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吃且帶有故事的美食是什麼?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嗎?

敦書悅禮


我的老家在農村。在我剛記事的年齡,可能也就五歲左右,只知道當時還處在掙工分、分糧票的年代。

由於我家兄弟姐妹多,我排老小,迫於生計,父母親每天都早早到生產隊幹活, 哥哥姐姐們去學校上學,家裡只剩下淘氣跳皮的我,整天被奶奶照看。

一天下午,好像奶奶戴著一幅老花眼鏡,正在認真套綿被,我趁她不注意,偷偷溜出家門,要去生產隊找母親。

當我快到生產隊時,剛好碰到大我兩三歲的鄰家孩子,按輩分的話,我應該叫他小叔,平時 ,由於經常在一起玩了,所以 ,竟忘記了去找母親,倆人又一起玩了起來。

當時,我很清晰的記得,小叔手裡拿了一根筷子粗細的鋼管,也就和香菸的一樣長度,他時不時的用嘴又是吹又是吸的,對我說,這是吸菸呢!我也許是羨慕、也許是無知,很想吸兩口。爭得小叔同意後,我拿過來就大吸了一口,一吸不當緊,小命差點吸沒了。

原來,小叔不知道啥時候,向鋼管裡囤了一管塵土沫,被我一下子吸的是嘴裡邊、氣管裡邊全是塵土,我不停的咳嗽、嘔吐,小叔害怕的很,跑生產隊叫了我的母親,可能是塵土也吸進肺部的原因,天還沒黑,我就高燒不止,以後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後來,聽母親說,當天伴晚,就直送我去了當時很有名的鐵山醫院,差點沒搶救過來。

畢竟,我的氣管和肺受到如此損傷,出院後,母親為儘快恢復我的健康,不知從哪裡得來一個偏方,好像是鳳梅蛋,用艾葉草包裹住,埋在家槐樹根下面至少一週時間,然後拿出來煮熟吃。

由於姥姥家有一顆大槐樹,所以,我每隔七天,就要去姥姥家吃煮熟的鳳梅蛋,也許真是吃鳳梅蛋的效果,也許是隨著年齡增長,抵抗力增強,居然我的病痊癒了。

現在,雖然姥姥已去逝多年,但回想起在姥姥家吃鳳梅蛋的味道,感覺真的好美味,那種香,不是一般的香,當打破蛋皮時,一股艾葉的青香先撲面而來,咬上一口後,鳳梅蛋的香味又混合其中,讓人難以忘懷。

所以,現在的五香鳳梅蛋,一直是我的最愛,時不時就要買些煮來吃。

我的煮法很簡單:

首先,把買回來的鳳梅蛋,用淡鹽水浸泡十來分鐘後,清洗乾淨。

其次,電飯鍋中加入適量清水 ,放入少許桂皮、香葉、八角、花椒和幹辣椒,再加入適量食用鹽,然後把鳳梅蛋放入 ,大火水燒開,煮十五分鐘左右 ,直接改保溫檔,醃燜上三四個小時,即可食用。

好了,今天的美食故事就此結束,還望朋友們多多關注,多多轉發。

謝謝!


丁丁食言


喜歡吃且帶有故事的美食那就是爸爸做的紅燒肉,在我心裡一直都是別的美食無法替代的一道美食,爸爸走了四年了,可我一直記得爸爸給我做的紅燒肉,每一次不開心或者心情不好了爸爸都會做給我吃,我記得有一年的夏天的一天,爸爸問我想吃什麼了,我說紅燒肉,當時外面下著大雨,爸爸撐起雨傘就出門了,過了一個多小時爸爸回來了,回來時手裡拎著一塊五花肉,我說我就是說一下想吃了,您怎麼冒著雨就去買肉呢!我爸說只要妮想吃我就做,在我的記憶裡永遠都有爸爸做的紅燒肉的味道,爸爸走了幾年了,可那道菜的味道一直都在我心裡…

