病房裡,一對夫妻雙雙感染,在接受治療。樓道里,兩名護士在交流。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病房3》——2月20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病區病房裡,一個88歲的老人在接受治療。由於基礎病比較多,最初階段,老人一度生命垂危。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走出隔離區》——2月20日上午,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更衣室,一名換班後走出隔離區的護士和同事交流,臉上充滿著微笑,臉上的口罩目鏡勒痕清晰可見。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轉院》——2月21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病區,一名120救護車工作人員將一名8旬老人從六安轉院至合肥治療。擔架上的老人伸出手指和120工作人員說話。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排隊復工1》——2月25日一大早,合肥高新區格力公司數千名員工排隊接受體溫檢測進入廠區。4000人在短短20分鐘內全部進場,十分罕見。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流水線上的女工》——2月25日,安徽合肥高新區某企業,流水線上,一名女工。從2月10日開始,安徽合肥部分企業開始陸續復工。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流水線工人的午餐》——2月25日中午,合肥高新區某企業,員工在餐廳吃午餐。為了應對疫情,防止復工工人過於聚集,中午就餐原本四個人的位置,只允許坐一人,工人吃飯也分批輪流著吃。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隔離》——2月25日中午,合肥高新區某企業工作人員給返廠的員工送餐。為了應對疫情,所有返廠的員工,根據情況,都需要接受14天或者7天的隔離觀察。在隔離期間,生活都有企業統一安排照顧。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羞答答》——2月26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隔離病區,22歲的女護士張穎面對鏡頭,害羞地捂上臉。從1月21日,該院收治第一名患者開始,她就進入隔離病房工作。張穎說,第一次穿防護服,剛進病房時也很害怕,慢慢地就習慣了。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心神氣定》——2月26日晚,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隔離病區,一名患者在練功,一副心神氣定的樣子。很多患者剛到醫院時都很害怕,在醫護人員的安撫下,他們逐漸走出心理陰影,配合治療,走向康復。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重症患者1》——2月26日晚,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ICU,一名68歲的患者插著管子。病房外,一名護士在守護著。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重症患者2》——2月26日晚,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ICU,一名老者在接受治療。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重症患者3》——2月26日晚,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ICU,一名護士在給一位老者檢查插管。在治療期間,為了防止這些患者無意識拔去管子,手都要被約束。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重症患者4》——2月26日晚,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重症ICU,兩名護士在給一位老者清潔口腔。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閉街》——3月1日,安徽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兩名行人從警戒線下彎腰穿過。為了防控疫情,合肥最繁華的步行街所有店鋪關門,整個街區被封閉超過一個月時間。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商場開門》

——3月1日,安徽合肥宿州路,一對年輕人準備進入商場。當天,一家大型商場在停業一個多月後恢復營業,但所有顧客都必須測量體溫、佩戴口罩才能進入。據悉,開業首日就迎來近3000名顧客。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外賣》——3月1日,合肥長江西路三里庵某飲品店,營業員喊號,提醒顧客拿外賣冷飲。為了防止人員聚集,這家飲品店只允許通過外賣點單,但生意依然很火。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地鐵裡的年輕人》——3月1日,安徽合肥地鐵2號線,四個年輕人乘坐地鐵。進入3月後,合肥地鐵裡的人流有所回升,但依然很少。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散心》——3月1日,安徽合肥宿州路,一個行人用輪椅推著一個老人散步。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一個人的車廂》——3月1日,安徽合肥地鐵3號線一節車廂裡,只有一個年輕人,獨自坐在椅子上打盹。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排隊復工2》——3月5日一大早,合肥高新區某企業數千名員工排隊接受體溫檢測進入廠區。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一場考驗。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一夫當關》——3月5日,安徽合肥固鎮路某廣場,一位工作人員阻擋顧客進入廣場。當天,該廣場恢復營業,所有進廣場的顧客必須出示安康碼、接受體溫檢測後才能進入。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假日》

