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南方城市相比,青島真正的差距在農村

與深圳、杭州、蘇州等南方城市相比,青島主要差在哪裡?應該說,差距是多方面的,無論是產業結構、管理水平、城市軟環境還是創新能力,差距都是實實在在的。


從2019年開始,青島開始放大座標找不足,通過主動學習南方先進城市的發展經驗,達到比、學、趕、超的目的,進而為打造“北方深圳”尋求路徑和解決方案。


但是,我們在做對比的時候,卻常常容易陷入一個思維怪圈,即習慣用自己的長處去與別人做比較,結果雖然看到了差距,但好在差距還不是很大,甚至容易沾沾自喜、自我滿足。


例如,我們用前海一線優美的城市風光和高樓大廈去跟南方城市對比,似乎並不落下風;我們用發展勢頭迅猛的西海岸去對標南方的新區,某些方面還有優勢;我們用傳統強項製造業與別人的互聯網產業PK,總會找到一些心理平衡。


而真正務實的對比,應該是比“短板”,即,要看到我們最差的地方在哪裡。


應該說,與南方城市相比,青島(也指很多北方城市)最大的差距主要在農村、農民。


觀點:與南方城市相比,青島真正的差距在農村

▲江浙農村堪稱中國農村的樣板


常去南方的朋友不難發現,南方(尤其是江浙、廣東等地)的農村無論是自然環境、居住條件還是農民的收入水平,都要遠遠領先於北方地區。如果說,南方的農村是田園夢想之地,那麼北方的農村就是髒亂差和落後的代名詞。


其實,這些還都是表面的,背後的差距還存在於:


首先,看進城的農民工是否享受到了“市民待遇”。城市化是大勢所趨,與農村相比,城市生活水平高,就業機會多,農民進城是必然選擇。那麼,對一座城市來說,用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樣的條件、何種胸懷來接納農民工,就是差距所在。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設置各種“門檻”,如戶口限制、社保差異、醫療就醫、孩子教育等等方面,對“土著”和“農村人”做二元區分,導致的結果是北方城市對農村人口的吸引力普遍不強,大量人口開始向南方流動,近年來這種趨勢愈發明顯。


事實證明,沒有人口的支撐,再宏偉的城市規劃也無法落地。例如,青島北部的高新區、膠州開發區、即墨藍谷等區域,人氣不足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


要承認,近年來,北方城市在“搶人大戰”中已經明顯處於下風,這與城市管理者的思維、眼界和胸懷有直接的關係。


觀點:與南方城市相比,青島真正的差距在農村

▲北方農村的落後面貌急需改變


其次,看農村落後的面貌如何改變。與南方相比,北方農村的落後首先表現在建築的陳舊與破敗,生活配套設施不到位,交通基礎設施滯後,背後則是宅基地流通機制的僵化,耕地利用效率的下降,活力不足,農民收入提升緩慢,農民的福利保障無法真正落實,以至於有人感慨:再也回不去的農村。


有人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田園夢,但如果我們的農村根本不適合居住,田園夢終究只是一個夢。


對青島來說,農村的落後,不符合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定位。也可以說,我們的城市建得再好,農村的面貌不改變,也沒有很強的說服力。


因此,在這方面,青島更應該勇挑重擔,向南方先進地區學習,昂起北方城市的龍頭,把農村建設好:


一、讓進城務工者“壯有所用”,給予真正市民待遇,讓他們在城市安居樂業;



二、讓年老的、留在農村的農民“老有所養”,給予基本的退休待遇,生活上有保障;



三、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加大改造、合村並居力度,實施基本土地制度下宅基地的流通機制,提升環境,讓農村變得宜居;



四、加大產業(尤其是農業)扶持力度、激發土地的活力,讓政策、人才和資本適當向農村傾斜,真正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