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老北京特色美食,你吃過幾種?

中國,作為世界三大美食王國之一,擁有著無數的美食。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當地的特色美食更是數不勝數。相信很多人都來過北京,或者在北京工作,那麼老北京的特色美食,你都吃過哪些呢?今天小茉莉來給大家介紹幾種,快來看看,你吃過嗎?

豆汁焦圈

6種老北京特色美食,你吃過幾種?

老北京人的早上是從一碗豆汁開始的。據說自打清乾隆年間,在皇宮裡就開始有豆汁了。喝豆汁兒是有講究的,喝豆汁的時候一定要搭配焦圈和小鹹菜,小鹹菜須是芥菜醃製切好的,淋上麻油拌好的。豆汁要趁熱喝,最好微湯。豆汁喝起來有一點酸,但慢慢回味會有一點甜。剛出鍋的焦圈又脆又香。當然豆汁的味道比較獨特,如果不是長期接觸,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炸灌腸

6種老北京特色美食,你吃過幾種?

炸灌腸是北京的一種風味小吃。據歷史記載,清光緒年間,福興居的灌腸在京城小有名氣,福興居的掌櫃被稱為為"灌腸普",傳說其製作的灌腸為慈溪太后所喜愛。最初的灌腸是用豬大腸灌製進澱粉、碎肉製成的,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灌腸的製作工藝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吃到的炸灌腸大部分都是用綠豆澱粉加香料灌製而成的。炸好的灌腸需要沾上蒜汁兒食用,這樣搭配起來才是正宗的吃法。

滷煮火燒

6種老北京特色美食,你吃過幾種?

滷煮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宮廷的一個御廚知道乾隆皇帝愛吃味重的食物,就用五花肉和丁香、甘草、桂皮、肉桂、砂仁等中藥材做出了一道菜,深受乾隆的喜愛,被命名為“蘇造肉”,後來流入民間。到了光緒年間,貧苦的老百姓用廉價的五花肉、豬下水(豬的各種內臟)和豆腐、火燒混在一起製成,“腸肥而不膩,肉爛而不糟,火透而不黏,湯濃香醇厚”,吃的時候澆上滷汁,再根據個人口味加上腐乳、蒜末、韭菜花、香菜、醋和辣椒油,老北京人都好這口兒,隔三差五地就會去吃一頓解饞。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吃得下,所以愛吃的人是對它趨之若鶩、欲罷不能,不愛吃的人則是聞風喪膽,唯恐避之不及,正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糖火燒

6種老北京特色美食,你吃過幾種?

老北京的糖火燒至今已經火了三百多年。相傳,360年前,南方有個回民,叫做劉大順。他帶著全家,乘船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到京城遊玩。到達通州以後,全家人突然水土不服,沒有食慾,還上吐下瀉。劉大順精通廚藝,於是用從家裡帶來紅糖,加上通州當地的麻醬,混合以後,用清水和麵做成了饅頭,誰知竟治好了全家人的水土不服。這也是糖火燒的由來。地道的老北京糖火燒外皮焦脆,內心暄軟,回味無窮。

艾窩窩

6種老北京特色美食,你吃過幾種?

艾窩窩是北京的一種清真小吃。據傳說,有一位紫禁城裡當過太監的人說,明朝的“儲秀宮”居住著皇后和妃子,她們吃慣了山珍海味,感到有些膩了。有一天,在“儲秀宮”做飯的一個回族廚師,正在廚房裡吃自己從家裡帶來的清真食物“艾窩窩”,被一位宮女看見了。宮女一嘗很好吃,就給皇后帶了點,皇后一嘗,也感到非常好吃,就當即讓這位回族廚師為居住在“儲秀宮”的皇后和妃子們做“艾窩窩”吃。皇后特別喜歡吃艾窩窩,說廚師做的“艾窩窩”不僅“色雪白”好看,而且吃起來,其“味香甜”。艾窩窩的主要食材是糯米粉(江米)、麵粉做外皮,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藥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深受大眾的喜愛。

豌豆黃

6種老北京特色美食,你吃過幾種?

豌豆黃是用豌豆製作而成,由於深受慈溪喜愛而出名,是著名的宮廷小吃之一。製作時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做好的豌豆黃,外觀呈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入口即化。

以上幾種小吃,都是老北京特別有代表性的,而且都有著很悠久的歷史。還沒有品吃過的朋友,有機會的話可以品嚐一下。另外,你心目中最好吃的北京小吃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讓更多的人知道。

我是小茉莉,喜歡製作美食,研究美食,每天會分享不同的美食技巧。如果你也喜歡美食,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大家共同學習更多的美食知識,成為自己的美食家。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