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見聞 (一)導遊

那年夏天,大約是七年前,放暑假,我就帶著老媽和兒子一起去了臺灣,主要是看看不同制度下的中國人有什麼不同。

我們北方的夏季, 雖然也熱,但是乾爽,還是很舒服的 。到了臺灣桃園機場,大約是晚上五點左右的樣子,一下飛機就感受到了臺灣的“熱情”,溼熱溼熱的空氣迎面撲來,好像一下子進了蒸籠,好在接我們的大巴車就在附近,是雙層巴士,底下裝行李,上層坐人,車子又大又涼爽。

司機是個五十多歲的男子,乾瘦乾瘦的,言語不多,但一看就是地道的中國人面孔,可以信賴的樣子,忽然有一種莫名的親切,大約是電視裡總是聽到兩岸一家親的宣傳,好像遇到失散多年的親人一樣;

導遊在安排好所有的人員和事情後上了車,是一個大約四五十歲的男子,有著中年大叔特有的油膩,圓滑、世故、還有一些傲慢。自己說這些日子大陸團太多了,年輕的導遊不夠用,他們這些年齡比較大的導遊也出來帶團了,他平時大多數時間自己在家做點小生意。

導遊大致說明了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項,很快和我們互動起來,說實在的,他調動人情感的能力是很強的,他從老兵鄉愁說起,讓我們一團人為之動容,有幾個年齡大的眼睛都溼潤了。

臺灣見聞       (一)導遊


情緒渲染的恰到好處,旅遊好像尋親之旅。

緊接著就拉起了家常,導遊介紹說自己在家裡有兩輛摩托車,出行很方便的,眼睛裡充滿了自豪,詢問我們出行有沒有公交,或者自行車,我們說不僅有公交,而且很多人家有私家車。導遊似乎不相信,竟然搞起了小調查,結果我們一團遊客有一大半家裡有汽車,有人家裡有兩輛(當時我家裡就有兩輛)。

接著就談起了生活的小細節,問我們能吃起瓶裝的醬油嗎?這個問題讓我們很反感,超市裡到處是瓶裝的醬油,各種品牌,各種成分的都有,買散裝的倒是很難。看來在一部分臺灣人眼中我們可能還是食不果腹的樣子。

氣氛有些尷尬,旅遊有一些變味,按部就班的按照行程走,只覺得景色和南方的其他省沒什麼兩樣,街道有些窄,兩邊密密麻麻的小鋪子琳琅滿目,和國內的老城區一樣,賣著各色小吃,小商品。景區,商場,夜市遇到的人也都和善並且有禮貌,無論做什麼都說謝謝,似乎也成了一道風景。

有一天,導遊領我們去太魯閣遊玩,太魯閣十分險要,當時從大陸跟隨蔣介石的老兵在在花蓮到南投之間修一條橫貫臺灣的東西通道,據說是蔣介石害怕大陸打過來,準備逃跑用的,這條路十分險要,有二百多老兵長眠於此。這些老兵不完全是跟隨蔣介石,有的是蔣介石抓的壯丁,離開大陸時才十八九歲,到臺灣過著非常苦的日子。我們照例唏噓、感嘆、流淚。

導遊忽然熱情起來,述說老兵生活的種種艱難,說老兵為了生活,去河裡冒著生命危險尋找玉石或者其他什麼的,開了一間珠寶店,名字我記不起了,只記得導遊說,買些東西,幫幫這些老兵和他們的後代吧。我們才明白,渲染了大半天的同胞情感,目的也許在此。


臺灣見聞       (一)導遊


旅遊買一些紀念品,這是我國遊客的特點。可是一進店裡,感覺就變味了,每一個人發一個牌子掛在脖子上,我知道這是導遊回扣用的,不僅如此,還把店門關上了,不到時間不許出去?這哪裡有購物的喜悅,簡直是變相的搶劫!媽媽有糖尿病,到時候需要吃東西,可是因為這個團的“消費能力”不行,晚飯時候也沒放出來,直到我們要投訴,才帶我們去吃飯。大半天的親切、感動都化為烏有!

阿里山是大陸團必去的地方,我們從小就會唱阿里山的姑娘的歌曲,很早以前就很神往。這次去了,還有一些小激動,而且阿里山名不虛傳,森林、雲海、高山鐵路都值得一看。並且阿里山地區盛產烏龍茶,我還是想買一些的。我家人愛喝茶,武夷山的大紅袍,西湖的龍井、雲南的普洱,黃山的毛峰都非常喜愛。這次家人特意要給他們帶一些烏龍茶,這倒是讓導遊非常滿意。所以沒有任何不愉快,在導遊親切的叫姐的聲音裡,以前種種的不愉快都在這一壺香茶裡煙消雲散。


臺灣見聞       (一)導遊


一週的旅遊結束了,臺灣大致和南方一些省份一樣,景色很美。臺灣的人大多很純樸善良,很有禮貌。但不幸的是這個導遊讓我們很不舒服,不知道他是什麼黨派,只知道他骨子有些自大,看不起大陸人。我想送他一個名字,就叫夜郎吧。

臨別時導遊說有沒用完的新臺幣帶到大陸也沒有用,就留下吧。司機很辛苦,給司機好了。我們都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一個人都沒給他,都送給了純樸善良的司機師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