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參考:這些材料你準備好了嗎?幼升小擇校八大要訣


幼升小參考:這些材料你準備好了嗎?幼升小擇校八大要訣


幼升小擇校八大法則

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小孩的名校,除傳統的“成績評論標準”外,請看“新選校法則”。

法則一:特色原則

與中學相比,小學的特色相對多樣。有的小學是辦學歷史比較悠久的老牌名校;還有一些高校的附屬小學,也是不錯的選擇。

有的小學以英語為特色;有的小學以生本教育為特色;還有的小學以體育、音樂、琴類等為特色。家長在選擇特色小學時,要結合自己的期望和小孩的興趣,儘可能讓孩子的天分得到盡情舒展。


法則二:快樂原則

小學是一個孩子身心打基礎的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學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決定性作用,它奠定了孩子的學科基礎、學習方法基礎、思維方式基礎、身體技能基礎等。

選擇小學很重要,但不能為了這個重要性而使孩子健康受損,或剝奪孩子的快樂。家長不能用厚望代替孩子自主的權利,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因為競爭而剝奪孩子的健康快樂,每個孩子都有權利享受當下的快樂。因此,選擇小學,快樂第一。


法則三:氛圍原則

小學所需要學習的都是一些基礎學科知識,難度不大,這使得學生成績的差距不大,大家都是八九十分。學生只要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優等生。這一點,小學與初中、高中階段截然不同。

選擇小學,學習氛圍更為重要。名校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相對於普通小學更大,學生所需要承擔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因此,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學校。

“與名校相比,一些普通小學儘管沒有太好的硬件和聲譽度,但也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在普通學校裡面競爭沒有那麼大,可能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會更加的輕鬆、愉快。這些學校裡面也有不少成績優秀的學生,而且不亞於一些名校。”


幼升小參考:這些材料你準備好了嗎?幼升小擇校八大要訣


法則四:親近原則

許多家長找名校,都希望與學校領導或班主任搭上關係,如果原先就是熟人,或攀上老鄉,那麼小孩在上學期間無形中將獲得更大的受益,得到更多的幫助。


法則五:沾光原則

小學是按地段入學,每個地段的人口特徵不同,學校的生源結構就不同。有些小學的地段是城中村,那麼學生來源多以“城中村的村民”為主。

有些小學臨近政府機關,那麼學生多是公務員子女。還有的小學地處小區樓盤裡,是地產商引進外面的優質教育資源創辦的“名校辦民校”,這類學校由於有名校的資源,也會吸引部分周邊樓盤的家長前來報讀。

對於一些高收費的貴族學校或國際學校,由於學生家庭非富即貴,一部分家長認為選擇這樣的小學,一是可以從小建立非凡的同學圈子,二是可以為以後的發展“沾光”。這也是一種選擇小學的方式。


法則六:升學原則

在一些家長眼裡,小學上名校是為了順利升入名牌初中。尤其是實行對口直升的區域,家長更是要及時瞭解小升初的策略。

有一些區,現在的升學政策是對口直升,這個時候,家長要留意一下,看它對口哪一間初中。有關人士提醒,如果家長很在意孩子的初中就讀哪個學校的話,你要提前瞭解清楚,不見得名牌小學對口直升的中學就是名牌初中。


法則七:發展原則

家長選擇小學,有時並非完全是為了小孩本人,也有可能是為了家長自身發展的需求而主動擇校。

有一位姓黎的媽媽,小孩在學校上學一兩年就要進行一次轉校,而轉校的目的完全不是為了孩子,而是因為家長本人是做保險的,希望通過孩子的轉校,參加不同學校的家長委員會,認識一批家長,拓展自己的客戶資源。這種動機不純、利益導向的擇校行為,雖是少數人使用的方法,但卻容易傷及孩子。


法則八:多元原則

家長都希望上名校,但什麼學校是名校則難以說清。小學應該做好三種教育、培養三種能力。這三種教育分別是素質、德育、興趣,而三種能力分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方法。選擇小學,應該從這三種教育和三種能力來綜合考察。

一個好學校需要從三個方面來鑑別,第一是素質教育,第二是能力教育,第三是學科教育。好小學是“三合一”的教育,如果只注重學業的培養而忽略了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那麼這種學校就不是好學校。


幼升小參考:這些材料你準備好了嗎?幼升小擇校八大要訣


幼升小擇校八大要訣


第一訣:“轉”

就是要轉變觀念。以我自己為例,一開始對擇校頗不以為然,覺得是吃飽了撐的。後來經過上下左右前後內外全面調查瞭解,很快觀念就轉變了181度,覺得擇校是做父母的天職,擇校是對自己孩子負責任的表現。


第二訣:“查”

就是要蒐集情報。學校那麼多,其中哪些學校口碑好,哪些學校曾經是重點校,哪些學校的學生受到好初中的歡迎,哪些學校名氣不大但實際很好,等等,都需要提前調查瞭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數。好在現在有互聯網,瞭解個大概並非難事。


第三訣:“問”

就是要不斷打聽。你每天都會遇到很多需要打交道的人,同事啊,朋友啊,談完正事,可以順帶問問孩子的事情。看看人家的孩子都是上的什麼學校,問問那個學校到底怎麼樣,作為家長有什麼經驗體會心得遺憾。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在網上收集的那些信息,有不少都是地地道道的“參考消息”,與真實情況有相當大的距離。


