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日本投降,當時蘇聯是如何處理日本俘虜及女兵的?

Siwindy


對於日本雖有著深仇大恨,但不得不承認,日本的確算得上是一個戰鬥力非常強悍的國家。無論是在二戰時期,還是在現今的國際舞臺當中,都少不了日本活躍的身影。

然而讓我們最為印象深刻的就是日本曾經掀起的法西斯勢力,以及他們在二戰時期所犯下的罪行。這些都銘刻於歷史,也讓後世警醒。在二戰之後日本雖然投降,但當時的情況卻並不能夠平息大家的怒火,尤其是蘇聯對於日本的仇恨在日本投降之後,蘇聯有了大量日本俘虜,還有日本女兵,當時的蘇聯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在一支軍隊當中,除了有英勇作戰的男性之外,女性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國際上開放以後,越來越多的女兵,開始加入到了戰鬥陣營之中,她們在其中也充當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在日本侵略其他國家之時,女兵也在其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女兵的工作大概分為三類,一類是通訊員負責信息溝通與連接,一類是醫護人員負責傷員的處理和照顧,還有一類就是最為常見的慰安婦,其所起的作用就是為了解決,軍隊當中的軍人的生理需求而存在的特殊職業。當時蘇聯與日軍對上的,剛好就是擁有大量女兵的關東軍,但蘇聯在全殲這支部隊以後俘虜的大批人員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批女兵。

他們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呢?

第一:在軍隊當中,一般被俘虜的對象擁有的是活下去的權利。在中國與日軍對抗之中,凡是俘虜到的日本軍人一般都會選擇剖腹自盡,這是日本崇尚的武士道精神,而女兵多半會通過國際上的法令將其拘禁起來,最終也會遣送回國或者有其他的處理方式。八路軍不殺俘虜這是一條鐵的紀律,所以在國際上優待俘虜一直是被認可的。而蘇聯在面對這些俘虜的時候,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仁慈,反而是採用了更加殘酷的方式去對待她們。

第二:蘇聯由於戰爭的原因,導致其經濟倒退了大半,因此為了恢復經濟,他們將這批俘虜的人員,全部發配到西西伯利亞地區進行勞務工作。這種工作是極其不適應的,因為女性本身就不具備勞作的優勢,再加上新西伯利亞地區的氣候,也並不被日本人所適應,所以這種日子堪比牛羊。雖然日本的這批俘虜,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蘇聯人力上的短缺問題,但收效卻並不大。

除開這些勞務上的懲罰之外,有一些被俘虜的日軍,也會跟隨著大部隊撤離,或者向日本軍人崇尚的武士道精神一樣,選擇剖腹自盡。在她們看來這是為日本天皇效忠的一種方式,但在蘇聯看來卻很愚蠢。

因為生命不存在了,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談,所以蘇聯並不認可日本俘虜的女兵用這樣的方式,去回報自己的國家。當然還有一些人,在被俘虜以後盡力地想要出逃,因此逃亡之時所遇到的危險情況,也會讓她們喪命,這些都是日本這批女俘虜最終會遇到的情況之一。

第三: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俘虜都會有這樣的結局,因為有一些人她們會被好心的中國人收養。這種女兵是有一定優待性的條件的,她們可能是被迫參與戰爭亦或是有從善的想法,所以蘇聯對於所有的日本俘虜並不是都那麼殘忍,而是有挑選性地將一些頑固分子,發配到較為邊緣的地區。

第四:也有一些女兵不能幹活,她們本身就不具備勞動能力,所以最終也就只能夠淪為供蘇軍享樂的營妓。

要說在這麼多的俘虜處理辦法當中,只有最後一種是最讓人難堪的,因為她們參與戰爭以後,不但沒有受到國家的褒獎,甚至俘虜以後日本也會將她們的名字抹去。更重要的是這些幹不動活的女兵,只能夠成為蘇軍享樂的對象,不僅忍受著被國家拋棄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每天連飯都吃不飽,這的確算得上是十分殘忍的酷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