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感》觀後感:病毒可以入侵身體,卻入侵不了靈魂

人在天災面前太渺小了,對於天災人類無法避免,又難以抗拒,來的突如其然,沒有任何預兆,地球給我們的任何反饋我們只能接著,03年廣東非典、08年南方雪災、08年汶川地震、13年南方乾旱、20年新型肺炎,我們其中,有的人是受害者,有的人在家中坐著平安無事,面對這些不可抗力,作為人民群眾的我們也無能為力,而無論發生什麼,軍人、醫生、消防員、警察……他們一定在最前線,冒著最大的危險,做著最令人敬佩的事情,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疫情期間我去看了一部與病毒相關的韓國電影《流感/致命感冒》,這部電影結束,令我害怕的不是病毒,而是在災難面前,人性的殘忍、怯弱、恐懼,陰暗的那面被揭露出來,劇中韓國政府對自己國民的冷漠,美國政府為了保全自己利益展現出的自私,人民群眾對生命的不屑。我非常慶幸我是華夏兒女,因為無論發生什麼,我們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強大的祖國—中國,他永遠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國民,是我們堅強的後盾。

電影《流感》觀後感:病毒可以入侵身體,卻入侵不了靈魂

對於一部分人而言,貞操真的比命重要,特別是在偏保守的亞洲,這是普遍現象。仁海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在乎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自己的裙子破了,一個倫理道德的產物,卻被女子看得比命都重要,是社會把女子的貞潔看得過分重要,給所有女性施加壓力。在岌岌可危的車廂裡圍起了衣服,守住女性的尊嚴,在她眼中生命遠遠比不上所謂的貞操。消防員把她救上來時,沒有得到一句感謝的話語,甚至去安慰的時候卻換來了一句鄙夷“你也不用這麼邀功啊,這是你的職業”,消防員不被理解,不受尊重,冒著生命的危險,救人於水火之中,對這是他們的職業,他們用生命來拿著稀疏的報酬也理所應當嗎?這是一份工作,也是職責所在,他們不只是滅火,所有需要他們的地方,都會有紅色的身影,他們是人民的部隊。仁海想讓消防員重回危險之地,只為了拿回屬於她的包包,人們總覺得他們是無所不能的,覺得他們就應該為群眾無條件服務,穿上衣服他確實是人民的公僕,可是脫下衣服,他也是媽媽的寶貝、愛人的心頭肉,他們的生命也是爸媽所賦予的,和我們一樣是平等的,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別人為我們的利益赴湯蹈火。


電影《流感》觀後感:病毒可以入侵身體,卻入侵不了靈魂

在當前複雜的醫療設備,高昂的醫療費用,都會引起患者的怨念,導致緊張的醫患關係。在劇中醫生治病救人,家屬卻無理取鬧,覺得是醫生把病情加重了,隱瞞發病原因,甚至把帶有病毒的血,抹在醫生臉上,進行報復,雙方缺少信任,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想把病治好,發生矛盾的原因無非就是投入了大量的金錢沒有得到相應的反饋、醫務工作者對患者或患者家屬的態度問題,想象中的結果和現實生活中的有差距,這就是最常見的醫患矛盾。每個人都有他的難處,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角度不同,自然想法也不同,患者家屬的擔憂,醫生的忙碌和態度,就決定了兩者的關係。在醫患關係中,其實患者才是處於下方的位置,他需要醫生去告訴身體狀況如何,處在一個被動的位置,醫生佔有著主動權,在患者的角度想,只有身體不適才會來醫院,而他們在飽受煎熬的同時卻還要看著醫生冷漠的臉,畢竟醫務工作者也看淡了生死,他們心裡會是什麼樣子?而站在醫務工作者的角度,他們冷漠的臉或許是昨晚為了和死神拼搏徹夜未眠,他們冰冷的話語或許是因為心中的一腔熱情早已經被歲月磨平,冷酷的外表下其實藏著一顆熱血沸騰的心,你認為醫生不在辦公室,就是去休息了,而他們正在手術室搶救著今天第三、四個病人。多點理解,換個角度想問題,結果就是不一樣的,相互之間多點傾聽和關愛,互相包容,才能擁有彼此之間的信任。