好了,朋友們這是我和爸爸的故事,也是我放在心裡的那個味道。

下面我說下紅燒肉的做法,首先準備一塊五花肉,清洗乾淨切成兩釐米的方塊裝盤備用,下面我們準備要用的配料,冰糖、蔥段、薑絲、紅辣椒、八角、香葉、桂皮,還有調味品(料酒、老抽、耗油、鹽、雞精),我們先起鍋燒水,倒入料酒把肉焯下水去去血沫去去肉腥味,撈出過涼水備用,在起鍋燒油,熱鍋涼油下冰糖,炒出糖色下焯好的五花肉,炒至肉塊變色倒入開水,放入準備好的配料(蔥、姜、紅辣椒段、兩個八角、三片香葉、一小塊桂皮、兩勺老抽一勺耗油少許鹽),大火半小時小火悶五分鐘倒入少許雞精即可關火裝盤,一盤美味的紅燒肉就出鍋了,有喜歡的朋友可以學著做做,真的很好吃。



澤媽小廚房


我小時候生活在湖南省一個小縣城裡,湖南自古就有“魚米之鄉”之稱,物產豐富;我記性裡最愛的美食就是一道湖南經典家常菜“辣椒炒肉”。在湖南農村,每家每戶自家的菜園裡,都會種植辣椒。辣椒對於湖南人來說,就像做菜不能缺鹽,做米飯不能缺米。如此重要。而湖南當地獨特的氣候,種植出來的辣椒,肉實飽滿,香辣可口。

上初中那會,因為父母工作忙,我就開始了寄宿生活。一個禮拜回家1.2次。每當學校飯菜不可口時,我就會讓媽媽送一份“辣椒炒肉”。這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每當我不知道改吃什麼的時候,來一盤“辣椒炒肉”,瞬間勾起我滿滿的食慾。

接下來我將分享一下,湖南“辣椒炒肉”的正宗做法:

食材:湖南當地辣椒200g(現在市場上好多柿椒、大青椒、線椒、螺絲椒等品種,都不正宗的,建議某寶上進行購買)、五花肉(瘦肉為主,稍帶肥肉)250g、蒜、青蒜2根;

步驟:

1、肉切絲,如果不喜歡吃肥肉,就分開切,肥肉煉油,瘦肉小炒;如果不介意肥肉,可以一起切成薄片;青椒切絲;青蒜切斷,蒜頭和蒜葉分開;

2、起鍋煉油(要自己煉豬油,才最好吃),放入蒜進行爆香,放入豬肉;大火進行翻炒,等肉泛白,稍泛黃,裝盤備用;

3、鍋裡留點油,如太少就加點油,油熱倒入辣椒和青蒜白;進行翻炒,炒至7分熟時,倒入之前的豬肉,翻炒幾下,再放入青蒜葉,最後放入鹽、生抽(一點),雞精;

4、出鍋裝盤;

溫馨提醒:1、有不少家庭還喜歡加入豆豉;那如果要加入豆豉的話,在炒辣椒時,就加入;

1、如果你不能吃太辣,切辣椒時,去籽;或者炒辣椒炒久一點;

2、一定要大火。但是注意要不停翻炒,不能糊了,如果太乾可以適當加一點點水;

寫到這裡,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辣椒炒肉我的最愛,也是我媽媽對我的愛,我的鄉愁。


小幸運美食


那是小的時候奶奶做的菜 我奶奶每次做菜油熱都要往鍋裡撒點鹽,,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是為什麼,我現在燒菜不管什麼菜都要撒幾粒鹽,好像是不會粘鍋,現在奶奶年齡也大了 ,手腳也不方便, 希望奶奶保重好身體多活些歲數。我的奶奶看起來非常慈祥



好K7個仔裡子


2018年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去國外也是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辦護照第一次和我親姐姐一起去太多第一次。第一次看著我的小外甥睜著大眼睛吃西瓜😄,總覺得第一次幹什麼事都是最好的,飛機上的麵條讓我也覺得無比好吃。回國之後我還是喜歡吃自己家的麵條。雖然我是南方人但是對面條情有獨鍾😄






