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呂不韋更加高明的是其父的決斷性選擇?

公元前551年,穀水與洛水同時漲水,威脅到周王宮安全,靈王決定以壅堵洪,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

《逸周書·太子晉》記載,周太子晉行年十五,恰逢師曠朝見,太子晉說自己三年之後,將昇天去極樂之世界。這應該是後世關於玉皇大帝最早的說法?

果然不到三年的時間,訃報的使者就到達晉國,說前太子駕鶴西去了。姬晉妻郡國公主楊氏夫人,是有大賢德的貴婦,多地家譜記載其生長子宗壽、次子宗敬。

宗敬可是了不起的人物,他本是王位繼承的熱門人選,但懂進退之道,因才能受封為大司徒。他能預見未來,知道周室數百年來形成的衰弱已無可挽回,就頓生退意,請老避居太原,時人呼之為王家,這是天下最大王姓的真正來源。

王宗敬妻單氏,非常賢惠的貴婦,生子謙。宗敬逝世,葬於晉陽城北。王謙娶上官氏為妻,生子戩,幼子羿。戩妻範氏,生子明德。明德妻朱氏,生子睿。睿妻吳氏,有二子元富、元壽。元壽妻宇文氏,生子錯,官居魏國大將軍。

王錯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從這支海內外最大的王姓誕生以來,他與祖上太子晉、王宗敬是後世王翦之前最有名的公眾人物之一。太子晉與後裔王錯在史書上常有記錄,王宗敬在海內外成為識別最大的太原王氏的標誌性人物。

王錯妻閔氏,生子貢,傳承了後世海內外最大的諸姓之最大郡望。王錯夫妻生有最小的兒子是普天之下赫赫有名的世外高人鬼谷子,這是一個令君王都聞風喪膽的主。

據說,蘇秦、張儀、孫臏、龐娟都是他的學生。還有一個傳統教科書上從未提及過的天生的軍事天才國尉僚,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實際操盤手,一切智謀全憑這位超孫武的超級軍事天才,因其沒有著作流傳下來,而他的實際功勞,正統教科書均給了贏政與李斯,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請參閱“強大的秦帝國緣何僅存14年就覆沒了?”等系列文章。

現在歷史教科書上提到的秦始皇統一中華專門設立的太尉要職,其實是秦帝國實際上最高的軍事統率者,這也是秦始皇能夠統一六國的重要原因,他知道自己沒有這個本事,李斯也沒有,唯有鬼谷子這個天才式的學生尉僚有實際操盤的能力。

秦始皇為得到尉僚這個超級人才,都差點哭著跪求了,後世君主哪個人能這樣求賢若渴的萬般誠意?為了贏政,而李斯可是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的跪求尉僚,完全出自一片至誠真心,不敢有半點虛假做派的。這也是秦始皇非常寵信李斯的原因,二人兒女幾乎是互嫁,李斯的兒女婚配對象不是王子就是公主。

秦統一中華大封功臣前夕,是苦苦挽留尉僚的,為他專設了丞相之外的太尉一職!尉僚洞悉天機、不辭而別!

王貢妻賀氏,生子渝。渝妻吳氏,生子息。息妻尹氏,生子恢。恢妻鄭氏,生子圓。圓妻江氏,生子頤。頤妻司氏,生子翦。

王翦,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縣東北人,娶妻呂氏,生子賁。王翦與王賁父子是秦統一中華的實際軍事指揮者,為率領軍隊四方征戰的前線統帥。

軍隊最高統帥的直接上司是秦始皇,工作對秦始皇負責,並由秦始皇直接任免。但國尉僚有最大建議、甚至否決秦始皇心中人選的權利,秦始皇基於通盤考慮基本上會接受尉僚意見。

大家試想一下,學生都有這麼厲害了,先師鬼谷子會是一個怎樣的角色?鬼谷子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才能最卓越者,他終身未婚,但根據中華傳統一子二跳的古文化,王翦應該稱得上是他的子孫後代?

王翦是周文王、周武王後裔,與春秋時候的晉、戰國時期的燕等諸侯王室有著血緣關係。所以亡燕前夕王翦稱病,是有原因的,並由青年將領李信代其職務。

行文至此,大家對呂不韋老父親呂老太公深謀遠慮的做法,是不是佩服不已?呂不韋知道父親肯定比自己高明,他用的很多錢都是其父賺的,所以才有了想投資異人要徵求父親的意見。在得到呂老太公首肯後,呂不韋不辭辛苦運作,得以在秦國拜相。然後,呂老太公就有別於兒子另類高明投資。呂不韋是將辛辛苦苦兩代人賺來的鉅額家產投資出去,結果得到了無比巨大的短期利益。

呂老太公是將如花似玉的寶貝女兒放出去,與兒子錢的投資不同這是人的歸宿選擇。選擇錯誤葬送的是女兒終身幸福,錯誤了會像李斯那樣被滅了妻族。結果呢?證實老子比兒子高明很多。

三股勢力合流事敗,連威名赫赫太后幾乎等同於滅族,唯有呂氏不殃及家族成員,可見呂老太公深謀遠慮的佈局。呂老太公與周朝建立功臣呂望,即俗稱的姜子牙是否存在交叉的家族關係,已經成為永遠的未知數了。應該關聯不大,儘管二人的智慧有些相通。

王翦與呂氏的兒子王賁,字典武,妻孫氏,生子離。公元前225年,王賁破楚後,率軍迅速北上滅魏。公元前221年,王賁統率大軍攻入齊都,秦統一中國。

王離妻張氏,長子元,次子威。秦末農民起義,王翦、王賁父子逝世,武城侯王離為避亂,率二子隱退琅琊。隨著生生息息不斷地繁衍,這支王姓子孫在全世界各地不斷開花結果,尊王威與先祖王宗敬等為太原王氏始祖,王元與先祖為琅邪王氏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