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方法,讓你學會流心工作法,在工作學習中達到忘我的投入狀態

前面我們講到了什麼叫做堅毅,如何做到堅毅,我們對堅毅做了一個定義,就是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心、專注投入、堅持不懈的能力。

這裡有一個很關鍵的詞彙,叫做專注投入,除了激情、堅持,我們還需要有專注高效的狀態,才能真正實現長期目標。所以啊,今天我們要來具體聊一聊,怎麼才能做到專注投入這個話題。


3個方法,讓你學會流心工作法,在工作學習中達到忘我的投入狀態


一、為什麼我們會越來越難以專注?

現代社會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越來越難以專注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第一, 誘惑太多。

以往我們在讀書、看報的時候,身邊沒有那麼多的高科技產品,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電視. 最多的打擾可能就是小朋友在打打鬧鬧、窗外的鳥叫,但是現在遍地都是各種各樣充滿誘惑力的影響。

第二,信息的消費越來越快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越來越熱衷於追求快餐式的信息消費模式:以前看新聞,可能會是報紙上的一個版面,但是現在一條微博或者其他平臺的快訊,需要精簡到140個字以內。以前看電視劇的時候,大家都會守在電視機前把每一集都追完,現在我們往往會用兩倍速,甚至可能如果不是我們關心的內容,我們就會自動跳過。甚至連閱讀、看電影的模式都發生了改變,以往我們習慣於認真讀完一本書、去電影院看完一部電影,但是現在,大家會越來越習慣用半個小時,聽完一本書評,或者花十分鐘看完一個電影簡介的視頻。

因此,現在我們對於信息的消費越來越快速。但一旦我們習慣於快餐式的信息獲取,我們就會缺乏“靜下來”的耐心,也會更難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

所以,在兒童早期教育裡,我們經常會建議家長們在孩子六歲以前,不要讓他們過多的接觸電子產品,甚至有很多心理教育學者和醫生在實踐中發現,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孩子,在思考和社交能力方面會容易發生“扭曲”,有的可能還會和多動症相關。

這是因為孩子在成長早期的時候,接觸到這些複雜多樣、高刺激性的信息時,大腦中的某些化學物質,比如多巴胺的水平就會升高,導致孩子在短時間內呈現高度興奮狀態,但興奮之後就會出現嚴重的頹廢感和沮喪感。


3個方法,讓你學會流心工作法,在工作學習中達到忘我的投入狀態


二、專注不是刻意集中注意力,而是要做到收放自如

那我們應該如何有意識地去培養我們的專注力呢?首先我想糾正大家的一個誤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它不一定是一個壞事。我們要做到的是真正的收放自如,而不是刻意的去高度集中注意力。

為什麼這麼說?大家知道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極端會是什麼嗎?在心理學上就叫做:自閉症。自閉症人群就有極其專注的特質,但是這往往會讓他們沒有辦法外界世界進行交流。同樣的注意力高度不集中,就是我們所說的多動症。

確實如此,大家是否能夠想象到我們熟知的非常多的科學家、藝術家,他們其實注意力也並不是高度集中的,因為我們一旦過於關注於事物的微小細節的時候,我們其實很難找到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很難看到大局。

所以說,我們所需要的專注力,是對注意力做到收放自如,是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進入高度集中的狀態,而不是刻意培養自己時時刻刻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3個方法,讓你學會流心工作法,在工作學習中達到忘我的投入狀態


三、如何才能進入到心流狀態?

什麼叫做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進入高度集中的狀態呢?

說到這裡,我想請大家回顧一下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有沒有達到過這樣一種境界:當你非常專心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達到了一個忘我的狀態,周圍的事物完全不能干擾你,你忘記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你不再聽得到身邊嘈雜的聲音。

這樣的狀態下時間過的非常的快,半天很快就過去了。這就是心理學上描述的“心流”狀態。

什麼時候最容易達到心流狀態呢?大部分人會是在追劇的時候,你可能不吃飯,不睡覺,回過神來,好幾個小時就已經過去了。

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不能只在娛樂的時候達到心流,而是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比如學習和工作時,也能達到這種狀態。那麼如何在學習和工作中達到心流狀態呢?我總結了三個方法:

第一點:找到真正熱愛的事物。

這件事情我真的喜歡,我真的願意做。找到自己願意投入100%的精力,即使失敗了,跌倒了,受傷了,你也非常樂意持之以恆的做下去的一件事。

怎麼找呢?就需要大家回顧一下自己過去的人生,進行自我反思,自己有沒有真正熱愛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我非常鼓勵你,把這個事情當做你終身的事業和使命。

如果沒有怎麼辦呢?那你就非常有必要儘快去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做一個摸索和嘗試,因為當我們做一個全新的嘗試的時候,時間成本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大的。這個概念我們已經在行為經濟學那一課做了具體講解,大家如果生疏了的話,歡迎課後再去回聽一下。

第二點:合理確定目標的挑戰性。

心流狀態的達成,還取決於個人能力水平和任務難度之間的關係。

如果任務難度低於能力水平,閉著眼睛就能完成,那這個目標任務就太簡單了,你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會覺得很無趣,比如你讓一個初中的孩子去背99乘法表,對他來說,就非常的枯燥。

另一方面,如果任務難度遠遠高於能力水平,無論你怎麼嘗試,怎麼努力都做不到,你做著做著就會絕望,會有挫敗感。比如你老闆今年給你的業績指標是100萬,但是過了大半年,你只完成了10幾萬,剩下的時間你很可能就會放棄,死豬不怕開水燙了。

那到底什麼樣的任務是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的呢?是那些較有挑戰性的任務。什麼叫做較有挑戰性的任務?可能你當下做不到,但是你踮一踮腳尖,跳起來,是夠得著的,在通過自我思索和尋求外界幫助的狀態下,你是能夠完成的。

始終把目標挑戰性保持在一個比現有能力稍高的標準,是進入心流狀態的第二個關健。

第三點:可以規避一些干擾性的電子產品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其實現在很多社交媒體和app,不僅僅對於小孩大腦的發展有負面影響,對於成年人的注意力、心理健康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研究表明:長時間沉浸在社交媒體裡的人,很難集中注意力,也會感到更孤單、幸福感更低。但是現在中國年輕人平均每天要花至少3個小時在手機上,排名世界第二。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據。

因此,如果你有一段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備考期,我非常鼓勵你直接卸載社交app,或者非常嚴格地去控制自己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