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百分之九十都看过这本书


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百分之九十都看过这本书


先来做一道数学题。

小明买了一个篮球和一双球鞋,总价是220元,一只球鞋比篮球贵200元。请问篮球的的价格是多少?

你是不是要脱口而出,篮球的的价格是20元?

恭喜你,你的回答,代表你是个正常人。

但是,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篮球的价格是20元,根据已知条件球鞋比篮球贵200元,那么球鞋的价格是200+20=220元,篮球和球鞋的总价是20+220=240元。这与总价220元不符。

正确答案:篮球价格是x,球鞋比篮球贵200,那么球鞋的价格是200+x,篮球的价格是(200+x)+x=220,求得x是10元。10元+210元=220元。

如果你的答案是错误的,别为自己的智商担忧。

因为这压根就不是智商的问题。

只要稍加提示,正常智商的人,都能这道数学题算出来。

但为什么大多数人下意识就会给出20元的答案?

这就牵涉到我们今天的话题:人类的大脑是个认知吝啬鬼。


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百分之九十都看过这本书


什么是认知吝啬鬼?

认知,是指人类思考、学习、决策的过程。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两类认知加工方式,分别是类型一加工和类型二加工,也就是常说的思考快与慢。

大多数时候, 我们都在做类型一加工,比如什么时间起床、遇到熟人打招呼、看到兔子想去抓。类型二加工常常用于解决人生中的重大决策,比如和什么人结婚,如何做投资,决定去哪个城市发展等。

听上去,人类大脑这两种思考习惯各司其职,各分其工,搭配得相当合理。

实际上,大脑在开始思考的时候,喜欢走快行道, 在需要启动类型二加工的时候,下了类型一加工的指令,而且,大脑即便启动了类型二加工,也会因为各种理性障碍,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让我们目标偏离,深陷泥潭。

因此,我们把大脑这种能不思考就不思考,即使思考也以类型一加工为优先的行为,称为“认知吝啬鬼”。

认知吝啬鬼的分身

1、属性替换——用简单问题取代难题

前面我们提到的球鞋数学题,是认知吝啬鬼其中一个分身,叫做属性替换,用简单问题取代难题。

它所犯的错误,就是直接启用类型一加工,没有采用类型二加工。因为这样做,大脑的认知负担被极大减轻,毕竟没有人愿意,刷手机时做数学题。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属性替换会导致严重的误差。

比如我们上面讲的数学题。

通常,人们在做属性替换时,还受情感左右。

想想看, 股票的“低买高卖”是众所周知的炒股原则。

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低卖高买”,甚至连一些专业人士也不例外。

股票上涨时,股市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这样的情绪氛围常常会鼓动人们作出买入的决定。

股市下跌时,情况正好相反,在一片恐慌情绪的笼罩下,鲜有人保持理性,内心淡定。

2、注重信息的鲜活、生动

例1:图片的鲜活生动性比统计数字更能打动人


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百分之九十都看过这本书

比起成千上万个冷冰冰的数字,一张老鹰等待骨瘦如柴的非州男孩死亡的照片,更能引起人们对非州的同情。

例2:个人经验比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更可靠

我们上网买东西常常喜欢看别人的评论,常常一个差评就会许多买者关闭页面,转换另一个卖家。一个热情洋溢的好评,又会极大提升产品的销量。

由此还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职业好评师或差评师。

3、框架效应

语言是一种魔力。

我们常常被他人精心设计的语言牵着鼻子走,自己还浑然不觉。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件衣服开价100元,你立刻就在这100元 基础上往下砍。

你以为砍了20元,算是不错了,实际上,这件衣服可能真正的价值只有50元。

极端的认知吝啬鬼全然没有独立之思想,决定他们的心智如何加工信息的是眼下最生动的刺激、最唾手可得的信息或是最与众不同的经索。认知吝啬鬼会被那些掌握了如何标签化、如何设定锚定值、如何控制信息生动性的人占尽便宜。

4、我方立场信息加工

人们倾向于基于自我的视角对情境进行分析。

当人们成功的时候,更愿意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

当人们失败的时候,则更多把原因归结于环境、运气、他人,唯独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从他人立场考虑问题是一件需要脑子的事情。

而大脑是个吝啬鬼,除非你有了专业的学习,别指望大脑会给你正确的指引。

是什么造就了认知吝啬鬼?

还用说吗?当然是人类大脑这个不完美进化之物。

虽然人类文明日新月异,但人类的大脑还停留在原始社会。

我们多么喜欢吃甜食啊,甜食在原始社会可是个好东西。

还有烧烤,这种原始的吃法至今还深深吸引现代人。

当一头饥饿的老虎来到面前,你的表弟立刻转身就跑,而你还在思考是逃跑还是搏斗,比起表弟,你的生存机率立刻下降一半。

是的,这就是认知吝啬鬼的来源,为了生存进化到现代的原始脑。

虽然不完美,至少不会死。

推荐阅读:《超越智商》[美] 基思 E·斯坦诺维奇 / [加拿大] 基思·斯坦诺维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