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告!3月11日起濱州有序恢復正常醫療服務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1日訊3月10日,濱州市委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發佈關於有序恢復濱州市日常醫療服務的通告。

近日,山東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已由Ⅰ級調整為Ⅱ級,且經省評估濱州市所轄縣(市、區)均為疫情低風險區。為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的總體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滿足患者就醫需求工作,現就有序恢復濱州市日常醫療服務事宜通告如下:

一、有序恢復醫療機構正常工作秩序

1.有序恢復醫療服務。從3月11日起,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全面落實省指揮部對疫情防控工作機制不變、力度不減的基礎上,有序恢復正常的醫療服務。但經醫療機構自評或相關部門檢查,認為預檢分診能力不足、感染防控不到位的醫療機構或相關科室,繼續暫停開診。

2.強化重點科室管理。醫院的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門診和檢驗科、影像科等傳染病職業暴露風險較大的科室,應當強化醫務人員防護(相關防護標準見附件1—5),在嚴格落實醫院感染防控措施、確保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逐步有序恢復正常醫療服務。口腔、眼科、耳鼻喉等專科醫療機構開診前需經醫療機構負責人對照防護標準等做出依法依規執業書面承諾,並由所在縣(市、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現場審核評估後確定是否開診。

醫療機構的便民門診、慢性病門診、查體中心、內鏡檢查、肺功能檢查、呼氣實驗檢查、高壓氧治療等科室,由各醫療機構根據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自行評估決定是否恢復相應醫療服務。

二、繼續保持原有防控措施力度不減

3.嚴禁違規接診發熱患者。未設發熱門診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門診部、診所等)仍不得收治發熱病人和有明確肺炎症狀的病人。接診醫療機構必須嚴格按照預檢分診流程,及時引導發熱病人到設有發熱門診的醫院就診,並將患者情況及時向所在縣(市、區)指揮部報告。

4.嚴防嚴控“防輸入”。醫療機構所有入口均應設立體溫篩查點,對所有進入醫療機構人員進行體溫測量,所有進入人員必須佩戴口罩(不可佩戴帶閥口罩),做到全覆蓋、零遺漏。對發現的發熱患者予以登記,並由專人引導至發熱門診就診,同時上報有關登記信息,嚴禁簡單勸離醫療機構。

5.強化發熱門診管理。各醫療機構要繼續加強門、急診預檢分診管理,充實預檢分診力量,提高預檢分診能力。對門、急診患者要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分析病情,合理分流。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要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指派有專業能力和經驗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相關專業醫師充實到發熱門診。同時,要嚴格落實發熱門診感染防控分區管理要求,合理劃分清潔區、潛在汙染區和汙染區,做好相關制度落實和流程管理。

6.強化院內人員管理。醫療機構要嚴格住院部24小時門禁管理,謝絕探視,嚴禁在病房開展門診服務。住院患者確需陪護的,原則上安排1名固定陪護人員,確需更換的要嚴格排除疫情風險。嚴格執行實名陪護證制度,一人一證,憑證出入,嚴禁轉借。對於不能排除疫情風險的新入院患者要安排單人單間,待排除風險後,再安排進入合住房間。嚴格落實醫院工作人員(醫生、護士、醫技人員、護理員、行政後勤保障人員等)、住院患者、陪護人員健康管理和流行病學調查登記,並針對排查出體溫異常人員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

7.強化院感防控管理。全面落實感染防控各項措施,做好醫務人員個人防護,規範消毒、隔離工作,降低患者、陪護人員及醫務人員暴露風險。進一步加強醫院內部人員易聚集場所(如掛號窗口、收費窗口、取藥窗口、檢驗科採血窗口、影像科取片窗口、院內商店等)的管理。各醫療機構食堂應提供配送服務,不準集體就餐。

三、統籌做好醫療服務和疫情防控工作

8.全面推行預約診療服務。各醫療機構要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管理,維護好本院醫療秩序。要發揮“互聯網+醫療”的優勢,全面推行和倡導非急診預約掛號、預約檢查制度,引導患者分時段就診,減少人群聚集。門診診室要嚴格執行“一醫一患一診室”,加強通風換氣,減少交叉感染。

9.全面落實實名制就診要求。除急診患者意識不清且無陪同人員外,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必須實名制就診。兒童患者就診可憑本人戶口本、出生醫學證明或父母身份證件。各醫療機構要做好實名制信息的登記和患者信息的保護,確保就診軌跡可追溯防止信息洩露。

