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捐贈千年寶藏蔬菜-折耳根,川人視之如寶,武漢人又愛又恨

多難興邦,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愛無疆。

特殊時期,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做一份貢獻。疫情之初,四川“大樹哥”向武漢人民捐贈10頓蔬菜,引發了大家對湖北人民的生活關注,全國各地都開始向湖北進行了生活物資保障性援助。

無論何時,我們四川人從不落後,熱情的四川人在蔬菜上的捐助,蹭蹭的上了熱搜,湖北人民先是為四川捐贈的“兒菜”感到頭疼:“此物是何,沒見過,怎麼吃。對此,熱情的四川人民又發去了菜譜、照單做菜,解決了兒菜無從下手的問題,而另一蔬菜折耳根卻令部分湖北人民表示:好意心領了,菜還是拿回去吧。

四川捐贈千年寶藏蔬菜-折耳根,川人視之如寶,武漢人又愛又恨

寶藏蔬菜--折耳根

在我國,很少有一種植物能夠讓人們如此涇渭分明地表達對它的喜愛或者厭惡,全國十大最難吃蔬菜排行榜上,它長期佔據一席之地。

折耳根學名魚腥草,又稱豬鼻孔、蕺菜等,是木蘭綱蕺菜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主要分佈於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各省,而其中又以西南省最多,其中四川、重慶、貴州人民對它最鍾情。

折耳根被作為食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浙江紹興古城內有座“蕺山”,因山上多生長“蕺草”而得名,傳說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時,為了鍛鍊自己的意志,便以折耳根為食。

四川捐贈千年寶藏蔬菜-折耳根,川人視之如寶,武漢人又愛又恨

而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天文學家和發明家張衡的《南都賦》中寫道:”“若其園囿,則有蓼蕺蘘荷“。由此可以看出,折耳根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是多麼寶貴啊,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鄉時,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它。

  • 藥食兩用

折耳根作為野菜,其外形並不出彩,有特殊的腥臭味,葉子、根莖都可以食用,同時還可以入藥,有清熱、祛暑、解毒之效。

魏晉時期,它就已經開始作為藥材使用,以”魚腥草“之名被收入醫書當中。現代研究發現,魚腥草主要含有揮發油和黃酮類化學成分,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等多種細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利尿、抗腫瘤、止咳等作用。

四川捐贈千年寶藏蔬菜-折耳根,川人視之如寶,武漢人又愛又恨

中藥中使用的魚腥草多是夏天採摘、除去雜質後,曬乾。在西南地區,幾乎每家每戶必備,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遇到傷風感冒、頭疼發熱,用它泡茶、煮水喝,能緩解病症。

魚腥草曾得到許多名人的鐘愛,但長久以來除了西南地區外,在其他地方的菜譜裡,它始終不能登堂入室,反而是作為中藥名氣更大一些。

四川人眼中的折耳根

而這個令湖北人頭痛不已的菜,正是四川人民的最愛--折耳根,若問喜歡到什麼程度,可以說是頓頓不能少。它是四川人餐桌上的代表性食物,主菜可用它,涼菜用它,配料用它,燒烤用它,火鍋有它,總之,它無處不在。

四川捐贈千年寶藏蔬菜-折耳根,川人視之如寶,武漢人又愛又恨

西南人民為何如此鍾愛這種蔬菜呢?

歷史上西南地區貧瘠,而折耳根生命力強勁,可能適應貧瘠的土地,還能增強土壤的肥力,無論乾旱、水災它都能存活,而且它所生長的周圍也會生長著其它野菜。在那些困難的年月,人們食草根、樹皮渡日。幾次大饑荒中,折耳根都成了人們存活下去的主要食物。

​隨著朝代的變遷,這道菜便漸漸適應了西南人民的口味,在別人口中如腥臭般的食物,在西南人民眼中卻是奇香無比。

四川捐贈千年寶藏蔬菜-折耳根,川人視之如寶,武漢人又愛又恨

四川人熱情、好客,總想要把自己覺得最好的給人,在四川人眼中,折耳根是我們最愛的食物,所以它也成了此次援助物資中的名片,我們總是願意把自己認為最珍貴地給別人。

你喜歡吃折耳根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折耳根的吃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