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最快方式,就是在這件事上放縱,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六月寒。

比起遊戲,比起貪玩,你說話的方式和態度,更是直接關乎到孩子的成長。

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方式,就是在這件事上放縱,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

語言暴力足以毀掉一個孩子

語言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佈過一則海報,海報上有3個受傷的孩子。

第一個孩子手裡拿著一張30分的考試卷,半縮著手,眼神膽怯,他的身上刻著父母對他說的話:"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第二個孩子剛跟小夥伴們打了一場足球比賽,但身上弄得比較髒,因此惹怒了父母:"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第三個孩子則手裡捧著打碎的花瓶,頭微低,眼睛不時向上偷瞄,像是在觀察父母的臉色,而父母給他的評價卻是:"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

每一句話,都像冰冷的利刃,一刀刀刻在孩子的身上,更刺痛著孩子的心。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方式,就是在這件事上放縱,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

我們總渴望著兒女日後能有出息,有些時候自己內心抱著"激將法"的態度來督促孩子,但實際上,說出來的話很刻薄,足以摧毀這段親子關係,也足以毀掉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教授錢銘怡,曾提出一份《青少年人格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父母的負面教育會直接影響子女以後的性格。

研究中提到:

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的性格:頑固,冷酷,殘忍,獨立或怯懦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盲從,不誠實等等。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方式,就是在這件事上放縱,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也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殘忍",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這些研究報告分析,都有一個相對一致的結論,那就是: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非常高。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方式,就是在這件事上放縱,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

請停止語言暴力

之前有一則新聞報道,很讓人唏噓,標題是"考98分都被罵!達州學生高考後自殺……"

事情大致是這樣的:

高考生小斯,從小就默默忍受父母的責罵、打擊,就連考98分這麼一個近乎滿分的成績也會被罵。

參加完高考後,小斯就跟著經營中巴車的父親,幫忙售票。

自殺當天,售票的小斯問父親會不會給他發工資,再一次被父親責罵,隨後小斯便下了車,不知去處。

父親以為兒子只是和他賭氣,便沒有在意,直到見到兒子的遺體,他們才反應過來,悲痛萬分,後悔不已。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方式,就是在這件事上放縱,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

當時很多人議論紛紛,覺得孩子是心理太脆弱了,父母罵一句就直接去死,一點都沒有感恩之心。

但當翻出小斯生前在網上發佈的長達2800字的遺書後,看到這個孩子的無奈和悲痛:"不堪忍受父母的長期打擊,心裡苦悶達到極限,選擇輕生。"

很多人都沉默了,徒留一片惋惜。

有句話說,雪崩面前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語言暴力面前也一樣,每一句責罵和諷刺打擊的話,早已像根刺扎得孩子千瘡百孔,隨時有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方式,就是在這件事上放縱,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揪著孩子的錯誤讓他付出代價

什麼樣的土壤就開出什麼樣的花。

父母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非打即罵的父母,只會教出冷酷或怯懦的孩子;就事論事,解決問題的父母,就能教出有教養又溫暖的孩子。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方式,就是在這件事上放縱,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揪著孩子已經犯的錯誤讓他付出代價,相反,我們要抓住機會培養孩子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像,美國育兒作家珍妮.艾裡姆所說:

"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請停止對孩子語言暴力,別用愛來綁架孩子,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多想一想是否真的是為了孩子好。

別太放縱自己,別讓孩子一輩子活在苦悶和痛苦中!

1)

2)

3)

※ 作者簡介:果媽,從事教育工作11年,家裡有兩個調皮娃娃。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贊,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