123126198261


看到這個問題我有話說,最喜歡吃的美食是秋半斤,個大皮薄,水多肉甜,小時候最愛吃。提起秋半斤,我想到了一個記憶深刻的故事,還有點不好意思說。

故事應該發生在童年時代,那年我只有8歲。在夏末入秋季節的一個夜晚,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秋風瑟瑟,吹的庭院椿樹左右搖擺,翩翩起舞。樹葉沙沙作響聲讓我想到院牆外的梨樹——秋半斤。目光飛過牆頭,只見樹上掛著數不盡的秋半斤,似乎被月光照的個個發著金光。看著看著口水下嚥,只可惜那梨樹不是我家的,是奶奶家的。但是太想吃了,於是一個邪惡的想法產生了。

我走出大門,左看右看,前看後看,悄悄的來到樹下,雙手抓住一個樹枝,左腳一蹬,右腳一胯上了樹。正當我摘第二個梨時,奶奶家的狗叫了起來,緊接著聽見開門聲,只見奶奶拿著手電筒出了門,她用燈光四處掃射。此時的我大氣不敢出,躲在樹上一動不動,也許是太緊張了,一不小心梨從手中滑了,重重的砸在地上,聲音是那麼的響,心想這下完了。奶奶把燈光向樹上照了照,來到樹下走了幾步,盡然回家了。我的心跳終於恢復了平靜,我從樹上縱身一躍跳下地,如離弦之箭向家衝。

回家吃了梨之後,我美美的睡了一覺。第二天醒來,還在想著梨的美味。正在這時奶奶手中捧著幾個梨來了,奶奶喊著我的小名對我說,晚上不能爬樹,要吃梨跟我說。



王老二美食記


去年夏天某天我剛下班回到家,還沒有進門就聞到一股香味,我衝著廚房問:“媽,做什麼好吃的這麼香”“兒子,回來了,正在做豆渣呢”“我說這味道這麼熟悉呢,好多年沒吃了。現在估計都沒人會去找豆渣吃吧?”媽:“是呀,好多年沒有吃了,我今天是特意去找做豆腐作坊求了人家半天才討要了點來的,市場現在沒有賣這個豆渣的,這不是你爸最喜歡吃的菜嘛”我……四目相對一時間兩人無語,炒好豆渣端上飯桌,剩好飯,默默的吃起來,思緒卻飛起來。

我爸六年前得病走的,生前最喜歡吃豆渣了,喜歡在炒豆渣的時候加上小蔥段加點鹽一起炒,很香很香,有時候加點豌豆也可以。吃飯時候什麼菜都不要,可以吃上三大碗飯,我也喜歡吃。媽卻說這個菜豬都不吃,窮人才吃的,我說為什麼啊?媽說這個豆渣是製作豆腐的副品,一般沒用扔掉或是給養豬的做豬潲水用的。還給我講了一個小故事:

1983年,過春節。當時爸爸一個月才32元工資,加上我和弟還小要養,一家人都要靠這點工資生活。爸爸還要寄5元去鄉下的爺爺用,還掉每月都要拉的饑荒,這年春節手中就沒幾元錢了。但就是這樣,爸媽還是決定過年得賣點好吃的,不能讓兩個小孩嘴饞到。

大年初一,爸老早提著一個竹籃子去供銷社副食品店買菜,卻吃了個閉門羹,鬧了個大笑話,沒人上班,過年沒吃的可買。現在想來真是好笑。(爸爸以前在工廠上班一直吃食堂,媽媽以前在農村帶我和弟弟,沒有春節去購物經驗,那個年代過春節須提前購好三天的菜才行),回到家告訴媽媽沒有買到菜,氣的老媽要哭,還準備借自行車回六十公里的鄉下去。

正在愁眉不展時,正好有個爸的同事來竄門,聽了也是大笑,說沒事,我有個親戚做豆腐的,我去找他拿點豆腐。等了半天卻提回來了十來斤豆渣,說豆腐早就賣完了,只有豆渣,我爸還是感謝萬分,邊接過來邊說,有比沒有強,謝謝謝謝!