幼升小參考:這些材料你準備好了嗎?幼升小擇校八大要訣


第四訣:“看”

就是要實地考察。學校到底怎麼樣,軟硬件如何,學校環境,校園大小,地理位置,交通狀況,距離遠近,等等,都需要現場勘查才能有直觀的感受。


第五訣:“選”

就是要慎重選擇。經過以上調查瞭解,結合你們家的實際情況,相信這個時候的你已經心裡基本有譜,到底哪些學校可以考慮,哪些學校不用再考慮。這個時候需要你在心裡給學校排個座次。想提醒你的是,擇校有風險,選擇需謹慎。誰也無法保證擇校能夠十拿九穩,你最好多幾個選項。有最優選擇,有次優選擇,也有保底選擇。這樣可以給自己留條後路。


第六訣:“託”

就是要託好關係。這是擇校成功的關鍵所在。我們平時會結識各行各業三教九流的朋友,所謂貓有貓道,狗有狗道,不知道那塊雲彩會下雨,也不知道那個朋友就正好頂用。不論出身貧富,不論地位高低,能辦成事情就是硬道理。需要提醒你的是,託人的時候不要一棵樹上吊死,最好是多管齊下,多點開花。這樣成功的概率就會比較高。


第七訣:“盯”

就是要牢牢盯緊。密切注意小學招生的動態信息,及時與所託的朋友進行溝通,便於朋友及時落實相關事宜。在這個過程中,請特別注意要以實際行動密切你與朋友的關係,關係多深,他就會使幾分力,這是一個真理。該問候問候,該送禮送禮,該請客請客,該吃飯吃飯。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他會認真為你出力的。


第八訣:“訓”

就是要訓練孩子。現在每個學校招生,都要進行面試,而且面試的內容很寬泛,不做點準備就容易發揮欠佳。平時就要多讓孩子練練認字啊,寫字啊,算數啊,找不同啊,英語啊,運動啊,等等,這些功夫都是有用的。特別是要孩子學點文明禮貌,見了老師就問好,混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幼升小一直都是家長很關心的話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從孩子未出生就開始關注。

但政策總是在變,讓咱們家長有點摸不著頭緒,所以在給孩子擇校、準備升學時有些家長就會存在著一些誤區。

大家焦慮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時的錯誤理解就會對小朋友今後的升學造成很大影響,所以有些雷不得不排。


誤區一:金子在哪都能發光

金子在哪都能發光。這句話沒錯,但大家看到的往往是倖存者偏差,若是放在大數據中算下概率,可能都不及10%。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讓孩子成為90%,而非要去拼那機會渺茫的10%呢?而小學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培養的關鍵階段,就讀環境對一名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從升學機會看:“對於沒有什麼亮點的普通小孩子來說,什麼推優之類的只是傳說。

我們前後投出了7、8本簡歷,雖然也有拜託熟人轉交的,但是基本上也算是裸投,事實情況是到最終一次面試機會都沒有獲得。”

這是一位普通小學學生家長面對“小升初”激烈競爭的無奈傾訴。

這也解釋了某些地區本地和外來精英人員熱衷買學區房,並且小班和中班就開始擇校的原因。


誤區二:上大班後才開始準備幼升小

幼升小是一個“超長戰線”,需要家長長期規劃和持續的投入,不能等到孩子升入大班後才“臨時抱佛腳”,否則所有的知識學習都積累的孩子身上是會很累的,短期刷題的提高對小朋友的長期的成長髮展肯定有副作用。

從表面上看,幼升小主要體現在幼兒園大班下半年的一個學準備,但是很多準備工作卻應該貫穿整個幼兒園階段,如習慣的養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

因此,真正為幼升小做準備,絕不能等到幼兒園大班才進行,而需要從幼兒入園甚至更早的時候開始準備。

小班時可以開始英語和中文繪本、故事,只要小朋友聽或看得開心就好。

中班開始基礎數學邏輯,如果進展慢就晚點開始,這個要等待到開竅。最後一個學期稍微加強,衝刺一下就好。


誤區三:雞血的學校一定很累

作為家長,在孩子成長路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擇校,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彷彿時刻都在開啟著“雞血模式”——既希望孩子進入好的學校,又怕孩子日後學習太辛苦。

但是,越好的學校孩子就一定越累嗎?有一類學校,教學強度大、速度快、作業多,基礎較差或者磨磨蹭蹭的孩子光應對課後作業可能就要做到10點,但是也有孩子能夠相對快速高效地完成家庭作業。

說累的,可能只是從相對較多的作業角度來看,但學校在教學上並非盲目追求的速度和強度。

對所有孩子來說,學習的內容都是一樣的,作業量也都是一樣的,這時候就取決於學習習慣和思維拓展的培養。


誤區四:重知識、輕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對於準備幼升小孩子來說,學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過早學習唐詩、算數、拼音......

孩子雖然表面上掌握了很多知識,但會讓他的認知過早符號化,進而影響想象力的發展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家長的事事包辦也讓孩子喪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很多學校的幼升小面談中,更多的是對行為習慣及能力的考察


所以除了相應的入學知識準備以外,家長還應該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獲得長足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


2、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的習慣。


3、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和交往能力,養成認真、專注做事的習慣,學會同伴間相互合作、溝通交流。


關注私信回覆 “教材” 即可獲取小學1-6年級電子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