——3月5日,安徽合肥四里河路,一對夫妻逛街。在經歷了一個多月居家生活後,一些人早已按捺不住,開始出門休閒。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外賣小哥》——3月5日,安徽合肥固鎮路某廣場,一個外賣小哥躲在僻靜的角落裡抽菸。這段時間來,為了應對疫情,有關部門對城市的出行實行嚴格管控,但這些外賣小哥們一直都在忙碌,他們也是“最美逆行者”。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忙碌的超市》——3月7日,安徽合肥紫杉路某超市,一群顧客在排隊結賬。適逢假日,超市裡的人比往日多了很多,排隊的人顯得有些過於密集。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玩“壞”了的孩子》——3月7日,安徽合肥秋葵路某小區裡,一群孩子拿著玩具槍在玩耍。因為疫情,這個寒假被稱為史上最長的寒假,悶壞了孩子,愁壞了家長,然而至今除了每天在家中上網課外,開學依然遙遙無期。每天傍晚這些孩子都會衝下樓,進行一番“廝殺”。(吳芳 文/圖)


攝影手記:

作為一名攝影師,除了記錄疫情下的民眾日常生活,那些和疫情奮戰的醫護人員自然不能忽視。儘管全國4萬餘援鄂醫療隊員在武漢各大醫院奮戰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然而那些在安徽本土和疫情奮戰的醫護人員同樣值得人們尊敬,為此我計劃進入隔離病房進行拍攝。

當然,攝影師面對這樣的疫情,安全還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絕不能忽視安全去盲目拍攝,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2月20日和26日,在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做好嚴密的防護的措施後,我先後兩次進入新冠肺炎隔離病房拍攝。“你不怕?這不是演習,這是真槍實彈的‘戰場’!”在第一次進入隔離病區前,病區新冠肺炎救治重症組組長楊田軍這麼問我,我說:“你都不怕,我怕啥?”

這樣回答我是在給自己壯膽,說不怕是假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不斷增加的數字和其傳染力,還是讓人們望而生畏。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是安徽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基地醫院之一,最高峰時收治的確診患者達到85人,重症患者28人。

進入隔離病房,對攝影器材的防護並沒有一套完整的措施,但器材的防護卻尤為重要,即使人防護措施到位,一旦器材防護不到位,等於人的防護都白做。最後我採取很多攝影師嘗試過的保鮮膜防護的方式。在進入病房前用保鮮膜將相機裹了兩層:包裹後的相機可以用醫用酒精進行噴灑消毒,而不會傷及器材。

“這是緩衝區,這是半汙染區,這是潛在汙染區,這是汙染區……”2月20日,我跟隨護士小心翼翼地穿越幾道門和長長的通道,再穿越兩道門,來到重症病區的ICU病房。“儘量遠離病人,所有醫療設備包括病床都不要去碰,每一次觸碰門把手就要洗手一次。”這是病房裡醫護人員對我的提醒。

行動不便、悶熱難當,這是穿著防護裝備的最大感受,ICU病區,一切平靜而有序,醫護人員在逐個給患者檢查、換藥、登記、安撫。兩個小時後,儘管我裡面只穿了兩件單衣,卻已經開始汗透。為了在拍攝期間不上廁所,從前一天晚上開始,我就沒有喝水,早餐也就啃了3個小饅頭。此刻,我完全可以想象到這些醫護人員每天要在隔離病房待上五六個小時,乃至七八個小時,該有多麼難受和疲憊。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這段時間不斷有好消息傳來,比如安徽省已經持續多日新增病例都為0,3月8日,隨著合肥和蕪湖的最後三名患者出院,全省定點醫院的患者都已經清零。更讓我們激動的是,一度冷清的工廠也開始喧鬧起來,街頭的車輛也開始來往穿梭起來,商店和公園也開始打開大門……這不就是我們期待的景象嗎?

走出陰霾,春暖花開,非常時期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冠疫情

攝影師:吳芳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獨立攝影師。原新安晚報、合肥晚報攝影部主任,曾任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蓋蒂圖片社特約攝影師。參加過全國兩會、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和南非、巴西、俄羅斯世界盃,緬甸果敢戰亂等重大的新聞報道。作品曾經獲全國影展獎項。新聞攝影作品曾獲“金鏡頭”金獎、年度圖片專題獎和國際新聞攝影“華賽”獎項。

曾被中國攝影家協會評為中國十佳傑出攝影記者,騰訊網評為全國傑出人文關懷攝影師,曾獲中國“金鏡頭”年度傑出攝影記者和中國地市報十大傑出攝影記者,中國“今鏡頭”十佳攝影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