就這樣,我家在那年的春節過了個特別的春節,吃了三天的豆渣,現在想來好笑,但那個時候好心酸。

現在社會物資極其豐富,再也不會岀現物資短缺的時候了,超市全年營業,但有些美食現在再也不會岀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懷念豆渣的美味,懷念爸爸。





山水趣味小熊


十二年前,他唯一拿手的,就是給我做一碗方便麵,而且,感覺特別好吃,味道到現在想起來,都是最好吃的,現在想想,是了,那是愛的味道吧,喜歡,就喜歡他的一切,給予我的一切,我相信一見鍾情。我和他的經歷了太多事,直到現在,相識十二年,結婚十一年,我還是依舊愛吃他做的方便麵,還是以前的味道。



二芬的日常


“故事”本身就是一件用來回憶的美好記錄,再加上美食輔助,更是豐富故事的趣味性。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小故事。

這張圖片看起來很模糊,對沒錯,因為這時候手機的像素還很差,那時候上大一,學校清真餐廳的麻辣燙便宜又美味,圖上的一盆不超過10塊,一般人五六塊足夠。那是我的小夥伴,外號屌絲的男人,他是真的能吃,點了太多,最後老闆只能用大鋼盆給他端上來,當時一下子就聚集了全場人的目光,哈哈。

下面這三張圖片,可能看過舌尖上中國的朋友見過第一張圖片,第二張就是屌絲,第三張是偉大的超哥。就是因為看了舌尖,開學後,趕大早六點多坐1小時公交去買煎餅,超哥還是暈車的,這倆人能一起陪著來也是相當夠意思了。排隊兩個多小時,終於買到了,限量2套,看他們的笑容也許就明白了,是故事重要還是美食重要,你心裡一定有個答案吧。


一支筆一條線


提起我家鄉三匯的美食,第一肯定要數鹽鍋盔啦!


曾經有相當長一段時期,鹽鍋盔是三匯人出行辦事時的主食。那時,趕場、挑力、做小生意的人,要麼自己烤好一個飯糰放在口袋裡當午餐,要麼買兩個燒餅充飢。勤勞而極富創造力的三匯人,鹽鍋盔就是平民智慧的偉大結晶:外面焦黃香脆,裡面肥厚綿軟,椒鹽均勻裹在裡面,鹹香麻辣兼具。既不像山東煎餅那樣堅硬寡淡,又不像蔥油餅那般綿軟油膩,秀外而慧中,價廉而味美,是典型的平民美食。

我小時候,鹽鍋盔最初五分錢一個,後來七分錢一個,再後來1毛錢1個,而今也只需3-5元一個了。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上街吃碗小面是鄉下人的奢侈,只能買個鹽鍋盔喝杯薄荷糖精涼水。而留守在家裡的孩子們,眼巴巴盼大人趕場回來帶根油條或鹽鍋盔,已是天大的賞賜了。夏天,那鹽鍋盔回來自然帶著陽光的熱度,熱辣可口;冬天,帶回的鹽鍋盔雖然已經冰冷了,但掰一小塊兒放在嘴裡慢慢咀嚼,依然鹹辣有度,其樂無窮,回味無窮。

那年頭,鹽鍋盔確實是一代三匯孩子的美味記憶。

鹽鍋盔的多元化,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最初的鹽鍋盔,只是裡面裹了椒鹽的幹餅子,最多也就是劃開包個涼粉而已。

而今,有牛肉末的、有鮮肉的、有臘肉的……可謂應有盡有了。

今天的鹽鍋盔,早已經過了充飢時代,而進入了吃味時代。因此,賣相、用料、做工都變得考究起來。

雖然三匯的年輕人在外打拼的越來越多,三匯的鹽鍋盔攤卻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漸漸多起來。因為三匯的鹽鍋盔越來越出名,連央視舌尖上的中國都來採訪過了。達州、成都、重慶、北京的食客慕名而來,為的是站在街邊或坐在板凳上品嚐一下鮮美的鹽鍋盔包涼粉,末了再打包幾個去乘坐飛機或高鐵。

如今,帶上三匯鹽鍋盔打“飛的”,絕不是什麼天外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