10.全面加強特殊場所管理。強化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靜脈輸液室、重症監護室、手術室、血液透析室、預防接種室、高壓氧艙、NICU、醫養結合病區、康復與臨終關懷病區等特殊場所和精神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機構等特殊單位的管理管控,落實相關防控舉措,嚴密防範疫情的傳播。

11.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屬地化管理。各縣(市、區)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加大對轄區內各醫療機構恢復診療活動後疫情防控工作監督檢查。對疫情防控不力或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醫療機構,要責令立即暫停醫療服務並整改。造成疫情傳播的,將對相關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從嚴追究責任。

以往與此通告不一致的有關規定,以此通告為準。

附件1

疫情期間口腔科門診醫務人員防護及工作流程(參考)

一、口腔科分診臺配備專門護士對病人及家屬測量體溫及詢問流行病學史並登記(根據診療方案最新版)。患者及家屬必須佩戴口罩。詢問患者及家屬並要求其填寫《患者/家屬流行病學篩查表及承諾書》,包括:患者以及家屬的姓名、身份證號、居住地址、手機號碼。並就有無以下問題進行確認,承諾對本次填寫內容負法律責任。體溫正常且無以下情況的患者及家屬方可進入候診區。

1.前14天內有無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有無國外旅居史?

2.發病前14天內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無接觸史?

3.發病前14天內有無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有無聚集性發病(2周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5. 有無可疑不適症狀,如發熱、乾咳、乏力、鼻塞、流涕、腹瀉、結膜炎等?

二、嚴格預約制度,原則上只接診預約患者,根據預約時間前來就診。根據候診室的面積合理佈置候診人數(包括患者家屬),不能造成人員大面積滯留。建議人與人之間距離在1.5米以上。

三、統籌設置診室。保證一醫一患就診,診療區域應加大患者物理間隔,高度應不低於1800mm,對於非獨立牙椅診室,可間隔一臺牙椅安排就診。診療區域檯面儘量少擺放物品,不可擺放個人生活物品。在診室內患者家屬不陪同,不能自理者留一位家屬陪同。建議診療操作時開窗通風。

四、臨床醫生須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仔細詢問流行病學史(第二次),再診治專科疾病,對可疑病例立即上報。

五、有條件的醫院或門診可設立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治療單元進行噴濺性操作。噴濺治療室應設置在科室的最裡端,遠離其他診療區,通風良好,設立緩衝區,區域劃分明確,佈局流程合理。診室應設立特定的空氣消毒機,診療中實現人機共用。

六、根據風險級別穿戴防護用品:接診醫師穿著隔離衣/防護服、佩戴醫用防護口罩(N95)/醫用外科口罩、工作帽、防護面屏及護目鏡、雙層乳膠手套,嚴格遵守手衛生。個人防護用品在診療過程中一旦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汙染,應立即更換或做消毒處理。在治療中不能用手觸摸口罩、護目鏡、防護面罩以及非治療區域。禁止穿隔離衣/防護服離開診療區域。使用後的護目鏡/防護面罩放入1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中浸泡30 min後流動水沖洗、晾乾備用。工作完畢,在診療室內脫卸外層手套、護目鏡/防護面屏、隔離衣/防護服,每步均做手衛生;在診療室外脫卸內層手套、帽子及防護口罩,每步均進行手衛生。

七、口腔檢查前,患者可使用聚維酮碘(1%)、西吡氯銨(0.05%—0.10%)或氯己定漱口水等漱口,有效降低口腔操作產生的飛沫、氣溶膠中的微生物數量。口腔檢查時,應避免引起患者咳嗽、咽反射的操作,可調節患者體位,使患者處於放鬆狀態,並及時吸唾。檢查時應儘量避免使用三用噴槍,防止飛沫、氣溶膠等產生。如需進行冷熱診測試,應儘量減少小冰棒或熱的牙膠條對患者的刺激,或可改用電活力測試檢測牙髓活力。

八、口腔診療中建議四手操作以提高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有利於感染控制,協助人員防護同診療醫師。在操作過程中儘量避免使用高速手機、超聲器械等有水霧噴濺的操作,如必須使用時建議使用橡皮障隔離患牙,並應配合強吸引器操作,建議使用伢典等化學去腐方法或使用挖匙等機械性去腐方法。在診療過程中使用強、弱吸引器及時吸唾,可減少飛沫、氣溶膠等產生。

