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读书,就是从“垃圾快乐”中,提炼出“真快乐”。

读书就是从“假快乐”中,找到“真快乐”。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宅家10天,追了15部剧”。随便找了一部热剧,翻到下面的评论。追剧的人还真不少,多数人还喜欢狂拉进度条,专挑高潮满足快感,生怕耽误追剧进程。

有人就说:追剧就是在“垃圾快乐”中,毁掉自己。

在我看来,追剧有法、有度,也能成为获取真知的过程。比如,有人从《完美关系》中,复习了一遍职场沟通技巧—“蜂舞法则”;有人从《庆余年》中的王启年,总结出要做老板的最强配角,需要具备建立“共享观点库”、“高情商”、“懂得精进”的能力。

因此,从剧中联系实际生活,复习/总结职场中的知识和技能,做到有法有度,也能从“垃圾快乐”中找到“真快乐”。

同样,消遣式读书、漫无目的式读书、走马观花式,也是看后无味的“垃圾快乐”。对于职场人来说,读有所悟、读有所得、读有所用,才是“真快乐”。

学会读书,就是从“垃圾快乐”中,提炼出“真快乐”。

我们该如何高效地读书?

搞清楚读书的目的,就需要思考“怎么读书才会高效”,也就是我们需要学习“学习的方法”。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做笔记,提炼书中的要点和方法论。

现在市面上很多读书APP,功能也是颇为全面。读到某个地方有疑问或者觉得好,下拉屏幕加个书签,或者写一句短评,最后得到一二三条毫无章法的笔记。好处是“方便”,坏处是“大而全”,缺少“带有逻辑地”全面理解。

一句话,读书笔记不是简单地摘抄画线。今天,我以成甲在《好好思考》中提出的“五星笔记法”为例,分享我读《清单革命》过程中的读书笔记。

“五星笔记法”:就是每次记笔记之前,先画出五个星星,每一个星星代表一个问题,一共五个问题,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

一、预测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读正文之前,我们可以先读推荐序或作者序,预测作者要讲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的受众范围是哪些。再来就读目录,评估作者会以什么行文结构写作。有了心理预期作为读书的铺垫,后续通过对比书中的内容,总结出差异在哪儿,好处/坏处又有哪些。

读书笔记一:“核心内容”、“有何价值”。

《清单革命》序中提到,人类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无能知错”和“无知之错”。“无知之错”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知识犯下的错误,“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正确知识,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误,而后者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规避。

在知识日益庞杂的今天,越发需要一场“清单革命”,减少人类犯下“无能之错”。

二、记录对方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讲解逻辑,就跟自媒体写作一样,引导读者“渐进式”理解作者意图,毕竟读得懂才可能被称为“深度好文”。反过来,当我们是读者时,跟着作者的逻辑线,更能加深对核心内容的理解。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看天方夜谭。

读书笔记二:作者的讲解逻辑

1、是什么:美国医疗行业的现状——本该90分钟内完成的心脏急救检查成功率不到50%。

2、为什么:从个人层面,可能犯“无知之错”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犯“无能之错”越来越多;人类需要面临,超出“可控范围”的极其复杂问题;在复杂环境下,人类可能会忽视单调事项或麻痹跳过原本记得的步骤。从团队层面,中央集权的解决方案限制行动能力。

3、怎么办:建立简单、可测、有效的清单。

4、验证有效性:在医疗、航空、建筑等“高精尖“行业,实践工作清单机制,验证结果有效且通用性强。

作者使用传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过程验证”,证明日益复杂的工作需要发起一场“清单革命”。

三、这本书对我有什么疑问和启发?

一个人对社会的理解,表现出的行为,都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也就是说,事物或多或少会有局限性。就好比上课听讲,听懂了固然好,没听懂也应记录下来,花费精力解决自身疑问。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如果和作者观念冲突,记作疑问;如果认同,记作启发。

读书笔记三:对自身的疑问和启发

疑问点:

为什么作者要证明清单是个思维工具?直接上干货,指导制作关键清单的方法,会不会更好?

启发点:

我在平时的自媒体写作中,对数据的引用很少。然而对观点文的逻辑论证来说,数据是强有力的客观性武器,更能加强非演绎论证。因此在后续的文章中,适当地以数据说话。

四、书中的方法论、想法或者给我的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有效策略?

把书中的核心观点,联系过去学过的知识加以理解或解释,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得更为深刻。

读书笔记四:有效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先抓关键”的能力:“二八定律”表明,20%工作导致了80%的问题。“大而全”的解决方式导致无效生产力,因此做事抓住关键是首要原则;

提高“不断精进”的能力:简单、可测、高效是清单三大原则,同时需要保持自主进化能力。就好比“番茄钟工作法”,第一个番茄钟测试可以完成五个单位的工作量,下一个工作钟我们就需要思考能否完成六个单位甚至更多的工作量。

五、列行动清单

任何知识装到大脑里不用,就无法形成身体记忆,也无法“学以致用”。

读书笔记五:行动清单

目前我的项目正处于节点里程碑阶段,所以根据清单的“三大原则、六大要点”,列出里程碑重点工作的检查清单。

学会读书,就是从“垃圾快乐”中,提炼出“真快乐”。

读书需要延伸,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每本书的最后,一般会提及引用过的典籍,或者参考过的文章。在我看来,这就是关于延伸的实例。比如阿图·葛文德先生写《清单革命》的过程中,参考的是《最高职责》、《医生的精进》等书籍。用老方法或理论,通过加工和创新,升华出更为简单而使用的清单工具。

知识改变命运,因为知识本身就在不断进步,所以会创造出越来越高级的命运。

学会读书,就是从“垃圾快乐”中,提炼出“真快乐”。


写在最后:

如果我们不再“因为想读书,所以才读书”,那么从“垃圾快乐”中找到“真快乐。就不再遥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