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假2個月,變的像神經病,什麼動作都有,是怎麼回事?

用戶5231075274851


我覺得這是春節“野”孩子綜合症!

春節我帶娃回老家爺爺奶奶家,平時我去打牌之類的,孩子給爺爺奶奶帶,這還沒過幾天,我就發現他有點“過分”了,一起床就拉著爺爺下樓玩沙子,水也不喝,臉也不洗,早餐更不想吃。好說歹說說不通,我沒收了他的玩具。

我以為我哭一會就會過來了,結果他怯生生的躲到奶奶後面,然後躺下打滾,拉著奶奶的腳幫他把櫃子上的玩具拿下來。

所以那幾天,我其實也挺頭疼的。一時不知道要用什麼辦法解決這種“糟糕”的狀況

想想我們小時候,過年可是一年一度的呀。

人多爸媽不敢管太嚴,加上過年也不能太兇。太多的美食,太多的新鮮事物。

我也想了一下原因,大概有:

1.作息不規律,有時候玩的中午也不休息,晚上有時也會睡的很晚。

2.自己沒有用心陪伴,扔給老人帶,父母沒有好的引導小孩,老人家畢竟年紀大了,教育方法不是很到位。

我覺得只要我們父母用心去教育孩子,還是可以很快的糾正過來的。





大山娃進城


說說我家小孩吧!3歲,在學校很聽話,自己吃飯,也不調皮,回到家,就跟學校完全不一樣,在家裡自己不吃飯,翻箱倒櫃,很調皮,只要他不是很調皮,都不會娶管他,好動畢竟是小孩的天性,只要他健康平安就是最好的安慰,


會飛的魚


家長面對孩子,尤其是上了學的小孩容忍度會變低,孩子放假2個月。每天面對著他們,在家長覺得孩子變神經的時候,或許在孩子的心目中,我們這些父母也變得神經質了。正確的看待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認真的分析清楚感覺孩子什麼動作都有的原因,或許能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 首先,不要排斥孩子,放假時間太長,孩子心理一定要重視。在缺乏充分的活動空間,在缺少玩伴的時候,他們會變得有些反常。年齡小的孩子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動作無非是想引起大人們的關注;而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他們變得神經或許是家裡的不理解和不斷的嘮叨呢!

當家長一定要先從自身尋找原因,和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耐心的跟孩子溝通,陪伴是最佳的治療方案。當孩子在跟我們做出一些奇怪動作的時候,靜下心來去了解孩子心裡所想。家長不排斥孩子這是要克服的第一個心裡因素。


  • 其次,不要打罵孩子。家長在心情煩悶的時候,看到孩子一些不靠譜的動作,總會想要“揍一頓”的衝動,此時一定要告訴自己“親生的”......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再去接觸孩子。很多時候,家長的心情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些的心理變化,所以一定要在孩子變神經的時候反思自己的錯誤。

孩子是敏感的,最容易被周邊事務所影響的。作為家長,一定要保證自己有一顆寬容、耐心的態度,才能讓孩子在超長假期裡面體會到和父母的親子之愛。而且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無論是假期還是非假期,相信父母以身作則,保持平和的心裡,孩子一定也會平和很多。


柳枝頭


教育中有個5+2=7或者是5+2=0的說法,五是在學校上課的五天,二天是週末在家兩天。也就是說孩子的成績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家,本來就是讓人放鬆的地方,孩子回到家裡,由於自控力不強,通常就各種表現形式都有。常常把家裡鬧得翻天覆地,自己卻不亦樂乎,其實孩子活躍點不是什麼壞事,大人也不用因為這個耿耿於懷。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的同時,大人不要忽視了監督孩子的重任。因為學業對於孩子們來說是頭等大事,他們的年齡段比的就是成績,比的就是學習能力。家長可以給孩子指定作息計劃,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學。用我高中語文老師的話說就是玩的時候朝死裡玩,學的時候朝四死裡學。

孩子未成年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提供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對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良好習慣和人生規劃也要積極引導。



羅羅羅羅羅


實話說一句:您的孩子可能一直都是一個你認為的“神經病”,只不過平時你沒時間搭理他、各種原因與他相處得少,所以不瞭解他。

反之,如果你一直陪伴著孩子,或者平時對他比較關注,但放假這期間孩子真的突然就變得像個神經病,那我想你應該抓緊帶孩子去精神科檢查,因為一個人如果不是遭遇重創(不管生理還是心理),都不會在一夜之間性情大變。

說的這些,就只是想提醒你一點:你真的瞭解你的孩子嗎?還是說,你的孩子只是活在你理想中?

不認清這一點,一切解決方法都會變成誇誇其談。


淅爸育兒記


首先玩本來就是小孩的天性,小孩子在家兩個月,天天做同樣的事情似乎都會有些不耐煩。

其次是是小孩子天天一個人玩呢,還是二輪或者小夥伴陪他玩,有人陪的話肯定是天天玩的不亦樂乎。沒人陪的話,一個人確實會有很多小動作。如果又不能讓看電視,自己都不知道要該幹什麼。

最後總結小孩天生活潑開朗,精力充沛。如果總是調皮搗蛋的話,適當的可以多做運動類的活動。這樣可以消耗精力,身心健康。


願你冬暖夏涼


建議帶他看看醫生,我們都是外行人,看醫生怎麼說,可以看心理醫生,這是很正常的,外國看心理醫生的頻率與我們看普通感冒一樣。再加以輔助孩子,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