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牛肉=發物?生病不能吃?

眼下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各大企業陸續復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醫生龔志賢表示,上班期間,除了戴好口罩、做好防護,飲食也要格外注意,保證營養攝入,才能有效增強免疫力。

現雖已立春,但氣溫還是較低,非常容易生病。家裡長輩叮囑,切記不要吃"發物"。關於"發物"的常識,從小到大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感冒了不能吃雞蛋;臉上有痘印不能吃醬油;溼疹、長痘不能吃牛羊肉海鮮,手術後不要吃魚防止傷口不易癒合等等......

闢謠|牛肉=發物?生病不能吃?

圖為網友根據"發物"相關話題進行的探討

這些民間的飲食忌口,也不知道科學與否,但關鍵時刻,許多中國人又默默遵循著這些代代相傳的生活經驗。

闢謠|牛肉=發物?生病不能吃?

發物是個"偽概念"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醫生龔志賢解釋:"發物"一詞在我國已經擁有姓名數百年了,民間自古就有"膏粱厚味,足生大丁","螃蟹不可與柿子同吃"等說法。

但其實中醫理論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發物","發物"大多是民間經驗總結,"發物"一詞聽到也絕大部分來源於病友及家屬口中。

在民間定義中,"發物"是指具有刺激性、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而人們最講究"發物"的時候,往往是自己或家人生病的時候。

例如:食用某種食物,導致原來沒病的生病;原來有病的,致舊病復發;在患病過程中加重病情的情況。

闢謠|牛肉=發物?生病不能吃?

圖為龔志賢醫生在聽患者說疼痛部位

一張表教你正確認識"發物"


闢謠|牛肉=發物?生病不能吃?


闢謠|牛肉=發物?生病不能吃?


"發物"通常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使發病。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常見"發物"類型一覽表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發物"的範圍其實很廣泛,幾乎涉及大家日常飲食的方方面面。

如何判定是否為"發物"

龔志賢醫生指出,中醫講究辯證,"發物"也是如此。是否忌食,要分清其味性、疾病、體質而異。

1、看食物的味性,是否容易誘發疾病或症狀。

例如羊肉在夏天食用,對於多數人來說,陽氣較旺,容易引起上火,就是一種"發物"。

只有食用某些食物會誘發加重病情的情況下才需要忌口,如甜食和牛奶加重痤瘡等,但對於這樣的"發物",都要禁食?其實不然。

2、"發物"與疾病有關。

例如有些人吃蝦蟹容易引起過敏症狀,對這些人來說,蝦蟹就是"發物"。如果非常明確,食用某樣食物後,會出現過敏反應或加重病情,那自然是要避免的。

3、"發物"還與個人體質有關。

例如雪梨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滋養降火的水果,但對於體質虛寒的人來說,雪梨性味偏涼,是一種冷積"發物"。

闢謠|牛肉=發物?生病不能吃?

圖為《愛情公寓》裡海鮮過敏代言人-張偉

所以單純以是否"發"來決定吃某種食物,未免顯得過於簡單粗暴,因為對於人體來說,食物的量、烹飪方法、攝入時間、季節性食物等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最後,疫情期間希望大家吃的開心和放心,健康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