九、若需使用注射器(包括局部麻醉注射或局部沖洗),應檢查注射針頭是否通暢。按壓活塞時應緩慢下壓,或使用帶螺口的注射器,防止液體迅速噴出產生飛沫。

十、行口腔影像學檢查時,在口內放置膠片可刺激患者唾液的分泌,部分患者可引發噁心、咳嗽、嘔吐,帶出飛沫。因此,在NCP疫情期間,可考慮選擇口外成像技術,包括曲面體層X線片和錐形束CT。

十一、診室定期開窗通風,每天至少3次,每次大於30分鐘。使用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線消毒燈對診室進行消毒,每天至少2次;環境物體表面消毒每天4次,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對於患者接觸的地方如診室椅位、痰盂、治療臺、各種儀器設備及候診椅位等需做到每人次消毒;接診完每一位患者需重新進行手部消毒,戴手套不能替代手消毒或洗手。

十二、疫情期間建議暫緩接收擇期手術病人,以急症和限期手術為主,以減少院內感染的可能。

十三、入院及病房管理規範同所在醫院要求。

附件2

疫情期間眼科醫務人員防護及工作流程(參考)

一、統籌設置診室,保證“一醫一患”就診,避免多個患者一室。在診室內患者家屬不陪同,不能自理者留一位家屬陪同。

二、眼科分診臺及眼科視力檢查處配備專門護士,對病人及家屬測量體溫及詢問流行病學史並登記(根據診療方案第七版)。體溫正常且無近2周內接觸史的患者及家屬方可進入候診區。患者及家屬必須佩戴口罩。

三、嚴格預約制度。原則上只接診預約患者,根據預約時間前來就診。根據候診室的面積合理佈置候診人數(包括患者家屬),不能造成人員大面積滯留。建議人與人之間距離在1.5米以上。

四、接診醫師穿著工作服並加穿隔離衣、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N95)、工作帽、防護面屏或護目鏡、乳膠手套、嚴格遵守手衛生。特檢人員防護同接診醫生。

五、建議高風險操作時,穿著醫用防護服(一次性)、隔離衣、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工作帽、防護面屏/護目鏡、雙層手套、嚴格遵守手衛生規範。操作應當在通風良好環境內進行,房間中人數限制在患者所需護理和支持的最低數量。包括:有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或可能產生氣溶膠的眼部標本採集、內眼手術等情況。

六、診室應安裝裂隙燈顯微鏡隔離板,防止患者分泌物飛濺至檢查者,造成交叉感染。物資緊張時,可以用X線等影像膠片隔檔替代。

七、診室定期開窗通風,每天至少3次,每次大於30分鐘。使用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線消毒燈對診室進行消毒,每天至少2次;環境物體表面消毒每天4次,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對於患者接觸的地方如下頜託、額託和扶手等需做到每人次消毒;接診完每一位患者需重新進行手部消毒。

八、非接觸眼壓計測量眼壓的瞬間,眼表淚液在氣壓衝擊下,會形成氣溶膠粒子,隨著測量次數持續增加,測量口附近濃度增加,存在交叉感染風險。故非接觸眼壓計應置於通風處,操作者每次測量後 應清潔消毒機器可能汙染區及患者接觸區,用風吹 散測量頭與眼之間的空氣,使飛沫稀釋。此外,測量人次間隔應延長。

九、疫情期間建議暫緩接收擇期手術病人,以急症和限期手術為主,以減少院內感染的可能。

十、入院及病房管理規範同所在醫院要求。

附件3

疫情期間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醫務人員防護及工作流程(參考)

一、嚴格預約制度,原則上只接診預約患者,根據預約時間前來就診。根據候診室的面積合理佈置候診人數(包括患者家屬),不能造成人員大面積滯留。建議人與人之間距離在1.5米以上。

二、臨床醫生須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一人一診室,接診時儘可能與患者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仔細詢問流行病學史(第二次),再診治專科疾病,對可疑病例立即上報。

三、接診醫師二級防護:工作服、隔離衣(預防發生噴濺)、一次性醫用帽子、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護目鏡/面屏(預防發生噴濺),乳膠手套、必要時穿醫用防護服。

四、壓舌板、窺鼻器、鑷子、耵聹鉤等一人一次一件,額鏡、音叉、電耳鏡等設備一人一消毒(酒精擦拭),對於患者接觸如下頜託、額託和扶手等每人次消毒;診療臺上器械盒呈常閉狀態。

