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有兩處“千佛崖”,有一處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教曾經在濟南非常興盛,為濟南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單就摩崖造像來說,現存就有上百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兩處千佛崖造像。

濟南有兩處“千佛崖”,有一處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能夠以“千佛崖”為名,可見石窟造像規模之宏大。

這兩處千佛崖一處在濟南歷城柳埠四門塔景區,為濟南最古老的寺廟—神通寺遺物,在1988年就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一處就是在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千佛山上,在千佛山興國禪寺院內南側懸崖上。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

四門塔千佛崖是唐代時期的佛教雕像,這些佛像主要集中位於四門塔西北在白虎山東麓,是山東省內的唐代佛教石刻造像主要遺存,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有兩處“千佛崖”,有一處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石窟南北長65米、高8.5米的崖壁上,主要為摩崖龕像。小型洞窟有6個,現有大小造像214尊,銘刻45處,其中10尊刻有武德、貞觀、顯慶、永淳、文明等年號。絕大部分為唐初雕造,個別為後世作品,那些唐初的雕塑歷經了上千年的歷史,保存基本完好,經過整修後更是活靈活現。

濟南有兩處“千佛崖”,有一處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造像內容及形式均很單純。除兩龕倚坐佛像外,其他均為結跏趺坐阿彌陀佛及釋迦牟尼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的組合僅有一龕。佛像最大為2.8米,小的僅數十釐米,但雕琢均甚精湛、細膩、寫實,世俗化傾向較為明顯,為典型的唐代造像風格。

濟南有兩處“千佛崖”,有一處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一處千佛崖附近古蹟眾多,有規模宏大的塔林,其中以龍虎塔造型最為精美,還有全國現存最早的石塔四門塔,濟南最古老的樹王九頂松等,非常值得一遊。


第二處千佛崖,在千佛山上興國禪寺院南側懸崖。

濟南有兩處“千佛崖”,有一處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裡有9個石窟,是隋開皇七年至二十年間(公元587—600年)劉茂景所造的佛教鑿石造像,還有部分是唐代貞觀年間造像,尚能看出全貌的有130餘尊,鏤刻精湛,是研究隋唐石刻藝術的重要史料。

濟南有兩處“千佛崖”,有一處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中極樂洞中的佛像最為宏偉、精湛。極樂洞內有佛像20餘尊,正面石壁上刻有西方三聖,中間阿彌陀佛像高3米,跏趺而坐,左右侍立觀世音、大勢至二大士像,各高2.5米,三聖佛神態安詳自如,雕工精細,線條優美,是隋代石刻精品。

濟南有兩處“千佛崖”,有一處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泉洞內有水深3米的泉水,洞內有懸巖浮雕佛像20餘尊。另有黔婁洞,是春秋時齊國高士黔婁隱居之所。洞深數丈,曲折迴環,內有一20多平方米的空洞,洞高約2米,中鐫黔婁坐像,洞內的6尊佛像已殘缺不全。相傳黔婁在此隱居居時,魯國、齊國都來相邀,黔堅辭不就。黔滿腹才華,卻一貧如洗,死時人長被短,蓋頭露足,有人要把被子斜過來覆蓋全身,其妻說:“斜之有餘,不如正之不足,先生生前不斜,死後斜者,不是先生之意”。東晉詩人陶淵明讚歎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好爵吾不榮,弊服仍不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