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要花多少錢,值得嗎?

我們為什麼讓孩子學鋼琴?30年的市場經濟讓我們學會了凡事都要算算賬。讓我們算算琴童的花費帳,主要包括金錢、精力和時間三個方面。


經濟花費:一臺琴的投入2萬元左右,追求更高的話買三角鋼琴15萬元左右;學費按市面一般價格100-1000/課時計,每年40-50課,每年在4000-50000元之間,學習週期一般4-6年;樂譜資料、考級費、演出比賽費僅數千元可忽略不計。總計費用在5-50萬不等。


時間花費:每天1小時練琴量,每年至少300小時,4-6年共1200-2000小時。

家長的精力花費:每週要送孩子上課,回來要督促或輔導練琴,陪孩子參加藝術實踐活動,有時還要鬧彆扭,等等。



用鋼琴學習音樂,要熟練地駕馭這個工具,這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科學訓練過程。在很多人眼裡,音樂靈性與技術能力似乎是一對矛盾,所以造就我們鋼琴教學的窘境:專業學生只有技術沒有心靈,業餘學生則根本沒有最基本的技術能力,所有的音樂表現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所以,鋼琴課還應是“音樂實驗課”。


學習鋼琴是一個漫長的歷練過程,會有平淡、厭倦、躁動和徘徊,也會有狂熱、欣喜和快樂。生活就是這樣,總會有酸甜苦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家長一直都陪伴其間,有什麼樣的坎兒過不去呢?教會學生克服困難,其意義絕不僅僅在於意志的成長,而應該看作是教會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最終,音樂將成為學習者人生的一種樂趣,成為他理解世界的一條通道,成為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這應該成為所有鋼琴課程目標定位的核心價值觀。這樣,鋼琴課就是“音樂生活課”。


鋼琴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充滿著智慧。


教師的教學應最大限度地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要順應並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風格。課程因人而生,要為每一個學生設計獨一無二的課程,一本本地彈教程和練習曲不是課程,因為那裡沒有“人”。鋼琴老師應該是“課程設計者兼心理工作者”,課程目標、鋼琴教材和學習者的能力和個性傾向都應該瞭然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