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最后通牒”起到关键作用,天海获得“缓冲时间”

3月12日17时,天津天海俱乐部的“大限”,下午俱乐部门口贴出“安民告示”,劝慰球迷不要聚集,回家等待消息。作为近几年依仗投资人雄厚资金“野蛮”生长的俱乐部,天海没能逃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这种现象在中国足坛俯仰皆是。

由于部分中甲俱乐部消失以及今年中甲联赛扩军,中国足协日前向苏州东吴、河北精英、江西联盛等六家中乙俱乐部发出了提交递补申请及相关材料的通知,截止日期是3月13日,而给天海设置的时限是3月12日,提前了一天,比天海给出的“零元转让”洽谈截止时间早两天。中国足协3月6日向天海发出“最后通牒”,在之前的报道中笔者曾判断“客观上也起到了倒逼各方出手挽救天海的作用”。果不其然,在最后三四天里剧情发生戏剧性翻转,各方加快了出手的节奏和力度,天海起死回生的可能性不小。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足协“极限施压”起到了“孤注一掷”的作用,这是中国足协乐意看到的事情。

足协“最后通牒”起到关键作用,天海获得“缓冲时间”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天津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是本届中国足协执委,对中国足协关于天海问题的看法、想法了解更详细更透彻,相信如果没有天津体育行政部门的作用力,天海自己在解决困境方面会更艰难。单凭“你情我愿”的市场行为,转让俱乐部全部股份这么大的事情在中国足球圈子里是很难操作的,至少时间成本会比较高。

尽管中国足协在“最后通牒”中措辞比较强硬,但只要认真分析其中的要求,“俱乐部资金状况的各种证明材料;逾期未付的国际足球纠纷案件与未赔付金额及可行的解决方案;2019年其他经营负债及2020年其他负债预期;俱乐部一队剩余球员数量和具体名单”这些材料其实并不难备齐,即便有一些证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交上去,只要能够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以及交付时间,相信中国足协相关部门也会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综合考虑——无情规则,有情操作。中国足协不存在一定要“搞死”哪家俱乐部的意图,需要的是包括中超在内各级联赛稳定,因为今年的困难已经够多了,有些事情必须快刀斩乱麻。

当然,即便天海闯过了12日17时这道坎,也不意味着后面就是一马平川,中国足协很有可能根据情况继续收紧对天海乃至全中超球队的监管,直到认为联赛能正常运转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