電影《流感》觀後感:病毒可以入侵身體,卻入侵不了靈魂

醫生和患者之間沒有對錯,既然患者會出現在醫院裡,就是信任醫生,有時候出現醫鬧並不見得就是患者的錯,不如醫生抿心自問,自己真的有醫德嗎?真的醫者仁心嗎?不盡然,一定有人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驅動的,大愛無疆、無私奉獻不敢要求,只求醫生做到自己問心無愧。

電影《流感》觀後感:病毒可以入侵身體,卻入侵不了靈魂

提出封鎖城市卻引來了人們的嘲笑,對病毒的不以為屑,這簡直就是國外對封鎖城市態度的翻版,中國封鎖武漢,對於國外無良媒體而言,是侵犯人權,可是如果不封鎖不只是中國遭殃,而是全人類的事情,中國竭盡全力為世界爭出的三個星期,引來了外國人民的不屑,甚至歧視,稱新型冠狀病毒為“武漢病毒”或“中國病毒”,這並不是武漢人民的錯,也不是中國人的鍋,病毒發生並非我們本意,我們沒有稱H1N1為美國肺炎,也沒有把西班牙流感稱為美國流感,中國人沒有一個人詆譭某個國家,更沒有繪製病毒國旗,而丹麥的“畫家”,卻專門繪製“病毒五星紅旗”,並且從大使館到“畫家”都拒絕為此道歉,稱這是“言論自由”,給中國人貼上“東亞病夫”的標籤,這是他們“自由”的國度。

電影《流感》觀後感:病毒可以入侵身體,卻入侵不了靈魂

我們中國人民沒有低頭,團結一心,而一位網名為阿丘的央視主持人說“雖然東亞病夫的牌匾早已踢碎了一個多世紀了,但我們可不可以說話語調稍溫和並帶些歉意,不慫也不豪橫地把口罩戴起來,向全世界鞠個躬,說聲:對不起,給你們添亂了”?中國何來的錯?跪久了站不起來了嘛,病毒不是中國製造,鍾南山老先生說:“病毒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在中國”,我們沒有理由道歉,甚至他們應該感謝我們,試問全國人民停工在家一個多月,哪個國家可以做到,十幾天建造出兩個醫院,哪個國家可以執行,只有中國,這是中國速度。外國人民的愚昧無知和傲慢,我們努力不讓病毒傳播出去,而他們卻用悲劇來嘲笑我們,我們的病毒得以控制了,卻在國外肆意傳播,他們不把握時間做好防護,卻只想著隔岸觀火。現在我們的國家病了,有人對我們施以援手,有些人在背後幸災樂禍,我們在面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十四億中華人民將和世界一起同心協力、共度難關。

電影《流感》觀後感:病毒可以入侵身體,卻入侵不了靈魂

“你是救生員的事這裡沒有人知道”,“我知道啊”,是英雄心中的責任和信仰,他的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不需要別人知道,也不需要感謝的話語,這份責任在心裡,不在嘴中,生活就是有這些英雄,才變得更好。在市民焦躁不安的時刻,軍人得安撫民心,維持社會的秩序,召之即來,來之能戰。醫生在和病毒做鬥爭,挽救一個人、一個家,也害怕,但是使命感在身。還有很多很多英雄,環衛工人他們要保持社會的生機勃勃,即使沒有多少人走的馬路。外賣小哥、超市售貨員、小區保安他們都是抗“疫”英雄,做著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溫暖著我們內心,他們也會害怕,可是他們不能退,因為他們是大家的全部希望。

電影《流感》觀後感:病毒可以入侵身體,卻入侵不了靈魂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病毒下的人情冷暖更為真實,有為了活下去而傷害小女孩的男人,為了愛情不惜一切代價,去保護別人孩子的男人,有人忙著發國難財,忙著貪汙,有人捨己為人。現實中也是如此,“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基辛格《論中國》我們國家有太多勇敢的人了,許多留學生和華僑在國外高價買口罩,就為了寄回國內,有許多老人,捐獻了他們的全部,有人出了一己之力,大部分人都在家中為祖國做貢獻,生活中依然有愛、有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