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雲錄製背後:AI僅用 1 小時篩選70000條視頻

疫情下,各大在播節目原定的錄製計劃取消,綜藝行業也開啟了“自救”模式。

2月28日,首次採用雲錄製方式播出的《歌手.當打之年》第四期節目連續第四次獲得雙網收視全國第一,上線兩週, 社交討論度持續攀升,全新錄製形式引發多方關注。同時,“雲錄製”節目的意外成功,也讓不少觀眾預測該形式或可長久延續,成為綜藝破局的手段之一。

而“雲錄製”面臨的最有突破性的挑戰,無疑是技術問題。在過往的綜藝節目製作過程中,燈光、攝影、服化道等各個專業工種各司其職,但將錄製現場搬到嘉賓的家裡,全方位的技術保障不見了,嘉賓和節目組的共同協作,成為攻克技術難題的必要條件,如何解決雲視頻軟件和常規演播廳錄製系統機的視頻音頻信號的兼容和匹配,成為最大的挑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5G+雲+人工智能技術的助力,比如《歌手》就請來了智影平臺來助力,可在1小時內對70000條 素材進行篩選分類與製作,極大提升了素材選取和後期剪輯的效率。

雲錄製,會成為綜藝的破局手段之一嗎?

根據目前露面的雲錄製節目來看,主持人與明星嘉賓現場聯繫,暢聊日常生活;在自家的廚房裡,教大家做幾道簡單快捷的菜式;在簡單的規則下進行交流並完成任務......主打聊天、美食、答題、室內運動,成為雲錄製的主要形式。

目前關注度最高的綜藝《歌手·當打之年》,宣佈啟動雲錄製後,雖然不少網友表示會繼續追隨,但同時也發出了擔憂,失去了現場感的演唱,對於觀眾和歌手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除此之外,隨著觀眾對雲錄製新鮮感的漸漸褪去,形式單一、創新難,也成為了雲錄製節目亟待解決的問題。

但同以往的綜藝相比,一部手機、現場連線、家中完成,隨時隨地出現,不受時空限制,甚至有些節目直接採取直播形式,節省了不少時間和人力成本,讓雲錄製綜藝及時加入了很多新鮮話題與新鮮資訊。

以《天天向上》為例,在首次採用雲錄製的節目當中,通告視頻連線的方式,與從海外人肉帶回口罩的胡海泉、接送醫護人員的志願者、臨時醫院的建設者等等,從他們的視角來來了解各行各業的人們為抗擊疫情所經歷的故事;而《聲臨其境》則是將抗疫宣傳的內容要點融入到配音內容當中,在讓觀眾感受配音表演魅力的同時,也以趣味化的方式向大眾傳播抗疫知識點,增長大眾的抗疫、防疫的意識;《天天雲時間》節目中,嘉賓中出現了袁姍姍、楊威等此刻身處武漢的藝人,在一定程度上通過他們的視角向觀眾傳遞武漢的近況。

但直播這種方式在綜藝行業其實並不算是新鮮事,在湖南衛視《我們的師父》中,便首次採用 vlog 的拍攝方式,每一位嘉賓都配有一個大疆的拍攝器材,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可以加入個人主觀視角進行內容創作,在最終節目的呈現上出現主、客觀視角相融合的故事線,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徵,也減少了備採穿進穿出的頻率。

不難預測,疫情結束後,作為一種新的方式,雲錄製也不會被淘汰,而是以一種更創新的形式被利用在綜藝的某一部分當中。

雲錄製背後的黑科技——智影平臺

和在家辦公的我們一樣,雲綜藝同樣需要第三方的助力。

以《歌手·當打之年》為例,雲錄製保留了500位大眾聽審的互動環節,對所有聽審進行了全程錄製,有近100小時、近70000條視頻源素材。這些素材的拍攝角度、畫面清晰等都會有差異,如何保證競演與賽制流程達到往期同一現場錄製的流暢自然?如何統一多地、多團隊錄製不同競演歌曲的呈現效果?如何保證多達500位的在線大眾聽審團能夠同音效、同視效地收看來自於全球五地的歌手競演?

湖南廣電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給歌手提供雲錄製技術的為湖南有線“ 5G 芒果超視”以及映客直播組成的團隊。錄製過程中,5G 芒果超視採用了5G +雲+人工智能技術。

而5G 芒果超視背後還有一個黑科技——智影平臺,智影是杭州慧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 AI 平臺。

說到慧川智能的初創團隊,其實也有點意思:創始人康洪文,CMU 博士,曾在微軟研究院工作,研究方向主要為 AI 及視頻理解。

CMU 作為計算機排名世界第一的學府,已經給學術界和產業界輸送了非常多優秀的人才。像計算機視覺鼻祖金出武雄,曾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的沈向洋等,皆來自於此。巧合的在於,康洪文在 CMU 和微軟都有分別“師從”金出武雄和沈向洋的經歷。

而康洪文研究方向和從業經歷有關,與湖南衛視的合作也讓其對此深有體會。往往一檔大型綜藝節目,一個小時的視頻,背後往往需要上千個小時的幕後剪輯工作。康洪文發現,在這裡邊,其實有很多繁瑣的工作是完全可以依賴機器來完成的,並且機器的速度和效果會更快更好。

於是,康洪文開始和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有了合作,幫他們做了一些簡化工作流程的系統和產品。而智影正是在這些系統之上衍生出來的一款 AI 產品。

這樣看來,此次與湖南衛視的再次合作也是情理之中,據康洪文介紹,此次合作的重點主要放在對大量 視頻素材的篩選和剪輯上,智影平臺通過 AI 識別技術從近5000分鐘素材中精選有效視頻,再通過智能拆條功能對素材進行標籤化多維度素材剪輯,最後由雲端提供給節目組後期團隊進行精剪。

《歌手》雲錄製背後:AI僅用 1 小時篩選70000條視頻

同時,AI 技術還將這些素材按標籤化進行表情歸類,精準捕捉“雲觀眾”的情緒編導,傳統演播廳錄製模式下,需配備多名攝像師捕捉現場觀眾鏡頭,並由多名專業剪輯師在後臺進行人工剪輯,而“雲錄製”模式下的500位在線觀眾,在整個節目過程中會產生近70000條視頻素材,如果依靠人工剪輯,耗時數天才能完成,智影 AI 識別與 AI 剪輯技術則可以在1小時內對70000條 素材進行篩選分類與製作,相當於解決了平常10個人的工作量,極大提升了素材選取和後期剪輯的效率。

不僅如此,為保證AI效果的呈現及配合湖南衛視對電視節目製作高水準、高要求的執行標準,智影還聯合湖南有線同步啟動了創客計劃,通過在線雲製作處理近5000條更加精細化的觀眾互動鏡頭素材。

《歌手》雲錄製背後:AI僅用 1 小時篩選70000條視頻

談到雲錄製對行業催生的變化,康洪文認為雖然雲錄製在疫情期間出現了爆發趨勢,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更像是一個必然事件,因為雲錄製這件事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之前已經有過積累,只能說疫情只是一個催化劑,讓行業得到了加速發展。

而在網絡和通信技術都更加發達的今天,雲錄製顯然具備了更多可操作的空間。例如,5G 技術帶來了更快的網速和更低的延遲,普及後將對視頻的製作和傳播形式都產生影響。或許,以後電視臺的綜藝節目也能做出互動模式,除了藝人、現場觀眾、工作人員之間產生互動,網絡觀眾也能和節目產生實時的互動。AI也在“可做事情”和“不可做事情”之間,界限正變得慢慢模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