五、診室定期開窗通風,每天至少3次,每次大於30分鐘。使用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線消毒燈對診室進行消毒,每天至少2次;環境物體表面消毒每天4次,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接診完每一位患者需進行手部消毒。

六、原則上停止電子喉鏡檢查。確需檢查時,應在二級防護的基礎上(防護服外面加穿一次性隔離衣、務必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嚴格實施消毒與隔離措施。

附件4

疫情期間檢驗科發熱患者標本檢測

感染防控流程(參考)

一、窗口、夜間工作人員

穿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戴橡膠手套、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必要時戴護目鏡/防護面屏,嚴格無菌操作,實行“一人一針一巾一手消”,嚴格執行手衛生。

二、實驗室工作人員

從事常規檢測的工作人員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橡膠手套、醫用外科口罩,必要時戴防護面屏/護目鏡,嚴格執行手衛生。

從事發熱標本檢測的工作人員,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橡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必要時穿防護服、戴防護面屏/護目鏡,嚴格執行手衛生。

三、標本處理

實驗室人員接收發熱門診標本時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對轉運箱消毒後方可打開,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對密封袋進行消毒,取出標本,詳細核對標本信息,做好交接登記。

標本按要求離心完成後應靜止10分鐘,再輕柔打開離心機蓋子,在開蓋的同時用75%酒精擦拭消毒後取出標本,放在已經消毒的試管架上。如果能閉管檢測,儘量採用閉管方式檢測,如需開蓋,為防止氣溶膠產生,動作應輕柔小心,和操作者面部保持距離,儘可能縮短打開時間,在生物安全櫃內進行,開蓋後放在試管架上,轉運至工作區域上機檢測。

檢測完成後立即加蓋或用保鮮膜密封后存放,減少標本暴露時間,結果報告後,標本立即按要求進行處理。

四、實驗室環境管理

(1)物體表面的消毒:實驗室檯面、計算機鍵盤、鼠標、門把手等物體表面採用 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儀器等不耐腐蝕的使用 75%的乙醇擦拭消毒,每天2次。遇汙染隨時消毒。

(2)地面的消毒:有肉眼可見少量汙染物時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 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溼巾/幹巾)小心移除。無明顯汙染物時可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2次。遇汙染隨時消毒。

(3)空氣消毒:安裝紫外線燈的房間每天使用紫外線燈照射60分鐘。沒有安裝紫外線燈房間建議定時開門、開窗通風。

五、醫療廢物的管理

所有標本檢驗完成後,應把標本收集在雙層醫療廢物袋內,鵝頸式封口後進行壓力蒸汽滅菌,然後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集中處理。

六、檢驗標本院內轉運感染防控流程(見下圖)

通告!3月11日起滨州有序恢复正常医疗服务

附件5

疫情期間影像科及發熱患者CT/拍片

醫務人員防護及工作流程(參考)

一、配備專門人員對病人及家屬測量體溫及詢問流行病學史並登記(根據診療方案最新版)。體溫正常且無近2周內疫區患者接觸史的患者及家屬方可進入候檢區。患者及家屬必須佩戴口罩。

二、候診區域不能造成人員大面積滯留。建議人與人之間距離在1.5米以上。

三、操作間工作人員穿工作服、戴工作圓帽、戴醫用外科口罩,嚴格實施手衛生。

四、檢查操作時,只限病人一人進入操作間。確實不能自理者,允許一名家屬陪伴。

五、高風險操作時,如強化CT穿刺注射,應穿隔離衣、戴外科口罩、戴防護面屏/護目鏡,戴手套。操作應當在通風良好環境內進行。

六、操作間應定期開窗通風,每天至少3次,每次大於30分鐘。使用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線消毒燈對操作間進行消毒,每天至少2次;環境物體表面消毒每天4次,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工作人員及病人防護用鉛衣應一用一消毒,使用酒精型消毒溼巾擦拭,規範放置。

七、發熱患者CT、拍片應獨立操作間專人專班負責,醫務人員二級防護,嚴格環境物表及空氣的消毒。如只有一臺CT的醫療機構,應該做好預約和通知,限定其他人員進入,在防護到位的情況下,嚴格消毒通風后再安排其他病人做,最好安排在最後做發熱病人。

閃電新聞記者 卜新 濱州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